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实践探析(1927—1937)

2023-11-08 03:07徐剑雄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3年4期
关键词:周恩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

徐剑雄

[摘  要]1927年到1931年,周恩来在上海中共中央工作。为了应对党内外复杂多变的情况、跌宕起伏的革命形势,周恩来分别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就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政治上,抵制“左”倾错误,始终重视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的团结,指明了党的领导首要的是政治领导;思想上,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客观和主观缘由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探索了党的思想建设的有效路径;组织上,对民主集中制进行开创性探索,加强地方党部和支部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周恩来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巩固了党的组织、增强了党的战斗力,纠正了党内错误思想,有力地支持了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

[关键词]周恩来;上海中共中央;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3)04-0061-08

自《周恩来选集》等相关文献出版以来,周恩来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颇受学界关注,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立足周恩来的相关文集、传记、年谱和党的文件、文献等档案资料,重点聚焦周恩来自1927年到1931年间在上海中共中央工作时,对党的建设的探索。在这个中国革命极端艰难的时期,残酷的现实使周恩来重点关注的是迫在眉睫的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而这个时期周恩来关于党的建设的史料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所以,本文也就主要研究这一时期周恩来对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探索,而对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不做探讨。

一、周恩来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背景

1926年底,周恩来奉命调中共中央工作,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起义的队伍南下征战途中,周恩来因病重被护送至香港治疗,在养病期间,接中央通知,周恩来于1927年11月上旬,经香港回到上海参加中央工作,担起处理中央日常工作的责任。1927年11月14日,周恩来代理中共中央组织局主任,1928年1月10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周恩来为组织局主任。4月底,周恩来赴莫斯科筹备和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20日,周恩来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秘书长兼中央组织部部长。11月上旬,周恩来回到上海,参与中共中央领导工作,1931年12月离沪赴中央苏区。周恩来在上海中共中央工作期间大力加强党的建设,这与当时的党内外形势密不可分。

第一,应对国民革命失败后的严峻情势的迫切要求。四一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后,大批共产党人牺牲。1927年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时,全国党员数量“从五万余党员减至万余党员”。大革命失败后的一年时间里,国内政治环境极端恶劣,党的组织状况十分严峻,呈现一片萧瑟景象,党员和革命群众“总括的计算,被杀的有三十一万到三十二万左右,此外在监禁的尚有四千六百多人”。工会、农会、学生团体等遭受严重摧残,“由七百三十四减到八十一个工会了,而这些工会都是秘密的,群众也很少”。一些人以为革命前途自此渺茫,悲观沉沦,更有甚者选择退党,“而自首告密叛变的事亦由南而北渐渐遍及于全国上级党部”。这是白色恐怖中革命短时间的挫折面相,党遭受了一次巨创,组织上的弱点和缺点在突如其来的事变中、危机里很明显地表现出来。“有些地方整个的党的组织甚至根本瓦解。”这是党成立以来遭遇的最大挑战和危机,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加强党的建设成为周恩来必须处理的重大问题。

第二,纠正党内“左”和右倾错误思想的非常之举。大革命失败后,党内一度存在一些错误倾向。一种是“左”倾错误,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屠杀,党内一度充斥着强烈的复仇情绪,先后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李立三错误地估计了革命形势,造成党连续两次犯了“左”倾错误,使党和革命遭受进一步损失。在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周恩来敏锐地察觉到许多地方党的城市工作明显有脱离群众的盲动趋势,农村工作中也有盲目的暴动计划,甚至有的地方还准备搞完全超乎党和群众主客观条件的全省暴动。为此,周恩来明确指出,“这都是值得全党注意,须予以坚决之纠正与肃清的”。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全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另一种是右倾错误思想。一些人被敌人的白色恐怖吓破了胆,看不到革命前途,在悲观情绪支配下,错误地认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失败了,“主要的是资产阶级得了胜利,在政治上对各阶级取得了优越地位,取得了帝国主义的让步与帮助”。有些人机械地认为,既然是资产阶级取得了胜利,那么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就结束了,现在资本主义在中国占优势了,它们将得到和平发展,由此得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错误结论并提出错误主张。右倾错误思想如果在党内长期存在,毫无疑问会“破坏党、破坏革命”。因此,必须进行抵制和纠正。

第三,推动革命从挫折走向复兴的实际斗争的需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各地实行土地革命,建立红军,不断扩大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使中国革命在农村得以壮大、走向复兴。而在城市里,中共中央在周恩来等的主持下,制订了新的斗争策略,隐蔽精干,积蓄力量,将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结合,渐进恢复各级党组织,革命在城市里也逐步走向复兴。

