余小龙 乡村振兴新“花”样

2023-11-09 22:08梁伟
中华儿女 2023年11期
关键词:种球龙山百合花

梁伟

百合花的花语是高雅、纯洁、顺利、百年好合,象征着纯洁美好的心灵。在湖南省青联委员、湖南省龙山县印家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小龙的种质资源圃里,培养和收集了596种百合,每一种都有原生地经纬度、温湿度等详细数据。

像百合花一样,余小龙也是一个有着纯洁美好心灵的人。14年来,他艰苦创业,经营百合产业达千余亩,百合产品远销海内外;他努力创新,发掘百合根、茎、花、叶、果的整体商业价值,引领百合产业新发展;他心系家乡,带动龙山农业经济发展,为家乡贫困人员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面色黝黑,头顶扎着小辫子、脸上蓄着长胡子,这就是湘西“百合王子”余小龙给人最初的印象。很难想象,因为先天性血管瘤,他多年来一直在和病魔斗争,经历过四次大型手术,每天靠吃止疼药坚持。余小龙说:“生活不会告诉你路该怎么走,只会教你怎么去适应,每个人都活得不轻松,希望我们都是苦尽甘来的人,只要在变好,慢一点也无妨!”

“或许我能走出更好的路”

1989年,余小龙出生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农车镇塔泥村,这里位于湖南西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百合交易市场,2018年,龙山百合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余小龙出生前,家中在村里开小卖部,经济条件尚可。遗憾的是,刚出生时余小龙就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血管瘤,右手至整个上半身的右侧形成一个大的包裹物,摩擦导致手臂处经常肿胀充血。在余小龙一岁和三岁时,动了两次大手术,家里的境况一落千丈,欠了不少外债,他的右手也落下了残疾。

余小龙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因为身体原因,父母不让他做重活,唯一的任务就是上山放牛。一个人在山上总是寂寞的,陪伴他的只有花花草草,其中就包括百合。余小龙说,自己喜欢百合,尤其是每年百合花盛开时,漫山遍野洁白素雅的花朵,在深山密林间若隐若现,随风摇曳,花香弥漫。但是他不喜欢放牛,因为牛时常会打架,瘦弱的他完全拉不住,往往被牛拖着跑上很远。

最让余小龙困扰的是,山下有一条大河,牛儿常常控制不住游到对岸去。虽然两岸相距只有几百米,倘若想去河对岸,绕路就得四个多钟头,否则就得游过去,最深处有四米多。那时余小龙会骑在牛背上向儿时的玩伴们高呼:“等我长大了挣钱了,就给这里修座桥,乡亲们走上两分钟就到对岸了。”很多人都笑话他说大话。

1998年,因为家庭原因,余小龙转到了比沙社区西湖中心小学,在这里,他遇到了改变自己一生的恩师——张秀珍。张老师在了解到余小龙全部情况之后,先是安排他担任中队长,负责升降旗,随后又安排他担任班级劳动委员,从未当过“干部”的余小龙愈发神气起来。他还参加了县里的作文竞赛、奥数竞赛等众多比赛,慢慢变得更加自信,成绩也越来越好,朋友越来越多。直到今天,余小龙都记得张老师时常念叨的高尔基名言,“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杨剑华是余小龙的初中同学,他回忆,“我们都不知道他身体有问题,只是感觉他略比别人慢些,他成绩很好,各个科目都好,而且性格特别开朗,我们都愿意和他做朋友。”

在同学们眼中,余小龙乐观坚强,但背后他却承受着别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先天性血管瘤在高温的刺激或其他因素影响下,会出现破裂,导致血液大量渗出,对于较大、生长快速或影响周围组织的血管瘤,需要手术切除,而且特别容易复发。2003年和2007年,余小龙不得不休学,又经历了两次大手术。

“2007年6月,中考前夕,我又復发了,手术费不够,我父母就在村里挨家挨户借钱,有的一百,有的两百,我妈妈在兜里紧紧攥着。那场手术做了整整14个钟头,我到现在都记得妈妈为了节约五块钱车费,从凌晨就往镇上的医院走,回家也都是走路,单程就得十多个小时。”说到这里,余小龙有些哽咽。

在高中入学一百天后,余小龙决定不读书了,去打工。老师和同学都很惋惜,余小龙却铁了心,他一直告诫自己:“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或许我能走出更好的路!”

