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探析

2023-11-09 18:52郭兆玮
东方收藏 2023年9期
关键词:元宇宙

摘要:当前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形态日新月异,元宇宙概念及其应用场景的出现,搭建真实的文物生态系统,实现博物馆的虚拟在线体验,让观众突破时空界限,成为历史文化的亲身参与者,这无疑是未来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出路。文章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为例,横向研究对比国内外博物馆数字项目的优秀案例,纵向分析国内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特点以及元宇宙博物馆的特点,进而探索未来元宇宙博物馆的建设思路,为现代博物馆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提供有价值的设计思考。

关键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元宇宙

2022年3月,国内60多位博物馆馆长、学者联名发起《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提出博物馆应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方向,积极主动参与建构元宇宙,在相关主题的国际对话中发出中国声音。[1]美国博物馆协会 AMM 主席Laura Lott提出:“数字化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会,让世界各地的人即便没有亲自来博物馆也能获得我们的藏品,数字化是对现实文物的一种增强。”元宇宙结合虚拟沉浸等多元手段,使传统文化以更年轻的方式促进博物馆展示形式丰富起来,这是未来博物馆展示互动的重要途径,博物馆与元宇宙的碰撞也令人期待。因此可以说,元宇宙博物馆的数字化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现状

(一)国外博物馆数字化展示

国外博物馆的数字化探索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从图书馆的数字化采集开始,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渐迈向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开展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作。1995年,IBM东京研究所与日本民族学博物馆合作实施侧重博物馆教育的“全球数字博物馆(Global Digital Museum)计划”,为公众提供藏品资料检索、网上浏览和编辑等,这是亚洲地区最早开展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工作的项目之一。进入21世纪,国外博物馆数字化已基本实现馆藏资源数据共享。2017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开放“资源获取”项目,在线上公开其馆藏的 37.5万余件文物和艺术品的高清图片,供公众免费下载使用。除此之外,国外博物馆更加注重展示手段的交互性和娱乐性,近年来更是融入元宇宙概念进行积极探索。例如卢浮宫第一个虚拟现实项目“蒙娜丽莎·玻璃之外”,用8分钟的VR体验向观众展示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背后故事;巴黎博物馆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复活”已灭绝物种,设置虚拟向导、沉浸式体验和虚拟互动,增强参观的趣味性。

(二)国内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和民族文化自信的加强,国内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正迅速发展,数字化探索持续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元宇宙方面已经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空间虚拟仿真”线上展览

VR 展厅是国内较为成熟的线上展览模式,即用全景摄影、虚拟现实技术等复原实体展览,并支持VR浏览,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全景游览、敦煌研究院数字洞窟等,以及龙门石窟“云上龙门”小程序围绕景区游览环线制成VR虚拟漫游,720 °畅游龙门实景。

2.数字藏品火热“群像”

自2021年起,国内博物馆如火如荼地开展馆藏文物的数字藏品开发。截至2022年9月,包括广东省博物馆在内的20余家国内博物馆总计发售数字藏品300余件,且一经发售便销售一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火热“群像”。笔者调研近两年国内博物馆发行数字藏品的情况并进行梳理(见表格),可以发现,目前发售平台相对集中但没有形成统一性,部分藏品还存在重复发售的现象。

数字藏品与普通三维模型的区别在于能够使用区块链技术生成一个唯一的数字凭证,保护数字版权并进行发售、购买、收藏和使用。用户可在手机端进行 AR 体验,实现360 °鉴赏,这也是元宇宙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元宇宙博物馆的建设拥有丰厚的土壤,70多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星散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绵延在岁月长河里,构成元宇宙博物馆的基础架构。但是,文物数字化比例仍较低,资料显示,“全国调查的文物数字化比例约为44.11%,其中珍贵文物藏品数字化比例为67.82%。而在国外,法国卢浮宫数字化程度高达75%,大英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比例也近50%”[2]。这就导致大部分文物的三维模型和高清图片等数字资源完整性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未来元宇宙博物馆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智慧化是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的有效变革

所谓智慧博物馆,是以数字化为基础、智能化为手段、智慧化决策为标志的博物馆新业态。[3] 从数字博物馆到智慧博物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处理收集关键信息,衍生云游博物馆、AI 智能导览等展示方式,提升公众服务水平,增强互动体验。可以说,智慧博物馆是博物馆数字化展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引导技术应用的一种有效变革。

