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策略分析

2023-11-09 14:08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3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数字化

卫 凯

(运城博物馆,山西 运城 044000)

一、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与社会教育职能现状

(一)博物馆的目前发展现状

近几年“博物馆热”突然降温,该行业的人流量与资金损失严重,尤其是小型博物馆与私人博物馆,甚至面临着被迫关门的状况,并且同时也暴露出了需要弊端亟待解决,例如,博物馆文化内容更新迟缓、基础设施不健全、藏品蕴含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面对上述问题,部分大型博物馆积极寻求改变,通过将新媒体技术、数字化设备与博物馆藏品进行结合形成新的参观体验,像是虚拟博物馆展览、线上互动、网络直播以及动态投影等形式让博物馆重新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打破了博物馆现阶段发展的流量低迷的困局,也使人们看到融媒体与博物馆之间合作的可能性。

(二)博物馆的社会职能现状

博物馆不仅是青年群体的“校外课堂”,而且也代表着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精神面貌,为我国的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博物馆社会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其内部陈列着各式各样充满故事性的文化展品,若只是把他们放置在橱窗里,再提供一些文字介绍让人们自主观看,会使得人们难以一时间了解到该展品的所有文化属性,也不能真正的掌握博物馆所代表的地区文化内涵,所以这也就导致博物馆所起到的社会教育能力大打折扣;第二,博物馆的自身文化科研能力较差,这主要是由于博物馆的专业人才数量有限导致的,这就会导致虽然一部分文物被收藏于博物馆内部,但人们无法从它的身上挖掘出其内在价值,使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内容比较浅显,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第三,我国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文化环境,但是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强有力的文化传播方式,博物馆的存在也只能在青年群体以及部分特定的社会文化群体,而对于大多数学习自主性不强的群体的吸引严重不足。因此,面对上述困局,博物馆行业要想更好地发挥出社会教育职能,就需要思考如何借助融媒体来转变现在的展览形式与宣传方式,以增强我国民族文化自信。

二、融媒体与博物馆社会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一)为博物馆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

据国家文物局报道,我国目前的博物馆数量达到6100 家以上,近10 年间增长了一倍,但是一个博物馆所能接纳的人数以及所能覆盖的范围是有限的,并不能让所有的人都能够来到博物馆来感受其独特的文化氛围。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成为了上述问题的突破口,其能够切实的打破时空限制,通过互联网与数字化手段的结合,可以来让不同地区的人民群众来游览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例如,结合AR 与VR 技术打造数字化博物馆,通过将博物馆按照实际比例进行虚拟实景的复制,建立数字化模型,并将展品信息上传至互联网后实现资源共享,人们在家中通过佩戴VR 头盔就可以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为众多的博物馆拓展了新的游客资源,也促使其社会教育职能发挥地更加充分。同时,新媒体时代具有很强的“引流”能力,通过短视频平台、电视综艺节目等形式来介绍博物馆的文化魅力,常常能够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对当地的博物馆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地去学习博物馆文化知识,从而接受到了博物馆所带来的的社会教育。

(二)满足了人们对博物馆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公共场所,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然而,由于地域、学识或年龄的不同,人们对于博物馆所展示的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例如,青少年群体常常会喜欢具有科技感、动画性的博物馆展区,而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大学生群体希望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一所博物馆常常难以同时满足所有游客的多元需求。随着多媒体技术加入到博物馆之后,可以结合大数据技术来分析不同人们群体对博物馆的需求方面,并对博物馆内部进行功能区划分,让具有不同需求人们都尽可能的在同一所博物馆找到自身所需要的社会教育内容。同时,博物馆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例如数字化展览、线上名人讲座、文化游戏设备以及动漫影视等,注重改善与丰富人们的游览体验,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赋予具有趣味性、知识性以及教育性的各类活动,这回让一些文化博物馆打破沉闷压抑的游览氛围,从而促使人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一所博物馆所带来的的社会教育职能。

(三)强化了人们参观博物馆的参与感

每个人心中对于文化的定义是不同的,想获取的文化信息也是不相同的,很多人只是走马观花似的参观,并不能真正地了解一所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然而,新媒体技术可以成为人民群众与博物馆之间的传声器,通过多种线上意见交流渠道(公众号、论坛网站、短视频平台等)来了解所在地区大部分人们的偏好,并对场馆的主要设施向这种偏好改进,从而让博物馆的建设能够先让绝大多数的人满意,然后针对个别性意见,可以进行短期展览或主题性展览,也能这一小部分的人能够获取到自己想要的文化信息。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想要什么文化、想参观什么的博物馆,博物馆就应该通过多种新媒体技术来进行信息手机,及时获取有价值的意见,并朝着目标不断改进,从而能够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发挥到最大。

