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录》里话佳节

2023-11-09 02:48
现代苏州 2023年20期
关键词:花糕石湖古时候

“仪式感”是热爱生活的重要体现,苏州人从古至今都不缺乏这一特质,“雅趣”就像是埋在苏州人血脉中的种子,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提起“仪式感”,那就不得不提清代古籍——《清嘉录》,苏州佳节的习俗都被它风趣地记录了下来。

看看老早的苏州人多会“白相”

记者 吴婧茸

秋天在苏州是个极受欢迎的季节。秋高气爽,色彩缤纷,而且传统佳节频频,中秋、重阳……仿佛“仪式感”特别偏爱这个桂花飘香的季节。

就拿刚刚过去的重阳节来说,如果你请一个古代苏州人来讲讲,他会回答:“我们的重阳节可有趣了,有激情‘斗羊’、养‘叫哥哥(蝈蝈)’、唤黄雀、登塔、吃糕……丰富多彩,让人流连忘返。”

激情与雅趣并存的趣味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易经》以“九”为阳数之极。这一日因日、月都为“九”,两阳相重,故称重九,或称重阳。清人周亮工《书影》卷十有记载:“吴门治平寺,重阳日游人竞集,系羊千百相与博,谓之‘博羊’,满山如雪者竟日。”说的是古时候,苏州人在重阳节会去到一个叫“治平寺”的地方小憩,参与“博羊会”。治平寺位于上方山东麓,东临石湖,如今还存在。寺中还有一棵老银杏树,在秋天的时候特别漂亮。感兴趣的读者伙伴们趁着这些天银杏叶正黄,可以去探探哦。

治平寺的“博羊会”,实际上就是“斗羊”,看羊们决斗!这在从前很是流行。斗羊斗羊,两羊相斗,便是“重阳(羊)”的意思。斗羊的参赛者必须都是公羊,两只公羊入圈互相角斗,抵撞一次为一回合,如此反复,直到其中一羊怯阵战败为止,场外还有银钱输赢。民国范广宪有《石湖棹歌》:“茶屿山低似几平,风传铃语杂钟声。游人争向治平寺,赌采牵羊别有情。”清代惠周惕《九日吴山即事》诗有“斜阳细草吴山路,低帽簪花看赌羊”之句。清代沈朝初《忆江南》词咏道:“苏州好,冒雨赏重阳。别墅登高寻说虎,吴山脱帽戏牵羊。新酿酒城香。”这些都是“牵羊赌彩”的生动写照。

还有养“叫哥哥”,据顾禄《清嘉录》卷九重阳篇记载:“秋深,笼养蝈蝈,俗呼为‘叫哥哥’,听鸣声为玩。藏怀中,或饲以丹砂,则过冬不僵。笼刳干葫芦为之,金镶玉盖,雕刻精致。虫自北来,熏风乍拂,已千筐百筥,集于吴城矣。郭麐《咏蝈蝈琐窗寒》词云:‘络纬啼残,凉秋已到,豆棚瓜架。声声慢诉,似诉夜来寒乍。挂筠笼晚风一丝,水天儿女同闲话。算未应输与,金盆蟋蟀,枕函清夜。窗罅。见低亚。簇几叶瓜华,露亭水榭。胡卢样小,若个探怀堪讶。笑虫虫,自解呼名,物微不用添《尔雅》。便蛇医,分与丹砂,总露蝉同哑。’”

意思是说,深秋的时候,在笼子里养蝈蝈,民间称“叫哥哥”,听它的叫声为乐。如果把蝈蝈放在怀里,用丹砂喂养,那么过一个冬天蝈蝈也不会死。有的蝈笼做得很讲究,用剖开的干葫芦来做,笼子上镶嵌金玉,精雕细琢。蝈蝈是从北方捉来的,秋风刚起,就已经有成百上千运到吴城的街市上。有这么个小玩意儿陪着过秋冬,是多么有趣又文雅的事情呀,还得说是古时候苏州人会玩呀!

《清嘉录》卷九重阳篇还记载:“八九月间,弋人罗黄雀立铁杆颠,教之衔旗啄铃为戏。畜养既驯,放之能复飞回,谓之唤黄雀。”

黄雀,短尾小鸟,是雀中的一种,在古代是网红宠物。古时候吴地人因为它吃稻谷长得肥壮,称之为稻头雀。在重阳节前后,苏州的捕鸟人捉了黄雀,让它立在铁杆杆头,教它衔旗啄铃作为游戏。蓄养驯服后,将它放走还能飞回,这顿操作称之为“唤黄雀”。小孩子们最开心了,常常喂养黄雀,还在它的脚上系上线绳,随身携带。