革命在乡村和城市的复兴,革命队伍不断壮大。一方面,大批农民、小资产阶级进入党内,带来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另一方面,革命狂飙突进,需要大批干部,输送到各条革命战线,领导革命群众,开拓新的革命空间,推动革命进一步发展。由此,开展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成为必须,也刻不容缓。

二、周恩来加强党的建设的具体举措

身处上海中共中央的周恩來,密切关注各地党的工作,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诸多举措。

(一)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强调党的政治领导。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尚在幼年时期的党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在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难免失误。周恩来对此有亲身的感受,因而十分重视党的政治建设:

首先,在政治上,抵制“左”倾错误思想,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上正轨。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时,党犯了“左”倾盲动的错误。后经过总结教训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中央在实际工作中开始纠正过去的“左”倾冒险错误,周恩来在短时期内为中央起草了几个重要文件,用党的正确路线来指导白区秘密工作和苏区红军工作,使党在白区和苏区的组织逐步恢复、革命力量迅速壮大。

1930年5月间,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地区混战。李立三错误地估计了革命形势,认为直接革命的形势已经到来,提出一省数省首先取得革命的胜利,“饮马长江,会师武汉”。这样,党内出现了第二次“左”傾错误。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周恩来批判了李立三对形势的错误估计,分析了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表现,指出今天尚没有全国的直接武装暴动的形势,党的目前任务是夺取广大群众积蓄革命力量。在政治上,周恩来推动恢复党的正确路线,同时,在实践中紧锣密鼓地着手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在各地的贯彻,力争减少革命损失。

其次,始终重视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的团结,为此,周恩来与党内小组织活动、分裂活动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1930年11月13日,王明等人得知共产国际的十月来信提到李立三的路线的内容后,以“反对调和主义”为名,猛烈攻击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的中央,还与罗章龙小团体一起提出改组中共中央,一时竟“在党内形成一个反中央的风潮”。周恩来对王明等人进行严厉批评和斗争,同时为避免党的分裂,忍辱负重,声明三中全会所犯的“调和主义”错误全部由自己和瞿秋白同志负责。此后,周恩来还努力说服党内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在六届四中全会选出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团结起来,帮助党渡过困难时期。针对党内有些同志不同意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周恩来说,“若有不同意见,要揣在肚子里来执行决议”,“一脚踢开领导机关的做法,是站在派别观点,我们要斗争”。

再次,指明了党的领导首要的是政治领导。党的领导体现在方方面面,但是,起根本作用和影响的是政治领导。周恩来深刻分析了党的政治领导的伟大意义和实现理路。一是认为党只有实现对工农群众的政治领导才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通过对工农群众的政治领导,树立起党在工农群众中的权威,使党的政治路线成为工农群众进行阶级革命的指南和遵循。党要努力争取群众,“不但要发展已领导的工农团体,并且要创造在更广大的群众中的非党团体,不拘任何形式”。党还要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工会农会等群众组织,“使党成为真正群众的党”,党要起政治领导作用,成为广大工农阶级的领导核心。二是强调党的政治领导要渗透到党的各级组织内、日常活动里、支部生活中。周恩来指出,支部生活“最要紧的是讨论当地的政治问题、工作问题”。支部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建设成群众的核心,唯有如此,“党员才能成为群众的领导者”。周恩来提倡创新支部生活,“没有支部生活,便没有党内生活的基础,也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基础”。这就是明确要求要将基层党组织、党支部的政治生活建构为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日常载体和场域。

(二)着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肃清非无产阶级意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注重理论武装、重视思想建设,这一传统在周恩来这里得以弘扬和创新,他主要围绕为什么要加强思想建设和怎样加强思想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首先,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客观和主观缘由显现全面而深刻的认知。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除了吸收大批农民入党外,“许多急进的小资产阶级分子甚至资产阶级分子都进入我们党内来”。周恩来认为,一方面,这些人具有极高的革命热情;另一方面,他们身上也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就使得无产阶级思想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冲突成为党内的主要矛盾,唯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才能彻底解决这一矛盾。否则“这种小资产阶级意识还有大大发展的可能”,成为“党的政治路线上许多不正确思想的来源”,“使党的路线有忽‘左’忽右的表现”。上述表明,周恩来深刻洞察到了党员的社会构成这一问题。党内无产阶级基础薄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人数较多,造成非无产阶级意识一度充斥党内。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现状,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社会环境等等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思想建设的客观缘由。

