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花
[摘 要]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肩负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高校育人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客观上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从高校实际出发,全面提升高校育人功能。以提升组织育人功能为目标,立足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以“红色引领、立体联动、全方位服务”为理念,从校地、校企、校内三个维度凝聚“红色力量”,打造“三维”党建共建“红立方”品牌,努力提升党的组织育人实效。
[关 键 词] 组织育人;党建共建;高校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8-0025-04
高校是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任,肩负着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思想保障和政治保障,高校党建工作居于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1]。而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高校党建工作越来越在推动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人才培养融合度越来越高。《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普通高等学校的全面领导”“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针对高校组织育人理念和实践,提出了高校要建立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2]。
进入新时代,高校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凸显组织育人的教育功能,加大组织育人創新力度,充分发挥组织育人的合力,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高校基层党建优势转化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优势。如何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度融合,如何进一步发挥高校组织育人实效,进一步提升新时代高校组织育人功能,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的困境
(一)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的意识不强
近年来,高校党组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主动开展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工作。但是,由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党建工作都是软任务,抓党建促发展的意识较为淡薄[3]。在大多数高校,党建工作未能得到全体教职工的充分重视和肯定,甚至有的教职工认为开展党建工作会挤压人才培养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如何融合缺少一定的思考与研究,也缺乏探索融合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党建工作虚化,浮于高校育人事业的表面,党建工作开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相脱节。
(二)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的结合点不明确
高校党务工作者因对党建工作的学习理解不够深入,对党建功效发挥的思考研究不够透彻,未能准确把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逻辑联系,找不到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的切入点[4]。因而,不能有效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用于指导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党建成为纯粹的政治性工作,往往存在就党建谈党建、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人为地、无意识地将高校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割裂开来,与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两条平行线,党建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三)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的思路不开阔
目前,高校在探索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上思维方式有限,工作方法不准确,在融合内容和融合方式上科学性和实效性欠缺[5]。基层党组织由于标准化建设水平不够,党建责任制落实还不到位,党内组织生活质量不高,未能充分调动党员参与人才培养讨论调研的积极性,对抓什么、怎么抓,心中没数。此外,不完善的制度给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带来操作性困难。高校依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为党建与业务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制度参考,但很多高校并没有针对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的相关制度性或指导性文件,导致融合工作推进难度较大。
(四)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的格局不够大
目前,一些高校对党建工作的理解为召开党组织会议、开展党员教育活动、组织进行党员学习等,往往只是满足于学校统一的党建工作任务,部分教职工也认为党建是无形的,在人才培育工作方面不容易出成绩,看不见、摸不着。在实际工作中,党组织未能结合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使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发展的谋划不多,未能积极寻找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双融双促的着力点,更缺乏相应的党建与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最终导致党建促进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提升的效能不足,党的组织育人的功能发挥不强[6]。
二、出现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困境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轻党建”思想降低了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的认同感。高校部分党务工作者由于自身站位不高、学习研究不透,导致对党建工作内涵认识不到位,组织功能定位不准,对党的建设理解不深,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没有人才培养工作实在,把业务工作当作硬指标、硬任务,把党建工作当作软指标、软任务,呈现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7]。对党建工作存在单向思维,主体责任意识缺位,往往就党建抓党建,虽投入时间和精力抓党建,但实际却未能将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未能从实际解决人才培养难题中挖掘党建应有的作用。
(二)党务人员能力不足
部分党务工作者因自身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不强,无法掌握工作重点,凭经验开展工作的较多,再加上忙于事务性工作,导致党建工作能力不足,不善于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党建融合发展上把握不准,党建与业务结合能力欠缺,转换思路能力不强,未能从党建引领、推动业务发展思想上去组织落实,造成党建工作“自说自话”“自成一家”。谋划工作上,同时把握党建和人才培养重点、难点和热点方面能力素质不高,在实施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融合发展中措施不足、载体单一、方法局限,导致党建和人才培养工作融合发展受限。
(三)工作机制不到位
党建工作考核近几年才发展和逐步完善起来,目前,对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考核的相关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在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方式的设置上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检验,而且对考核结果的运用还需及时推进。可以看到,高校在推动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中,依然缺乏专门性的工作文件,效果评价及激励机制还不健全,缺乏科学的客观标准,检查中大多数以是否开展去考核,对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成效的核查难以量化,又因人才培养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查本质上存在隐性的、潜在的价值体现,因而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的实效难以衡量。
(四)党建联动协调不足
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基本是按建制单位分开,并行设置了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教工党支部多数由专任教师组成,学生党支部多数由辅导员组成,支部各自为政,相互协同但交流较少[8]。教工党支部侧重在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等业务中开展融合,较少开展人才培养一线的实践活动,而学生党支部活跃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的一线,对人才培养工作的着力点较多,但是却在师资力量、外部社会和群体资源、设施设备与经费等方面存在不足。此外,高校各职能部门各设置党支部,他们负责各项归口业务,师资上比较单一,资源差别较大,对人才培养工作主動介入能力不足。支部之间缺乏协同发展的共建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组织育人功能的实现,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发展效果不明显。
三、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重大要求,破解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困境,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的思路,切实把党建工作与“三全育人”工作结合起来,从校地、校企、校内三个不同维度进行组织资源的整合、组织优势的结合、组织力量的融合,以“三维”党建共建强化协同育人建设,增强党的组织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具体做法如下:
(一)校地合作育人,打造实践大舞台
