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行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是一个多民族、多社会结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包含着物质与精神、高雅与通俗、功能与审美、实用与娱乐等重要内容,具有教育教化的重要功能。对茶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挖掘与利用,并将其融入劳动教育体系中,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文化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协同发挥育人的关键作用。本文分析了茶文化融入劳动教育体系的价值意蕴、现状与问题和实践路径,以期为当前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策略。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代陆羽的《茶经》开始,我国有关茶叶的相关实践就以一种文化的形态在中华文明中流传下来,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直至现在,茶文化依然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产业和教育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茶文化脱胎于中华民族千年来的茶叶相关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茶文化。除去茶文化中茶的本体内容来考察,茶文化的形态特征具有传统文化的特点。例如,茶艺的物质载体、茶道的语言特点和茶叶的种植方式,无不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当探寻茶文化的内在意蕴,首当其要是一种传统文化形态的显现;当人们对茶文化进行体验时,首先追问的是民族溯源,即茶文化是民族精神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由此看来,茶文化作为一种以农作物实践所展开的文化形态,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内涵,已成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标志。
思政元素是文化形态中客观存在的,但又依赖于主观开发的一种要素。它既可以是内容本身,也可以是筛选内容的框架。思政元素产生的重点在于,主体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发掘思政元素。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茶文化中蕴含的伦理意涵、价值追求和道德规范等内容,都可以在逻辑中将其拆分为可以开发与利用的思政元素,与符合当下政治价值的意识形态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所以,茶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是毋庸置疑的,但关键在于,如何通过一种框架去发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利用合理的途径将其与教育、宣传等进行结合,以形成含有茶文化思政元素的教育和宣传实践路径。
文化不能脱离物质的承载,茶文化产生于与茶叶相关的实践活动。回顾历史,人们发现茶叶、种植茶叶,以至于逐渐引申出关于茶文化的独特内容,茶叶是茶文化的主线。若进一步对茶叶本体进行探析,茶叶相关活动还是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劳动活动。人们种植茶叶、制茶以及饮茶都属于劳动的一种,因此,茶文化具有鲜明的劳动文化意涵,具有劳动的属性特征。人们通过辛勤的劳动种植出清香可口的茶叶,造福一方,是茶文化具有劳动属性的内在逻辑。将茶文化衍生出的相关资源与劳动教育进行结合,具有一定的天然优势,即两者内容都存在一种劳动属性,无论对茶文化如何进行拆解,也无法脱离茶文化中的劳动文化意涵。
综上所述,以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为导向,对茶文化进行开发与利用,有利于茶文化中的劳动教育价值的发掘,进一步促进茶文化精神内涵的释放与精神本源的回归,为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广阔的实践场所;有利于促进茶文化开发主体多元化,强化高校、政府在资源开发中的主导地位,提高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与水平,促进茶文化自觉形成;有利于明确茶文化开发与利用导向,实践证明了茶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所以必须结合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要求,构建出具有茶文化相关内容的劳动教育体系,强化茶文化在育人领域运用的导向性。
茶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与利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资源体系。可以看到,各地根据自身茶文化资源禀赋,借助文创旅游、研学旅行和创意设计等方式,不同程度地开发与利用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资源,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丰富了茶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但总体而言,茶文化资源商业气息浓厚、挖掘广度与深度不足、育人作用不够凸显等问题,制约了茶文化在劳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将茶文化开发与利用向纵深推进。
茶叶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增长点。各地政府、企业以及个人从经济利益出发,对茶文化进行了开发与利用,构建了为经济利益服务的茶文化资源架构,此种模式的弊端在于,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形成的茶文化资源架构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大部分披着茶文化外衣的景点、博物馆和茶体验馆背后都存在着变现的意图,并没有对茶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文化体验者在此种资源架构中进行游历时,都存有是否进行消费的伦理选择,这可能带来一种天然的消费紧张,难以获得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文化传播效率也相对较低,难以形成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认知。
由于相关主体都存有一定的变现意图,对茶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与价值意蕴缺乏开发与利用的动机,同时对茶文化的创意设计也被经济利益的框架所束缚,缺乏在想象空间中肆意迸发潜能的内生动力。从目前茶文化开发与利用程度来看,茶文化资源大多以文创产品、茶叶食品、旅游路线和茶体验馆等形式呈现,茶文化资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以及地方特色文化的联系较少,缺乏以茶文化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品,文化底蕴与文化深度不足,对价值追求、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等层面的内容探讨不足。
虽然许多地方已建立起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资源体系,但将其融入教育的程度不足。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精神符号,包含伦理教化、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念等重要内容,具有相应的育人功能,需要相关主体转变开发与利用理念,归纳总结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借助制度、机制和体制等优势,发挥其育人的关键作用。同时必须看到,茶文化与我国农耕文化也具有天然的联系,应重视茶文化中蕴含的劳动要素,积极将茶文化融入劳动教育体系中,在丰富体系资源种类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劳动教育体系的育人力量。
茶文化是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助力“大思政”格局形成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很多现实因素,其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向度未能朝着劳动教育的方向有效发展。如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应系统考虑如何在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下,推动茶文化开发与利用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充分发挥茶文化的育人作用。
茶文化不仅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道德文化、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茶文化在我国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茶文化中蕴含着茶乡风俗、茶道习俗等内容,必须将茶文化融入劳动教育体系中,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实践内涵,提升劳动教育的文化价值。要在劳动教育的内容、形式中融入茶文化,让学生在进行茶文化体验时,感受劳动对人生观的形成、成长道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从茶文化中认识劳动的重要价值,以此提升劳动教育的亲和力。同时,茶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精神独特性以及文化精神指向,在融入劳动教育体系过程中应该根据茶文化的特点,针对性地和劳动教育中的特定内容进行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发展路径。
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一系列价值追求、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深入发掘其中的劳动教育内容,有利于强化劳动教育的政治导向与价值引领。劳动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注重对与当下政治价值、道德原则相一致的茶文化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与阐释,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通过茶文化这一中介因素,有效了解政治发展的方向,明晰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与政策制定的内在原因,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承担起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劳动教育体系包含各级各类教育主体,其中高校是劳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主体,利用茶文化推动劳动教育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制度、机制和体制,有效激发高校的主动性,提升劳动教育体系的科学化程度,发挥劳动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重点梳理高校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的任务、目标,整合劳动教育相关的实体化资源,形成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合力,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劳动、懂劳动的良好心态与观念,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促进良好劳动心理情绪的形成,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路径。可以对茶文化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要素和内容进行筛选与挖掘,适当地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规划,根据学生发展的科学规律,将茶文化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中,让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培植热爱劳动的情感,理解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对生活、工作等领域的劳动自觉。
在现有的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的基础上,结合示范性茶产业学院建设,探索融合茶文化资源的特色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实践与茶文化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发与利用茶文化,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资源协调和设计创新等,是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中创新创业内容的重要抓手。因此,要充分了解创新创业实践中所需的资源要素和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利用茶文化、统筹和协调茶产业及文创产业中的关键环节,为构建劳动教育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