三、融媒体时代下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策略

(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博物馆的数字化主要指的是将博物院运营过程中藏品的收集、维护、展示、研究以及管理等工作与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结合,实现对博物馆内部综合管理,具有虚拟化、数据化、网路化以及智能化等特征。博物馆的数字化能够带给人们一种新的互动化体验,能够实现博物馆资源的有效传播,促进其教育职能更好的发挥。目前,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首先是全息投影式展览,通过3D 虚拟技术将展品放大悬浮在空中,便于人们对其细节仔细观赏;其次是线上展览与网络直播,将数字化展品、宣传视频以及文物解读等内容在线上与观众进行分享,增强博物馆与人们之间的互动性;最后是出版VR 精品书籍,该技术可以让人们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文物,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目前,石家庄博物馆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其在2019 年推出了“全景石博”的线上展览,基于空间定位技术以及自动化三维重建技术将博物馆环境生动的展现了出来;在2021 年,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了线上展览,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实现了150 件馆藏清朝楹联和扇面的展出;近些年来,该博物馆还出版了《让文物活起来——石家庄博物馆精品文物数字化图册》的VR 书籍,人们借助手机APP与VR 眼睛就可以实现与“文物”之间的合影。

(二)人工智能化博物馆建设

博物馆积极引入前沿理念与先进科技就能够不断创新对社会教育职能的表达方式,而人工智能化博物馆建设的目的是提升博物馆的服务性、互动性以及科技性,实现与观众更为密切的社会教育形式。目前,人工智能化博物馆服务性的体现主要以参观者的需求为目标,再结合信息推送、大数据定位、视频导览以及线上音频导游等形式,通过互联网与每个参观者进行联系,并根据其需求来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根据参观者在购买电子门票所填写的个人喜好,利用人工智能来分析其对博物馆内不同展馆的喜好程度,并为其制定人性化的游览路线;在游览途中,根据参观者性别、年龄的不同分别为其提供不同的线上语音导游以及具有人性化的文化内容与文创产品;而人工智能化博物馆互动性主要是基于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与理解”,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捕捉人们观看文物的表情、声音以及肢体语言,让机器更加“了解”观众,进而通过自主学习功能为人们提供独特的互动反馈,例如Cooper Hewitt所设计博物馆中就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设置了“表情镜”,它可以通过观察观众们的表情进行组合,利用计算机开发的算法,对其再加以抽象化的展示,从而为人们提供搞笑夸张的图画,充分地展示出观众们内心世界;最后,人工智能化博物馆的科技型体现在对多种前沿科学技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博物馆内的物联互通,最终达到“参观者、藏品、教育”三者的融合,例如,在敦煌的莫高窟博物馆中通过安装几百个湿度、温度、气体传感器来检测外在环境,并且结合人流量、空气沙尘量等数据来对馆内壁画进行保护,避免长期展览过程造成展品的破坏。

(三)社交参与型博物馆建设

现阶段,我国国内主流的社交媒体有微博、微信、抖音等,它们的平台各自有各自的特征,博物馆的相关融媒体从业人员需要在各个平台中有针对性的发布文化内容,以达到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正面性。目前,我国在社交参与型博物馆建设方面做的最出色的是故宫博物馆,首先依靠主题传播、生活制造以及热点关注的创意性沟通元,时刻能够发起一项有意义的话题性讨论,激发人们对文化知识的兴趣,比如《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节目的顺利播出;其次积极迎合年轻群体的博物馆形象,年轻群体是现阶段社会教育的主要受众,由此积极进行网红化形象建设以改变以往博物馆刻板严重的形象,尊重年轻群体对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需求;最后是多维度整合社交媒体营销方式,针对注重内容的话题讨论性,互动性较强的平台,博物馆在宣传时需要对内容进行及时更新,锁住忠实观众;而针对一些目标人群推送准确性较高,互动性较差的平台,博物馆需要提供较为优质的文章,向用户展示出博物馆自身的文化水平,这样才能不断吸引人们的关注。社交参与型博物馆建设能够成功地扩大了自身博物馆影响力,为我国社会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吸引力。

(四)线上虚拟化博物馆建设

前些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详细介绍了一系列珍贵文物的修复过程,一经播出就受到了人们地一致好评。由此可见,相比于把文物展示在展示柜中,人们更喜欢观看文物背后的故事,而融媒体中虚拟化技术就可以实现这样的过程。目前,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奉贤博物馆以及上海天文馆等已经开设了线上虚拟化展馆,并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深受人们的欢迎。博物馆若想开设线上虚拟化展馆,首先需要对有关展品文化信息的视频、音频、虚拟建模等资料进行收集,然后将这些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与转化,结合三维立体技术的支持将博物馆环境变成虚拟现实,最后人们只需要在家中就可以利用VR 设备就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浏览,而且文物的细节、来源、背后故事以及修复过程来如同“看电影”一样给游览者展示,人们在家就可以游览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打破时空界限,迎来更多的观众群体。

四、结语

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即迎来新机遇,又带来了新挑战。博物馆应该不断地思考如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博物馆与融媒体技术进行更好地融合,学会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新奇性、高互动性、强推广性以及资源整合能力,打破时空界限,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想全社会积极宣传,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努力打造一座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博物馆。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数字化
文物的栖息之地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