二、博物馆的元宇宙化

(一)元宇宙概念

网络科技发展到当下,已经进入最新临界点。现在的互联网通过电子屏幕传导信息,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垒。[4]元宇宙则打破这层信息媒介,使信息从被动接收转为主动选择和获取,并能够让人在沉浸的、立体的、可感知、与主体融合一体的实体互联网形态中社交和工作。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技术而产生的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5],即“沉浸式互联网”。当下的一些网络游戏,在社交属性上就具备元宇宙的互动特征。例如《堡壘之夜》(Fortnite)与美国饶舌歌手特拉维斯·斯科特(Travis Scott)在游戏中展开跨界合作,举办 “ASTRONOMICAL”虚拟演唱会,据官方统计,吸引超过1200万名横跨美国、欧洲、亚洲、大洋洲等服务器的玩家同时在线参与。

(二)元宇宙博物馆

元宇宙博物馆具有两项技术特征:一是虚拟现实技术(VR)。VR能够实现博物馆虚拟化、参观体验的沉浸感,将博物馆文物及周边环境直观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二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以非同质化代币NFT(NonFungible Token)加持下的虚拟货币为特征,为元宇宙里的虚拟文物赋予所有权和价值,不可随意复制和转发。正如前述,各大博物馆发行的数字藏品均包含相对应的区块链证。除此之外,由于数据全部保存在服务器中,元宇宙博物馆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文物展示,没有被毁坏、偷窃的危险。[6]

实现元宇宙博物馆的完整生态系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从浅层文物展示过渡到深度内容开发,再从“场景复原”到“沉浸参与”,打造沉浸感。当前一些博物馆将建筑和藏品放置在VR虚拟空间里,游客通过“云端访问”或佩戴VR设备进入体验,就是元宇宙博物馆基本的访问形态,但受限于VR硬件佩戴舒适度、时长及三维场景所带来的眩晕感等因素影响,多数观众无法适应长时间的体验,VR观展的全民普及还有一定距离。

总的来说,当前国内外博物馆的元宇宙化仍处在概念和基础研发阶段,但让观众突破时空限制,成为历史的亲身参与者,无疑是将来智慧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元宇宙博物馆将延续博物馆承载历史、沟通古今的桥梁作用,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将传统文化以可视化、可体验的形式永久留存下去。[7]

三、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元宇宙博物馆的建设思路

(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实践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夏博)毗邻二里头遗址而建,以二里头文化为核心,系统展示夏代历史文化、二里头遗址考古历程以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相关研究成果。夏博如今已先后完成智慧化信息平台、数字馆、多人互动展示墙、热力导览小程序等的建设;开发“我为夏都造园林”夏代工程建造互动游戏。此外,为满足无法到场游客,夏博官网、官方公众号也上线“中华牙璋展”等虚拟展览。

1.夏博数字馆

夏博数字馆以“‘最早中国’探寻之旅”为主题,利用沉浸式投影空间、半造景三维数字剧场、雷达感应投影互动等数字技术复原二里头遗址的整体面貌。展馆由序厅、A区、B区三个区块组成,设立五大主题展示区,再现夏代都城规模和形制、政治礼制、官营手工作坊、国家级祭祀仪式等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夏代先民生活和最早王朝的国家气度(图 1)。

2.藏品数字化

夏博藏品类型涵盖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形成规模和体系。通过对文物进行高精度三维建模、高清拍摄,完整记录文物的细节和全貌,并经后期处理,在多媒体平台进行三维展示,为后期三维打印、制作数字复制品、实现无实物数字展出等诸多数字项目提供数据支撑。

3.虚拟展厅

夏博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针对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均上线虚拟展厅,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整保存已经撤展的文物和文字信息,从而形成系统化的文化研究体系。但目前虚拟展厅仍以最简单的静态展示模式为主,馆内藏品的呈现内容和数量还相对有限,游客点击鼠标浏览全景展厅的过程也不流畅,使这种云端访问方式颇为受限。

4.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VR全景漫游

该项目复原二里头时期夏代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以VR虚拟漫游形式实现二里头遗址虚拟重建。游客佩戴 VR 眼镜穿越回到3800年前的夏代,720 °探索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体验二里头先民生活,发现更多遗迹信息(图 2)。

(二)元宇宙沉浸式展館

瑞士日内瓦大学团队复原庞贝古城遗址,利用AR将数字内容叠加在现场遗迹环境中,使游客能在庞贝古城遗址上体验历史情境。2022年3月,河南智慧旅游大会线上会议在网易瑶台召开,会议基本搭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虚拟场景,提供实时参与互动,古典与现代场景的融合也增强了用户的临场体验。

二里头遗址是夏博建设的重要依托,作为夏王朝中晚期都城,二里头遗址被誉为“最早的中国”。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广阔的元宇宙数字创作空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遗址是一号宫殿,这是我国院落式建筑群组合的最早起源,由主殿、廊庑、大门和庭院组成,其中主殿坐北朝南,面前是空旷宽阔的庭院。[8] 诸如此类,通过复原二里头遗址区一号宫殿遗址,以小型元宇宙的沉浸式展馆拓宽夏博的展览空间,增强临场体验,这个过程类似于搭建三维游戏场景,涵盖生态环境、房屋建筑和人物活动等因素。