中国共产党自八七会议以后,对于机会主义的纠正,在组织上是成功的,“但在理论上思想上的斗争,并未完成”。党的六大以后,中国革命逐步走向复兴,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显得非常紧迫。为此,周恩来尖锐地指出:“这些小资产阶级的意识,的确还时时在破坏党的组织,妨碍党的工作。”中共六届二中全会对此也有一个剖析:“党员理论水平线低,……政治意识不坚强、不清楚、不实际。”周恩来从革命发展趋势、党内现状等方面指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观缘由。

其次,探索党的思想建设的有效路径。周恩来作为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升党员思想修养。周恩来强调:“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是很明确不易的遗训。我们如果没有理论,我们谈不到反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同时也不会有正确的政策来夺取群众。”提高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从积极方面消灭小资产阶级意识的正确的出路”。周恩来认为“所谓党的改造,是带有教育性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农出身的党员可以在革命实际工作中学到经验和理论,而知识分子出身的党员可以在将理论运用于革命实践中锤炼自己,逐步实现完全无产阶级化。

二是开展正确的党内思想上、理论上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香港、北方,都发现有党内反对派的活动,他们在组织上对党是秘密的,党中央只部分了解反对派的错误思想倾向。正因为如此,就更有必要将这些问题拿到基层去,在支部中指导广大党员开展讨论,认清反对派本质。运用这一机会教育党员,树立党的正确路线的思想基础。所以,对反对派除了予以组织处理之外,“思想上理论上的斗争是绝对必要的,这是目前巩固党的很重要的武器!”

总之,有立有破,立破并举,周恩来从立和破两个方面探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三)重点推进组织建设,巩固党的基础。周恩来到中央工作之初即负责党的组织事务,“组织工作,即党指挥群众运动的枢纽。没有好的组织,便不能指挥广大的群众运动,运用党的政策;一个好的政策,是要有好的组织才能实现的”。基于对党的组织工作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周恩来对党的组织建设进行了多方面探索。

一是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开创性探索。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前,“组织上有一种‘家长制’的形式,党员群众对于党部,下级机关对于上级,只有机械的服从,而无活泼的党的生活”。但在清除家长制影响、发展党内民主的实践中,却出现极端民主化的错误倾向。党的六大以后,革命逐步走向复苏,但是,从主观上来看,党内无产阶级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党员政治水平也较低;而从客观上来说,敌人的白色恐怖丝毫没有减轻,处在秘密状态下的党的生存环境依旧极其恶劣。一些同志无视这些不利条件对党内民主的掣肘,时常借民主之名反对指导机关的决议和指示,严重削弱指导机关的权威,损害党的威信。如此一来,在党内形成了一股极端民主化的暗流。为了有效反对极端民主化,周恩来在肯定党内民主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出,在特殊时期特定环境下只能实行有条件的民主。

此时,红四军内也出现了极端民主化阴影,一些人认为,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指导机关不妥,是“家长制”。对此,周恩来不以为然,他说:“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指导机关,这是正确的,绝不能动摇。”机械地引用家长制这个名词是企图掩护极端民主化,这样会削弱指导机关的权力,是危害集中,也不利于民主。在白色恐怖的客观环境中,军情瞬息万变,红军只有“采取比较集权制,才能行动敏捷,才能便于作战,才能一致地战胜敌人”。在周恩来的指导下,妥善解决了红四军内极端民主化问题。

二是强健地方党部。周恩来认为,“地方党部是建立党的正确组织路线的枢纽”,“民主化的正确运用,地方党部成为最主要的枢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从上级传达到下面的支部需要地方党部的严密部署,民主选举能自基层支部开始逐级开展必须有地方党部的正确指导。周恩来在强健地方党部方面影响最大的就是成功解决了顺直和江苏两地地方党部的问题。

当时,顺直党的问题不解决,“不独北方工作不能发展,并且全党涣散的精神都不能转变”。1928年12月11日,周恩来到达天津。他依靠老同志、吸收新同志来更新改造顺直的党部,亲自参加各级支部的会议,进行座谈,收集各方面的意见,也做了多方的思想工作,并顺势召开了省委常委会,对顺治新省委做了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有效解决了顺直的党内纠纷。