没有高山就登塔,吃块花糕笑哈哈

从前的重阳节苏州城里的居民大多登北寺塔,或是结伴远行登虎丘山(旧称虎阜山)。顾玉振《苏州风俗谈》中说:“苏州近城,无高山可登,每至重九日,约二三知己,或登北寺塔,以资眺望;或登虎阜山,以览胜迹。山与塔虽不甚高,亦聊胜于不登,盖因较之平地,已高出多多矣。余谓苏人之重九节,登北寺塔、登虎阜山,不过视作循例之消遣,无甚意味者也。”苏州海拔低,没有高山,在这样的平原城市登塔望远,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对于爱吃的苏州人来说,美食也一定是个重头戏。重阳节有一个应时小食——重阳糕,直到现在,每到重阳节前后,苏州老字号黄天源门口就排起长队,前来买重阳糕的老老少少们络绎不绝。重阳糕,又名骆驼蹄,也称菊花糕。范成大《吴郡志》卷二有“重九以菊花、茱萸尝新酒,食栗、粽、花糕”的记载。重阳糕,讲究一点的做成九层,仿佛宝塔一般,上面还要做两只小羊,以表重阳(羊)之意。普通人家蒸五色糕,也叫花糕。有以糖、面、枣等杂和在一起蒸的;也有用面和酒曲发成丰糕,掺百果于上的;还有以面裹肉炊之,或用面和脂蒸之。凡此种种都称重阳糕。

古时候,苏城的糕团店出售的重阳糕上会插有彩旗,称“花糕旗”。当天早上,大人以片糕置儿女额头,并说“愿儿百事俱高(糕)”,如果种种原因不能登高的,就以“吃糕”来代替“登高”。这大概就是古人做糕之意。即使出嫁的女儿,重阳这天也必定回娘家,一起吃糕。一家人欢聚一堂,老老少少脸上笑容满溢。

“苏式”中秋,风雅又充满诗意

记者 张乐妤

再往前推一个月,便是与“春节”不相上下、举国欢庆的大节——中秋。现在的我们有自己庆祝中秋节的潮酷方式,古时候的苏州人也有他们那会儿的巧心思,让我们重拾千年传统,看看百年前风雅又充满诗意的“苏式”中秋。

中秋佳节,苏州人俗称“八月半”,“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清嘉录》中关于中秋节习俗的记载也尤为详细。一口气读来,不得不感叹,古人过个节可真讲究啊!

这一天,苏州人有哪些专属仪式感呢?

过节嘛,总是离不开各种吃食,中秋节的代表就是月饼。旧时的苏州,每到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相互馈赠月饼。等到八月十五的夜晚,家家户户都会摆上酒宴庆祝佳节,将月饼和瓜果一同摆在席前,祭拜月亮。

除了准备吃食,中秋节当天苏州还有不少习俗。比如有个习俗叫“斋月宫”,各家各户会在庭院里安放供案、摆上瓶花、焚香燃蜡,大人们对着明月恭敬地行礼,孩子们也都跪着叩拜,然后就着灯光嬉戏玩耍。

旧时,讲究的人还会供奉小财神塑像和和亭台楼阁、茶几香案、盘子杯盏、衣冠、仪仗等“小摆设”,这些摆设都同比例缩小至一寸大小,精巧至极,吸引得男男女女都来观看;在月下烧斗香;在旷野中供奉地藏王塑像,四周点上灯,叫作“塔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良辰美景,与家人共赏,岂不美哉?吴地素来有“走月亮”的习俗,中秋之夜,妇女们盛装出游,邻里之间来回走动,有的甚至还会去尼姑庵走走拜拜。天快亮了,她们还在月下漫步。

《清嘉录》中还提到,古时,人们会根据上元节当天的阴晴,来预测中秋节当晚是否能看到朗月彩云。谚语说“雨打上元灯,云照中秋月”。最早的天气预报,莫过于此吧。

提到中秋节,不得不提的还有“石湖串月”,苏州人自古就有赏“石湖串月”的习俗。每到农历八月十八,皓月当空之时,月光洒向湖面,行春桥上九个环洞各映一轮月影于湖面之中,一环一月,形成“九月一串”的奇观。当然,“石湖串月”的景观需要天时地利的巧妙结合,显现在刹那间,很难捕捉。不过,对观赏“石湖串月”的热情,早已根植于苏州人的心中。

猜你喜欢
花糕石湖古时候
重阳花糕
古时候的计时方法
重阳花糕
眼力考验之找不同
古时候的记数方法
水鲜宴,舌尖上的石湖之美
文徵明诗咏石湖
“爱石家在线”微信群 石湖雅集记
花糕,我爱摆弄
恣肆雄强,独白古今——简析王铎《自书石湖等五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