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SMA-13 沥青混合料在改扩建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2023-11-08 10:53:58吴振华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油石车辙集料

吴振华

(苏州市吴中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江苏 苏州 215100)

0 引言

我国公路多用沥青路面,沥青路面有弹性和塑性,能承受车辆作用力和应变,与轮胎附着力好,旧沥青路面还可再利用。但交通量增长后,沥青路面易破坏,寿命降低。南方天气热湿,路面病害多发。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能有效解决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高温稳定、抗滑和渗水等问题。改性沥青SMA-13 面层在公路工程中广泛应用,这种面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1]。为更深入探究其在路面结构中使用效果,本文基于实际工程,采用SBS 改性沥青SMA-13 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材料,对其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1 工程概况

苏州市吴中区东欣路改造工程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50km/h,全长2.7km,起点孙武路(K0+132.8),终点子胥路(K0+2703.733),设计长度2570.933m。该路段通车16 年,期间进行维修养护,路面现有纵横裂缝、坑槽、龟裂、车辙、修补不良等病害,影响道路功能和行车安全。雨水管径过小,不能满足雨水排放需求,计划对该路段进行改造。根据苏州及周边地区公路路面施工经验和材料供应情况,最终采用改性沥青SMA-13 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材料。为提高沥青路面抗剪切性,在交叉口前后100m 范围内下面层加入0.25%抗车辙剂。

2 路面破坏原因分析

现状道路为沥青路面,主要病害有纵横裂缝、龟裂、车辙、沉陷和坑洞等,严重影响路面舒适度[2]。对外业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上下行分幅,按每200m 划分评价段,计算路面综合破损率和路面状况指数,评定路面状况[3]。得到路面状况指数见表1。

表1 路面状况指数PCI

通过对原路面状况调查得到,东欣路PCI 为中等,上下行车道良率分别为14%和7%,路面状况不佳,需按沥青路面损坏等级评定标准,应该挖除重建。

3 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3.1 原材料

(1)沥青

路面上下层沥青均由SBS 改性沥青制成,经过对沥青技术性能检测,得到的试验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SBS 改性沥青技术指标检测结果

(2)粗集料

沥青面层上下层粗集料分别为玄武岩和石灰岩[3]。粗集料应干净、干燥、无风化和无杂质,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3)细集料

细集料用机制砂,应坚硬、干净、干燥、无风化和无杂质,颗粒级配适当。

(4)纤维稳定剂

SMA 稳定剂用絮状木质素纤维,掺加量为沥青混合料总量的0.3%~0.4%。絮状木质素纤维质量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的含水率不大于6%,长度不小于3mm[3]。

(5)抗剥落剂

在玄武岩集料沥青混合料中加入0.4%(按沥青用量)的非胺类抗剥落剂,选用抗老化、与沥青相容、环保的产品。技术要求如下:密度与沥青近似;pH 值大于7;常温下为液态,凝固点低于0℃;与玄武岩或辉绿岩黏附性能达到5 级;沥青混合料在163℃老化后,残留稳定度不低于85%,冻融劈裂强度比不低于80%;液态抗剥落剂贮存两年以上不变质。

(6)抗车辙剂

交叉口前后100 米内下层加入抗车辙剂,掺量按类型确定,设计按0.25%(重量比)计算[3]。抗车辙剂性能符合表3。

表3 道路用抗车辙剂指标

3.2 配合比设计

本文选用SMA-13 型沥青混合料,进行级配设计,其合成级配如表4 所示。

表4 SMA-13 沥青混合料级配

按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用最佳油石比和最佳油石比±0.3%三个油石比做马歇尔试验,选定最佳油石比。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与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差值不大于0.2%,否则应找出原因,重新设计生产配合比,并检验混合料性能。马歇尔试验指标技术要求见表5。

表5 SMA 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

4 施工技术

4.1 施工准备

采用专业搅拌站拌制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前用导热油加热沥青,拌和后用保温运输车送至施工现场,保证沥青出厂、拌和、下料温度和流动性。粗细集料用前检查含水率,控制在1%以内,并根据给料速度计算加热温度和时间,防止含水率过大影响混合料性能。施工前,按设计要求清理下承层表面杂物,用高压水枪冲洗,对不平整部位凿除、填实、压实。下承层平整度偏差在10mm 内,中线偏位在20mm 内,纵断高程在±15mm 内,厚度偏差在±15mm 内,检查验收合格后摊铺SMA-13 改性沥青面层[4]。

4.2 施工工艺

(1)拌和

选用两座LB4000 型间歇式沥青拌和楼拌制混合料,生产前要求调整热料仓筛网配置、拌和时间和温度。拌和中严格控制温度,沥青在175~185℃,矿料在185~205℃,混合料出料在180~190℃。加热温度超过设计要求会降低混合料路用性能,所以要控制混凝土拌和温度,按设计要求现拌现用,不得使用不合格混合料[5]。

(2)运输

运输前清洗运输车辆车厢,涂刷隔离剂,再次检查清洁情况,防止车辆污染混合料。为保证摊铺机连续施工和混合料温度,施工单位按摊铺机能力的120%配置运输车辆,并用篷布等材料保温封闭。与摊铺机距离1m 左右,卸料后及时摊铺,保证混合料温度。不得在卸料时急刹车、急转弯等,防止破坏下承层、路面层[6]。

(3)摊铺

采用三台摊铺机阶梯式施工,非接触式平衡梁自动找平,保证路面平整。摊铺机施工前,预热0.5~1h,熨平板温度不低于100℃,按试验段松铺系数1.18,计算松铺厚度48mm,调整熨平板高度和角度。沥青混合料摊铺时,质量员检查摊铺厚度和路面平整度,发现结团、离析、不平整、脱痕等问题及时处理。摊铺速度在1.5~3m/min 之间,保持匀速、连续。

(4)碾压

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初压和复压,20t 胶轮压路机终压[6]。按“紧跟、慢压、高频、低幅”原则,高频率、低振幅慢速碾压。初压1~2 遍,每遍停机呈阶梯状。初压时间在3min 内,新摊铺路面在10min 内,初压后,同样的双钢轮压路机静压2~4 遍。复压机跟在初压机后,间隔不超过40m,每断面初压和复压时间在20min 内。复压后35~40min,路面温度到110℃时终压。胶轮压路机压实1~2 遍,速度50~60m/min,直到无轮迹。

5 结论

结合工程实例,对改性沥青SMA-13 沥青混合料在改扩建公路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结合苏州市吴中区东欣路改造工程,分析原路面病害原因,对路面状况指数评定,采用SBS 改性SMA-13 沥青混合料设计。

(2)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采用SMA-13 级配类型,通过马歇尔试验测定六项指标满足要求。

(3)深入探讨SMA-13 改性沥青路面技术要点,从基层准备、运输、摊铺压实等方面做好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

猜你喜欢
油石车辙集料
3MZ3110CNC超精机油石夹改进
哈尔滨轴承(2022年2期)2022-07-22 06:33:42
小车辙里的大野心
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研究
球轴承沟道超精研运动干涉分析
轴承(2019年1期)2019-07-22 03:00:24
基于车辙发展规律与主观行车安全的车辙评价模型
上海公路(2018年1期)2018-06-26 08:37:26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粗集料二维形态特征参数分析
上海公路(2017年4期)2017-03-01 07:04:27
现场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车辙处治中的应用探讨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46
基于维氏硬度的粗集料磨光值衰减模型
DOMIX抗车辙剂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研究
油石预磨机床设计
哈尔滨轴承(2013年2期)2013-10-11 03: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