江苏省委的工作在全国各省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1929年1月3日,向忠发等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建议,由中央兼任江苏省委。江苏省委通过小渠道得知了这个消息,反应十分强烈,声称无论中央怎样决定,江苏省委将一概拒绝,他们还前往部分省来上海联系工作的代表那里进行违反组织纪律的活动。周恩来既不同意中央兼任江苏省委,但也同样反对江苏省委破坏党的组织原则的做法,认为这只会造成党组织的涣散和分裂。周恩来在江苏省委的会议上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并且找负责人谈话。经过教育,江苏省委承认了错误,完成了省委的改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强健顺直、江苏地方党部为白区党组织建设树立了典范,顺直省委和江苏省委纠纷的解决,初步扭转了党内存在的严重涣散和无纪律状态,使党的工作走上了正常运转的轨道。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革命失败后的一段时期内,党的干部政策出现一种错误倾向:把工人干部当成偶像,轻视、排挤知识分子干部,这种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极端做法,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为此,周恩来指出:以为领导机关实现了工人化,党的领导就能够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是极端化、片面化的认识,知识分子中“能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来奋斗的人亦不少”。

在上海,周恩来对干部的教育做得细致入微。大革命失败后,各地被打散和失去组织关系的同志大都到上海来找党中央,各地来上海向中央报告工作的干部、从国外归国的干部通常也先到上海向党中央报到。周恩来都会亲自找这些干部谈话,详细地听取他们的汇报,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来询问,从政治形势、党的组织状况、秘密工作与公开工作的关系、秘密工作的方式方法,直到具体工作怎样开展都给予悉心指导,广大党员干部像是上了一次速成班,接受了一次完整的培训。为了提高各级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1929年周恩来在上海举办了几期秘密的干部训练班,每一期一二十人,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参加过训练班的有唐宏经、王立功和金贯真、恽雨棠、吴亮平等”。除了在上海培训教育黨员干部,周恩来还对白区、苏区的干部队伍建设加以指导。

1928年10月,周恩来总结大革命失败一年多以来各地党组织的工作经验和血的教训,提出“要深入群众,必须找正当在业人员。机关要少而秘密”等工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他还提出,党员干部要“职业化”和“社会化”,机关主义是必须克服的一大障碍,因为机关主义造成党的下层基础日益削弱,上面工作反而一天天加多,“这样必然要使党走到崩溃的地步”。为解决这个难题,党的各级组织需要走向社会、深入群众,和工人、市民打成一片,“如果组织上不深入群众,政治上的争取群众就无法做到”。白区工作的这一重大转变,迅速培育起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并成为城市革命复兴的关键力量。

四是创新支部建设。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到达群众的重要环节、关键站点、坚强支点,“政治的宣传鼓动,群众的组织,只有支部才能深入;日常的斗争,只有支部才能灵敏地领导”。周恩来高度肯定了支部在日常的、政治的、群众的斗争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基础是在支部,支部是党在群众中的核心。没有健全的支部,则一切党的上层机关都是空的,党的政治影响也不能达到群众”。所谓“一切工作归支部”,意指在党委领导下“经过支部去工作”。

支部工作方法有:将每一名同志都编入支部中去;要在支部中提出和讨论大家有兴趣的问题;支部要经常地考察群众的生活状况,在宣传、教育群众时,内容要关涉到群众当前最关心的问题,形式要活泼多样,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要培养优秀的支部书记,“支部干事和书记应是群众选出来的最积极的,有威信的同志”。

三、周恩来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周恩来在上海中共中央工作期间对党的建设的理论思考、实践探索及其经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一)壮大了干部队伍,巩固了党的组织,增强了党的战斗力。在上海工作期间,周恩来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调整斗争策略,恢复、发展、巩固党的机关组织,为培养干部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全国各地党组织的重建和发展需要中央统筹考虑,全盘规划,干部问题成为重中之重。当新的干部还没有培养起来时,久经考验的老干部就是宝贵的财富,周恩来对此极端重视。他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对他们严格甄别、细心询问、真切关怀。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各地需要,亲自指导、教育、提高这些干部的政治素养、军事技能、工作能力,让他们返回各地,恢复、发展、巩固各地党组织,重新打开革命的新局面。党内读过各军事学校的干部,大多由周恩来经过考察、挑选、培训,然后派往各个苏区,他还向苏区派遣不少军队政治工作干部。

