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协的综合商社属性

2023-11-09 02:12白益民
小康 2023年31期
关键词:商社日本农业

以JA全农的成立为标志,日本农协在20世纪70年代正式成为无所不包、无处不在的“日本农业综合商社”。通过遍及全日本各个角落的机构和广泛的业务活动,其在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本的综合商社模式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日本农协同样如此。

经济危机下的农村自救组织

1920年1月,日本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复兴,当时的日本政府明确鼓励并扶持产业组合(日本农协前身)的形成与发展,并开始允许其同时经营流通业务和金融业务。此前兼营二者是被禁止的。

从1923年到1925年,以当时的地主、富农为核心,吸收普通农民作为产业组合的会员,日本先后成立了“全国购买组合联合会”“产业组合中央金库”和“大日本生丝销售组合联合会”等全国性的系统组织。至此,“产(农业生产)、商(流通业务)、融(金融服务)”三位一体的日本农协体系初步形成。

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地主、富农阶级并不具备先进性,但在百年前的这套农业体系中,他们的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类似农业生产和资源分配的组织者。套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当时的地主、富农阶层实质上就是日本农业产业链上的“链长”,而从本身利益出发积极加入产业组合(日本农协)的中小地主阶层,甚至包括中农和佃户,就构成了这条产业链上的基础环节。可以说,这段时期是产业组合(日本农协)在组织机构上的一个充实完备期。

当然,充实完备的不仅有组织结构,还有事业范围。为了吸引更多的农家加入产业组合,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其还将事业范围扩展到农民的日常生活方面。

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农村产业组合(日本农协)的作用得以进一步体现,越来越多经营困难的地主和生活贫困的农民选择加入产业组合。日本产业组合组织也在坚持四种业务(信用、贩卖、购买、利用)兼营化的同时,推进“一市町村一组合主义”,相当于“一村一社”的意思。

1933年至1936年,是日本产业组合(日本农协)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产业组合的发展受到了当时一些商业团体和商人的冲击,但产业组合的事业仍然得到了快速扩展。1936年,产业组合会员数与总农户数的比率已经达到了109%,会员中还包含了许多与农业相关的手工业者。

“组合贸易”体现商社职能

1950年,数据显示,当时日本全国耕地总面积是5091千町(1町约等于99.17公亩),其中自耕地为91.8%,佃租地仅为8.2%。农民在自己的耕地上耕作虽然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但同时也受到分散经营、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束缚,并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战前的产业组合就以“农业协同组合”(“日本农协”)的形式得以恢复。农民出资、农民管理、农民利用、农民享受,是战后日本农协的一个明显特点。如何有效地发挥农协的作用就成为关键,而同时期正在实行重组的综合商社就成为日本农协学习借鉴的典范。

当时日本进口粮食的关税非常高,但是饲料进口是免税的,有丰厚的利润。于是,以三井物产为代表的综合商社从饲料进口入手,取得了进入养殖业的先机。随即,日本农协便跟随综合商社的步伐也开始了养殖业的产业化经营。由此,日本农协的内部事业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养鸡农户同日本农协的关系是,农户购买农协的雏鸡和饲料,再把肉鸡和鸡蛋出售给农协。日本农协除了在当地出售少量产品外,大部分加工后的成品通过贩卖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出售。此外,日本农协在肉鸡饲养中也采用契约生产的方式。农户提供土地、鸡舍和劳动力,日本农协出雏鸡、饲料。日本农协回收肉鸡时则会根据农户育肥的成绩支付费用。

相比财团的综合商社采取农业股份公司的形式建立大、中型畜牧场,农协组合则充分利用了自身基层机构更多、覆盖范围更广的优势。因此,在综合商社统合能力达不到的地方,农协组合就更好地发挥了统合产业链的功能。可以说,在某些时候日本农协同样承担着综合商社的作用。

从1955年开始的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同时也是日本农协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日本农协在各事业得到急速增长的同时,也逐渐体现了农业综合商社的属性。

1961年,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在社会上的经济地位,日本农协成立了“组合贸易株式会社”,其相当于日本农协(财团)综合商社的一次具象化体现。组合贸易株式会社以农业、渔业、林业协同组合为服务对象,主要负责出口日本农民生产的产品以及进口所需要的原料和生产资材。

由于组合贸易株式会社的出现,日本农协的综合商社属性得以进一步凸显。一直以来以三井物产为代表的综合商社都是日本海外战略的主导者。而在国际农业市场,以组合贸易株式会社为基本,日本农协也充分发挥了综合商社在贸易、投资、金融、人才和物流等领域的优势。

此前,三井物产等综合商社完成了在日本重化工业领域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守为攻战略,日本农协则在农机领域复制了这一成功案例。此后一段时间,日本农协出口的农用成套设备不仅行销东欧、中南美、东南亚、中东和中国,同时还积极和当地企业一起开发针对产品特点的农用机械和生产线。

进入JA全农时代

1972年3月20日,为了提高和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户利益,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营销部联合会”与“全国农业协同组合采购部联合会”合并,成立了“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简称“全农(ZEN-NOH)”。1992年4月,基于新的企业形象概念,“全农”开始使用新的符号标识——JA。

其官网显示,JA全农负责日本农业协同组合(日本农协)的商品销售与供应业务,致力于充当生产者与消费者对接的“中间人”,帮助生产中心恢复生产活力,并保护社会与环境。所谓的“中间人”角色,本质上就是“农业产业组织者”,也是此前“农业综合商社”组合贸易株式会社的升级版本。

在成立之初,JA全农就确立了“生产和销售为一贯体制,综合性推进业务”“建立系统的统一物流程序”“强化企划、调研、信息的机能”等目标,显然这些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农业生产组织,因此有中国学者将其称之为“综合农协”。

以JA全农的成立为标志,日本农协在20世纪70年代正式从过去的一个半官半民的非营利性、以生产服务为主并涉及社员生活方面的传统合作组织,逐渐发展成为无所不包、无处不在的“日本农业综合商社”。通过遍及全日本各个角落的机构和广泛的业务活动,其在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20世纪80、90年代,日本农业受到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冲击。同三井物产等综合商社一样,这一時期的日本农协起到了农业产业稳压器的作用。特别是JA全农,在农业生产、销售和农民的资产管理方面全面接手,不但抵御了国际冲击,还建立起轻劳作、反季节、优品种、高收入的现代化日本特色农业。

经过50多年的发展,JA全农成员已达923个合作社,在日本国内拥有32个都道府县级总部和1个都道府县级办事处,总办事处设在东京。JA全农在全球(10个国家/地区)设有100多个经营场所,包括美国、英国、巴西等重要农业国家。

如今,在日本社会高龄少子化的背景下,扩大海外市场的农产品出口成为日本农业新方向,JA全农则肩负起了这一重担。

(简介)

白益民

中国投资协会新基建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绿发会绿色企业工作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

猜你喜欢
商社日本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日本元旦是新年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黄金时代》日本版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