掌握百合种子“芯片”

2007年底,余小龙只身一人从家乡龙山到昆明一家花卉公司打工,负责仓储管理。选择昆明,因为这里四季如春,对先天性血管瘤患者来说,气候适宜。至于是否喜欢昆明,他的回答是,“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我不会背井离乡。”

在花卉公司工作期间,细心的余小龙发现,有一位来自荷兰的客商,每年都要进口龙山百合种球,用于百合花卉育种。湖南龙山县素有“中国卷丹百合之乡”的美誉,常年种植药食两用的卷丹百合五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湖南省最大的药食两用百合种植县。

余小龙想,家乡到处都种龙山百合,可大量供应新鲜种球,他萌生了返乡种植百合的念头。2009年,年迈的父母身体每况愈下,需要人照顾,经过全家商议,余小龙终于下定决心,回乡创业。

带着在昆明打工积攒的5000块钱,余小龙回到了家乡,那时他目标特别简单,“种点百合、种点菜,娶个媳妇,再养几条狗。”可在兄弟们的聚会上,他又豪言壮语一番:“我一定会在龙山百合的历史上留下我的名字。”

然而现实很残酷,余小龙在自家的一亩地试种百合,开垦、购种、栽植、施肥,每个环节都需要亲力亲为,但是小时候只放过牛的他对庄稼地里的活一窍不通,全部要从头学起。“没有人教,我只能起早贪黑去帮别人免费打零工,别人种地我就去帮工,他怎么做我就怎么干,干上几天,我学会了,再去自己地里干,所有的环节都是如此。”余小龙说。

幸运的是,这一亩地在当年大丰收,产值2000多斤,销售额两万多元。余小龙感叹,这比自己在昆明一年的收入都高,有远见的他把收入全部投资进去,从2010年的5亩,2011年的20亩,增长到2012年的100亩。

扩张背后,余小龙开启了疯狂的学习模式,他是农车镇第一个拉网线的,笑称自己应该算“第一代网红”。他把自己的农村生活和创业经历全部发布在自己的QQ空间里,很多人关注他,那时粉丝就有几十万人。他在论坛贴吧里和人讨论百合,只要关于百合的群,他都加入,与之相关的群逐渐积累到500多个,这就成了他的资源宝库,但凡遇到问题,他都在群里寻求帮助。用他的话说,那几年,只要与百合相关的,技术、销售、管理等,哪项不会就学哪项,不仅向经营户学,向相关职能部门请教,还到全国各地拜师,向农技专家求教。

经过三年努力,2012年,余小龙收获了第一桶金——100多万元。这在当地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正因如此,当地村民第二年纷纷加入了百合种植大军。此时的余小龙也像当地村民一样,将手里的钱全部投入百合种植,共计300余亩。因为前期没有做市场分析和调研,结果2014年龙山百合严重供大于求,百合种球价格大跌。“前一年能卖十多块钱,那一年五毛钱都卖不出去,卖种球的收入甚至抵不上挖种球的工钱,我赔得血本无归。”看着自家百合一点点烂在地里,那一刻,他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但他知道必须坚持下去。

余小龙意识到,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不了解市场,为此,他选择去当地最繁华的三八市场门市部门口“练摊”卖花。他和很多买花的人聊花,这些人懂花,也会告诉他想买什么样的花。一天卖上十来盆,一个月赚上三四千块钱,这样的地摊,余小龙摆了一年半,但是在这500多天里,他认识了很多花友,许多人直到今天还是他的顾客。

通过一年多的摆摊生活,余小龙开始理智地分析市场:龙山虽是“百合之乡”,但几乎都是食用的卷丹百合,收获的也都是百合种球,种植品种单一、产品单一,根本不能形成完整产业链。卷丹百合药食两用,花如橙色灯笼,但因花卉观赏价值不够高,为保证球茎的营养,当地种植户都不会让百合开花,造成百合市场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

余小龙想,倘若推出新品种观赏百合,既能满足老百姓對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于是,他引进一批观赏百合尝试种植,但很快发现此路不通:很多观赏百合进价高,适应环境能力不强,无法实现赢利。困惑之时,他再次想起外国客商用龙山百合培育新品种的事,便有了新思路——把卷丹百合与观赏百合进行杂交。

通过相关部门牵线搭桥,余小龙在专家指导下开展了上百次试验。培育出来的新品种能卖种球、又能卖花,比之前多出三分之一的收入。他顺势扩大种植规模,开起了花店,建起了百合花观赏园,农家乐、度假村的订单也纷至沓来,生意越做越大。

