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飞
1751年冬天,法国思想家卢梭大病一场。闯过生死关头,他痛下决心改变生活方式,比如扔掉佩剑、手表、金边华服、白色长袜,只留下短假发和粗毛衣。那么贵重的东西都不要了,他为何偏要留下假发呢?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头发是身份的象征,当权者都顶着满头辫子。罗马人甚至打算让议会通过“秃子法令”来禁止秃顶男性竞选议员,秃顶奴隶也只能卖到半价。到中世纪,剃头成了对付仇人或惩罚犯人的方式。而且,当时头发浓密也被视为雄性魅力的象征。
法王路易十三年纪大了开始秃顶,便以长及臀部的假发掩盖,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看我多有高贵的男子气概!此后朝臣竞相效仿,假发成了贵族的专属饰物。
1655年,太陽王路易十四雇了48个师傅为他制造假发,这位时髦的法王让假发增添了艺术气质。第二年,法国成立假发制造行会,假发成了时尚潮流,很快风靡欧洲。1771年,巴黎的假发师傅猛增到945个,学徒更是不计其数,假发再不是什么奢侈品了。有个侯爵气呼呼地说:“现在巴黎满大街都是爵爷,连铁匠的儿子都敢戴着精致的假发来见我!”
当然,这种虚荣是有代价的。1665年,黑死病爆发,英国作家佩皮斯想起自己的假发是从瘟疫流行处买的,怎么也不敢戴。他的担心并非多余,长假发流行导致假发原料——真发的短缺,有些假发师傅图谋不轨,将感染瘟疫而死的人的头发制成假发。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人们对长假发的痴迷,假发呈现出“短短益善”的趋势。
最先将假发扎起来的是士兵,这种发型因便于行动而备受欢迎。于是,能否做出更轻便的假发成了假发师傅斗法的筹码。一个师傅做出了用松紧皮带扎住的假发,广告词是这样的,“皮带柔软如天鹅绒,可使假发随头自由移动。”可见之前那种长飘飘的假发让人连摇头晃脑都成问题。还有一个师傅发明了“运动式假发”,可在风雨交加中保持发型。
1776年,美国驻法大使富兰克林到法国后,丢掉传统假发,改戴貂皮小帽。因为那年美国独立了,美国人要与欧洲的一些老旧势力和习惯划清界限,假发又成了一种政治符号。
太多虚荣就会导致太少作为,最终“摧毁”假发的是革命。法国大革命后,假发的功能有点像中国辛亥革命后的辫子,是否保留假发代表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所以我们看到的拿破仑是个平头小子。
如今很少有人会为彰显雄性魅力而戴假发,光头在男性群体中成了一种时尚,脱发、秃顶等隐疾也有了更多疗法。所以,除特殊患者的掩盖需求外,假发成了追求特立独行的道具。
(何英彦荐自《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