(三)全真虚拟角色

元宇宙博物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创建全真虚拟角色尤为重要。2022年6月,敦煌研究院发布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人“伽瑶”,作为数字敦煌文化大使,参与多种文化传播新模式;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两名虚拟数智人,作为智慧博物馆的形象代表。而夏博创作研发的IP“小夏”,是一位来自3800年前的夏代贵族形象,目前已运用于数字馆、研学课堂的讲解等工作。作为今后夏博智慧传播的“窗口”,“小夏”的虚拟角色开发还有很大的空间。融入AI技术,让“小夏”储备丰富的二里头文化知识,胜任数字讲解员角色,和游客进行游戏互动;同时,参与虚拟直播、二里头文化科普、IP创新跨界合作等多种文化创新模式;未来作为一部分接入元宇宙博物馆中,担任讲解等工作。

用户通过创建自己的虚拟化身进入元宇宙,与他人交流,和虚拟场景发生交互。针对夏博的虚拟角色设计,可以从拟人化与风格化的角度出发,与夏代古朴稚拙的风格形成统一,与先民崇尚自然、辛勤劳作的理念相契合。与此同时,注意虚拟角色可操作性和流畅性,加之气氛渲染,使得用户能够真正融入虚拟环境,从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四)新的文物呈现形式

元宇宙博物馆的展示主体还是文物,在现实博物馆当中,设计师根据场地大小、文物类型和历史脉络等因素划分展览区域、定制玻璃展柜,将不同的文物陈列在展馆当中,这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同时隔开了文物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但是元宇宙博物馆可以突破场地、展柜的限制,以“超现实主义”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元宇宙博物馆周围可以出现任何能够想象到的场景,例如置身于宇宙中的一座博物馆或在海底的遗迹博物馆等;文物的呈现方式也更加多元,例如让文物“动起来”,或者通过一件夏代青铜器,人们可以走进3800年前的铸铜作坊,体验青铜器的制作流程;同时还能实现多人在线参与,交流互动,挖掘文物自身内容,了解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五)隐私安全保护

元宇宙作为实体互联网的产物,从用户中获取的数据信息会更加全面,但这些庞大且涉及用户个人隐私的数据一旦遭到泄露,影响可能会更大,因此对元宇宙博物馆的隐私保护必不可少。要建立起针对文博系统的元宇宙博物馆的法律法规体系,为用户在元宇宙博物馆中游览、体验提供约束和保障。此外,正确的舆论宣传引导有助于普通民众减少抵触心理,进一步了解元宇宙博物馆并亲身体验。

目前,夏博依托二里头遗址,已经树立起“最早中国”的文化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游客和研学机构纷纷慕名而来。基于夏博的元宇宙博物馆建设,能够进一步加深观众对夏博的印象,增强以二里头文化为起点的中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更为广泛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

四、结语

元宇宙博物馆是未来智慧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向,它通过创新的方法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延续了博物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作用,拓宽了文物展陈方式。其通过易于理解、互动参与强、趣味性浓厚的虚拟沉浸式体验和实时交互,拉近文物与观众间的距离,搭建起一个真实的文物生态系统,将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真实还原,让用户更好地了解沉淀千年的文物和二里头文化,真正实现博物馆的虚拟在线体验。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六十位馆长、学者联名倡议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EB/OL].[2022-03-2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8354428684431501&wfr=spider&for=pc.

[2][3]钱晓鸣,刘凡,谢清青,严金林.2022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博物馆建设[A]//唐维红,唐胜宏,刘志华.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263-277.

[4]曹秀蓮.元宇宙发展现状调研与安全风险研究[J].中国信息安全,2022(06):90-93.

[5]]简圣宇.“元宇宙”:处于基础技术阶段的未来概念[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2):1-16.

[6]李红霞,蒋丽丽.当前基于Web3D虚拟现实技术的公共博物馆构建探索[J].艺术百家,2014,30(S1):318-320.

[7]钟国文,张婧乐.我国智慧博物馆研究综述[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0,6(05):347-354.

[8]杜金鹏.二里头遗址宫殿建筑基址初步研究[J].考古学集刊,2006(00):178-236.

作者简介:

郭兆玮(1994—),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硕士研究生,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数字化展示与传播。

猜你喜欢
元宇宙
元宇宙的艺术生成:追溯NFT艺术的源头
Facebook投资5千万美元打造“元宇宙”等
“元宇宙”:正在数字化的宇宙观
“元宇宙”VS智能手机:打不过就拥抱
“元宇宙”距离我们有多远?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