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历史的长风吹过,竹影斑驳、光影交错下,我似乎窥见一位白发老者,他手抚竹节,呢喃轻叹:“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王阳明印证了辜鸿铭所言:“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心灵的世界。”被赞誉为“半圣”的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告诉远离了体会心灵、行随明心的生活的我们:遵从明心,致得良知,是养护心灵世界、行得其所的配方。
遵从明心,在本心之中寻求天理。唯有不违背本心,才能不致后悔;追寻心灵的明澈,方可遇见无憾的自我。蝴蝶梦境中,庄子归顺了世界的“同一”,实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坦然;文学卷轴上,汪曾祺摒弃为留名而塑造文章的宏大,选择了“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的淡泊……明心所向之处,纵使荒草萋萋,亦如生机勃勃;明心所弃之处,纵使雕梁画栋,无非重垣叠锁。如此,明心培育了“良知”的种子,实现了自定法则。
致得良知,在反求诸己后寻得境界。把握了人内心判断是非的最高标准,终能成就“敬天爱人,自利利他”的境界。恰似阳明先生从仕宦子弟变为心学大师,他建立龙冈书院,为当地的苗人讲学,怀着自己的心法,用真诚打动“暴民”。他以看破生死的硬气魄,蓄起做自己的狂气。凭着对本真自我的复位,他大声无愧地说:“我今信得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仅仅“良知”二字,在阳明心学的提炼里,是本真,是不偏执,是敬畏、怜悯和博爱之心。
遵从明心,致得良知,护得住本真的心灵世界,对得了隐在竹丛之中的那双澄澈明晰的眼眸。
愿诸君立心成命,不枉乎己。(指导教师:李仁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