党组织通过开展校地党建共建,将社会资源纳入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拓展出丰富的德育新空间和新资源。学校积极与当地街道、社区党组织联系,加强沟通交流,在推动资源共享、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的有利条件,推进“青年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共同打造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和服务能力的鲜活实践场,引导学生关注社稷民生,心系社会运行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推动培育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近年来,通过组织党员和青年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帮困助学、助老服务、业务帮扶、文艺服务等志愿活动达600余人次,累计受益8000余人。在党建共建的引领下,开展实践基地建设,推动寒暑假学生长期一线实践,涵盖国情社情观察、理论宣讲、科技服务、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引领广大学生争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在实践中见世面、经风雨、长才干。
(二)校企双元育人,打造就业大平台
党组织通过开展校企党建共建,进一步整合校企优质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挖育人合作项目,积极建设产业学院,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中发挥校企双元育人的功效。学校通过与各大铁路局、地铁公司、地方企业等开展党建共建,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校企合作育人内容,尤其注重教育内容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将学生技能实训环节前置,建设优质产教共享基地,实现“技能培训—真岗实操—顶岗实战—就业推荐”于一体。并积极协商扩大企业顶岗实习的范围和时间,推进“2+1”培养模式。针对新形势下企业用人需求变化和学生群体特点,重视差异化人才培养,按照不同岗位的特殊要求,差异化设计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杰出人才班”项目。同时,加强师资力量的对接培训,打造校企结构化师资团队,有效推进了人才供给侧改革,学校也成为“江苏铁路人才培训基地”、中国铁路总公司定点培训单位和欧亚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在此基础上,校企党建共建在开展联合互助学习、主题党日和师生服务活动中,有目的地培育新型校企合作文化,提升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落实校企联合育人常态化,为打造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提供路径借鉴。深度的校企合作,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平均在96%以上,且80%左右的毕业生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
(三)校内联动育人,打造优质服务台
党组织通过开展校内党建共建,把创新人才培养载体作为工作的突破口,落实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学生管理方面的融合责任,推动人才培养各要素、各资源间的沟通协调、联合贯通,精心研究各具特色的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的主题,共同推动党建引领的协同育人体系建设,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打好基础。学校积极打造校内“大思政”格局,让组织育人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如依托机关党总支负责江苏铁路教育馆工作和丰富的宣传文化教育资源优势,共同组织校园文化宣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推进核心價值观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依托教育管理党总支在师资培训、教学项目申报、学生竞赛组织的优势,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服务学生的本领,组织师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和课题申报。依托学生管理与服务党总支服务育人的优势条件,在学业规划、就业创业咨询、社会实践平台等热点领域精准服务,满足学生在学业学习、职业发展和就业方面的现实需求。各二级学院党组织还积极推进学生党员培养“1+N导师团”建设,邀请校内共建党组织共同把控党员发展的质量;邀请共建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党建业务骨干担任“信仰课堂”主讲老师;邀请共建党组织参与党建与人才培养融合大调研、大讨论,积极发挥共建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
四、“三维”党建共建发挥育人功能的成效及启示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按照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立足“党建+人才培养”,大胆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创新开展融合式“三维”党建共建,推进校企地党组织优势互补,精心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携手搭建育人平台,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优势。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显著,展示出了过硬的专业素质,近年来,在国家、省级高规格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创新创业大赛中频频获大奖。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攀升,社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学生获江苏省省级、国家铁路总公司的荣誉称号多项,受到了社会多方好评,有效提升了学校美誉度和影响力。
学校将党建共建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助推器”,通过党建共建,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方式,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拓宽了办学空间,并得到如下启示。
(一)党建共建应基于基层党建协同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全面深化改革时,重点强调了“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历史任务。协同思维已经深入我国推进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基层党建也需跳出单一范畴、单一主体的局限,实现系统化、协同化、结构化的党建新格局。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协同理论,与地方、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协同育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内在要求与生动实践,对推动党建工作改革创新、促进高校与地方党组织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三维共建”体系的形成定能发挥出1+1+1>3的效果,最终达成“三全育人”的目标。
(二)党建共建应立足职业教育发展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谋划好、推动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党建共建为遵循职业发展新要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通过党建共建,充分发挥政治和组织优势,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产教融合办学、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贯彻落实好“职教20条”,全力推动高校培养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党建共建应满足社会服务需求
开展党建共建应本着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原则,以校内优化人才培养、校外满足社会需求为切入点,紧密围绕行业变革、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推动科技成果与区域发展要求的对接、人才培养与行业用人需求的对接,更好地发挥作为区域发展的“动力源、助推器、人才库”作用。高校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专业优势,创新党建共建内容和形式,促进供需有效对接,促进教育链、专业链与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做好科研成果服务和技术指导,发挥智力支持优势,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区域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思想保障和政治保障,高校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是高校培养又红又专人才的两个重要杠杆。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必须紧紧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把教育的“初心”和“使命”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严格贯彻“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重大要求,做好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融合发展,才能为新时代党建内涵式发展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6):33.
[3]钱丽云.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思考[J].学理论,2019(2):128-129,132.
[4]徐秀娟,郑元凯,王前锋.高校基层党建与人才培养的对接与融合[J].宜宾学院学报,2019(11):117-124.
[5]陶冰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8):12-15.
[6]温晓年.高校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融合机制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20,30(5):1-4.
[7]于洋.探索新时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对策建议[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9(6):30-32.
[8]李丽,朱军.基于组织育人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J].大学(研究与管理),2021(3):20-21.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