而培育新品种的经历,让余小龙敏锐地意识到百合种子的重要性,“掌握了种子这个‘芯片,就有了发展主动权。”他又有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做全球最大的百合种质资源圃。从此,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他的行程里都有了固定项目——寻找野生百合。调研采集、杂交培育、从国内外引进……随着余小龙掌握的百合种类越来越多,种质资源圃一点点建立起来。余小龙说,他免费提供场地、种子和人员,对方提供技术,进行数据共享,观察研究不同百合的最佳培育方法。他还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一起成立百合研究院,为产业发展注入技术力量。此后,余小龙建立的百合种质资源圃发展成为全省最大规模,并顺利通过欧盟GACP认证。而建立全球顶尖的百合种质资源圃,也成了余小龙一直奋斗的目标。

带着乡亲们一路前行

先富带后富,帮助身边人共同致富,是余小龙的责任和担当。2015年,余小龙创办龙山龙雨百合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选取条件适宜的乡、镇、村贫困农户组建基地。在帮扶过程中,公司把保护贫困农户的利益放在首位,与百合种植贫困户签订收购合同,以最低保护价收购,保障贫困农户利益,减少种植风险。

2017年,余小龙打造的第一个成规模的百合花海——“众里寻花观赏园”开门迎客,“以地为宣纸,以百合花为浓墨”的宣传语,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余小龙的种植基地带动了当地乡村发展,其所在的欧溪村因此成为知名的旅游村,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振兴之路。此后,他和团队以每年一个基地的速度扩张。如今,在长沙、岳阳、株洲、益阳、郴州、湘西等地,都有他合作共建的基地,实现了从卖产品到“种”风景、创品牌的跨越。

在这十三个基地中,余小龙最先考虑的就是解决当地村民就业,所以基地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附近村民,有合同工、临时工,年龄从40岁到70多岁不等。这些人年收入不会低于三万元,而且在农忙时,还能去干自己家中的农事。

2022年春节前夕,余小龙到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岩科村百合花博览园考察,因为临近春节,基地里的员工都放假回家,只有余小龙和基地经理坐在一起讨论年后工作安排。那晚,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跑了进来,表情严肃,略显凶悍,就说了一句话,“你们俩谁是老板?”看来者不善,余小龙冲上前说:“我是,有什么问题我来解决。”没想到该男子态度立马柔和下来,从手中袋子里拿出了一碗腊肉和几盘小菜说:“我在外地工作,今天才回乡,听说你们明天就放假,想着无论如何要给你们送点吃的,向你们表示感谢。”

原来,该男子的母亲陈阿婆今年已经75岁,是岩科村的村民,年初村里很多人都开始在基地工作,年迈的陈阿婆找到余小龙,特别不好意思地说,“我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待着太寂寞了,也想补贴家用,能不能也来基地工作,我手脚慢,只要一半工钱,或者再低点也没有问题。”看着为难的陈阿婆,余小龙一口答应下来,同工同酬,唯一的要求就是:不用和年轻人比速度,只要累了就休息,倘若不舒服就停工!

近年来,余小龙的公司已经为类似的农户提供了570余个稳定就业岗位,其中170多个是残疾人就业岗位,工资日结,从不拖欠,带着附近村民们一起增收致富。

作为“第一代网红”,余小龙的营销方式也很“互联网”。区别于当地人只卖百合果实,余小龙还卖百合花、卖百合基地的门票。今年五月,各个博览园,连片的现代化花卉种植大棚整齐排列,棚内鲜花生长正盛,满目缤纷,不少游客畅游其间,拍照打卡,挑选花朵。在鲜切花体验区,一朵朵鲜艳饱满的百合娇嫩欲滴,工作人员会对游客采摘后的鲜花进行分拣、裁剪和包装……最多一个园区日接待游客达1.8万人。

这些年,余小龙实现了当初的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种百合、娶媳妇、生孩子、养狗,也兑现了当初的一个又一个承诺,为塔泥村修了桥,成为当地的“百合王子”。余小龙也站上了更广阔的舞台,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国农匠、湖南省青年五四奖章、湖南省自强模范、湖南省十佳农民、湖南省青联委员……获得的荣誉越来越多,可他却说自己就是一个“挖地”的。

余小龙说,自己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每天晚上不管多晚回家,家里都会有一碗热饭等着他,虽然有病痛,每天都要吃止疼药,但是“疼久了也就习惯了”。他说:“我还不能休息,因为我要给大家安全感,很多人等着我吃饭,我不鞭策自己,员工和地方百姓怎么办?只有我一直努力向前,他们才能跟着我一路前行。”

责任编辑 赵汉琪

猜你喜欢
种球龙山百合花
龙山塔
百合花
10个种源西红花引种及其性状比较
一朵百合花
夏季从阿龙山开始
洋葱种球不同处理贮藏效果研究
东汉封龙山碑
龙山村
百合花
百合种球栽植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