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临危受命,提出了恢复、重建白区党组织的一系列正确方略。如他要求“凡是下层组织没有工作,或是破坏之后,主要的路线应是领导同志走入工厂农村社会中,寻找职业,深入群众,以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这一斗争新策略避免党的机关成为空架子,促成党的干部密接联系群众,形成新的斗争阵线。

周恩来加强党的建设的努力,极大增强了党的团结和力量。1929年中共八届二中全会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中指出,党的六大召开后半年多的工作,的确已取得了相当的进步,“已将党从涣散的状态中挽救出来,并已建立了组织上的相当基础”。1929年6月,党的六届二中全会统计党员数量是7万3千多人,1930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统计党员人数是12万2千多人,大城市的产业支部也从六届二中全会时的98个,增加到229个,党的战斗力显著增强,这虽然是全党共同艰苦奋斗的结果,但与周恩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有力地支持了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周恩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经验,勇于吸取教训,创造性地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党要转为地下秘密党,在游击区域的党则要公开领导群众进行武装斗争”。这一新的斗争策略有效地指导了各地党组织的斗争,既在革命实践中初步遏止错误路线的影响,也为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除错误思想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周恩来竭力纠正和克服党内错误思想的策略,对首先走向复兴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来说意义非凡,尤其是对于解决具有重要影响和示范意义的红四军党的建设中的错误倾向具有开创性意义,保证了根据地的发展方向。当时,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和前委扩大会处置红四军领导内部分歧问题,是存在严重缺点的。周恩来在了解情况后,对此提出了批评,并提出针对性很强的解决方案,指导红四军“纠正一切不正确的倾向”,肃清“极浓厚的非无产阶级意识表现”,这也有力地支持了整个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为红军的壮大、根据地的拓展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三)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周恩来在上海工作期间对党的建设的探索,在多个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

一是重视以正确政治路线引领党的建设。政治路线是党的旗帜,标识党的目标,决定党的前进方向,只有在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中加强党的建设,党才能巩固和发展,才能日益强大,走向成熟。周恩来深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远大政治理想的政党,是一个担当政治使命的政党,须臾离不开正确政治路线的指引。1928年2月,他在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就提出“我们要改正的是政治路线的问题”。11月,周恩来在为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起草的贯彻意见里说:“发展党内政治的讨论,提高政治的水平线,各级党部都要尽可能地讨论一切党的政治问题。”他在指导各地党的革命工作时,非常强调各地党的日常斗争要结合党的总任务总要求,要遵循党的政治路线,要在党的政治路线指引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号召、组织群众,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和组织基础,造成党的坚强领导。

二是在军队党的建设方面,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起义成功后,周恩来庄严宣告:这次起义成功了,从此以后,这支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周恩来在上海主持党中央工作期间,还大力推广毛泽东“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党建军经验,周恩来在给贺龙及湘鄂西前委的信中说:“将来你们部队建党时,这个经验可以备你们参考。”一时间,各革命根据地掀起学习践行毛泽东建党建军经验的热潮,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党绝对领导的红军队伍。

三是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方面,周恩来除了强调重要性外,还论述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央九月来信中谈道:党的书记多负责任“绝对不是家长制”,事事“要拿到支部中去讨论去解决——这是极端民主化的主張”。“只有加强无产阶级意识的领导,才可以使之减少农民意识。”“党的领导作用要绝对的提高”,“排除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加强共产主义的教育和宣传”。周恩来的这些有关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的观点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周恩来关于红四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意见建议为毛泽东所采纳,并把它融进古田会议的决议里,提出了肃清极端民主化思想的方法:一是“从理论上铲除极端民主化的根苗”,二是“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进一步发展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理论。

周恩来在上海中共中央工作期间,他的革命经历,他所处的领导岗位,他所承担的责任,使他能够而且也必须从全党全军全国革命的大局出发,思考党的建设,可谓高瞻远瞩,因而他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具有时代的高度、历史的远见。他对早期党的建设的探索非常注重从中国特有国情出发、全面考量中国革命实际情况,他特别重视党处在秘密状态、处在被敌人分割封锁包围的农村和游击环境这一特殊情况对党的建设带来的掣肘。正是有了清醒的认识,周恩来在探索党的建设方面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自己特有的睿智,大胆开拓创新。总之,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主动和自觉,在周恩来对党的建设的探索实践中已现端倪。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沈  阳)

猜你喜欢
周恩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
周恩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研究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立足岗位 突出重点 努力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高校培养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贡献研究综述
加强电视队伍思想建设做好电视舆论监督工作
心系雪域高原
做好新形势下化工企业护卫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