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古
摘要:为满足消防救援队伍“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使命要求,通过研究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训练现状,并对原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训练能力与水平的路径。
关键词:消防救援;实战训练;能力;水平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3)09-0126-03
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训练是贯彻“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有力抓手,是将战斗力标准牢固树立起来的强有力措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消防救援队伍必须秉承“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训练理念,不断提升消防救援队伍的实战训练能力与水平。
1 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训练现状
1.1 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部分消防指战员的能力素质对标“国家队、主力军”还存在一定差距,消防指战员的培训在科学化、系统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培训的渠道和覆盖面有待拓宽。部分消防指战员在救援理念上,对综合应急救援的认识还很模糊,没有实现由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性救援转变,对应急救援业务多样化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救援指挥上,臨场指挥经验不足、统筹协调不科学、战斗行动不力等现实矛盾问题较为普遍;在救援能力上,只限于传统技战术打法,对各类灾害事故特点掌握不全、技战术研究不够,特别是面对复杂性和危险性的新材料、新工艺以及较大自然灾害事故的临机应变能力欠缺,处置手段不多、应对措施不足;在救援效率上,在作战指挥、战术、战法上结合灾情初期处置较少,案例研究偏向如何能够“灭大火,救大灾,打恶仗”等急难险重情况的处置对策,未能深入研究如何科学用兵、打赢初战,确保救援人员安全和降低灾害事故带来的损失。
1.2 训练模式有待创新
从消防救援队伍的训练工作情况来看,指战员训练模式偏于固化,还普遍存在思想认识偏差、训练实战脱节、专业化程度不够等症结,致使指战员作战能力薄弱,作战经验大多是依靠实战来积累。一些基层单位制定执勤训练计划时没有结合本地实际,没有针对本单位的人员结构、车辆器材装备等实际情况,更没有研究分析本辖区常见的灾害事故,照搬照抄上级下发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单位的执勤训练计划,结果造成了本单位的执勤训练计划不仅内容空洞、操作性差,而且没有针对性。虽然部分基层单位对执勤训练工作的操场训练抓得紧,但是组织理论学习的次数有限,导致部分人员无法实现理论学习和实地操作的有机结合,训练工作始终在低层次徘徊,没有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一些指战员错误地认为只要体能目标达到了,队伍的战斗力就上去了,因此不重视理论学习。有的即使参加了学习,因学习内容是泛泛的理论,内容不精准,重点不突出,加之大部分消防员只有初中或者高中文化,导致学习效果同样不是很好,指战员“有勇无谋”的现象时有发生。
1.3 训练内容有待完善
技术、战术、体能、救助、心理训练等是基层单位执勤训练的主要内容,但在实际执行中,战术、救助和心理训练是大部分基层单位容易忽视的科目,个别单位即使开展了,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者因训练手段简单、方法单一,导致效果平平。同时,个别单位未能突出重点,对于体能和技术训练都无法完成预定目标,更无法开展以体能和技术为基础的战术、心理、救助等训练科目,造成整体训练质量差、水平低、基础不牢。目前基层单位普遍存在人员编制不足的情况,除去公差、探亲休假、培训学习以及日常站岗、值班、帮厨等人员外,单位里面参加训练的人员所剩无几,甚至出现车比人多的现象[1]。所以也就基本不存在按兵龄、专业分训的情况,大部分时间是有一个算一个,大家一起跑跑步、拉拉单双杠就算开展训练了。
2 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训练现状原因分析
2.1 没有解决好训练内容与实战要求“脱节”的问题
实战化训练是以实战需求为基础的训练科目,主要目的是提升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和应急处突的能力水平。根据目前调研统计发现,各级实战训练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待提升,实战性的科目需要增加,培训学习内容与实战场景结合得不够紧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体系过多,迎合作战任务需求的少;二是单兵开展科目设置的多,班组协同科目设置的少;三是训练科目设置的相对固定,没有动态进行更新;四是操场流程化训练内容过多,班组协同作战科目相对较少。
2.2 没有解决好实战训练师资“短缺”的问题
提升实战训练水平的关键在于打造过硬的师资团队。当前,承担灭火救援训练的教师数量不足,通过调研了解,全国总队级培训基地师资力量不足,整体人数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很多培训基地缺少专职教师。重要的培训请总队相关处室人员进行讲授,支队类培训就临时从支队机关抽调人员。虽然抽调人员也很优秀,但专业培训还是需要专职教师进行讲解,教学方法和内容不固定且难统一,组训还容易出现随意性大、专业性差等问题,培训质量难以保证。此外,有专职教师的院校和培训基地,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对实战训练认识不深,开展实战训练的实践欠缺,造成讲授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任教、组训能力无法满足当前实战化训练的各项要求。
2.3 没有解决好实战训练条件“不足”的问题
消防装备设施是开展实战训练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消防培训基地训练设施建设标准》要求,模拟训练、体能训练等设施建设共31项。但全国大部分总队级培训基地的训练设施不仅数量不达标,而且大部分训练设施功能简单、相对陈旧,体能训练设施基本完善,但是技能设施和真烟真火等实战模拟设施数量较少,有的培训基地即使有设施,但由于可控性相对较弱,导致在设置真火真烟实战环境和突发险情时,无法模拟真实场景,随机性不强,达不到实战训练要求。院校、基地等培训机构配备的训练装备常年不进行更新换代,且面临故障率高、数量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实战训练的有效开展。
3 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训练能力与水平的路径
3.1 开启全新训练模式
3.1.1 试行课时学分制
研究制定《业务训练课时学分制管理办法》,从三个维度出发全面强化训练计划制定、执行和监管,通过“课时”强化基础、“学分”激励后进、“绩点”突出尖兵。要确立业务训练主业地位,从制度层面杜绝目前存在较普遍的“练兵不练官”“重竞赛轻普训”现象。要根据执勤训练大纲要求,制定全员训练计划,支队分岗位、分等级制定基础体能、应用体能、装备运用、应用技能、专业选修训练目标,建立训练目标管理制度,每年按照训练目标管理制度分类分批开展轮训,确保内容训全、时间训够、业务训精,进而从制度制定方面调动人员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2]。
3.1.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重点依托特勤站等师资骨干力量强、训练设施齐全的队站及训练基地试点建设区域性轮训中心,组建专业技能和操法示教师资队伍,通过区域性轮训中心完善专业技能、操法训练考核体系,实现个体科目与班组科目同步推进。根据现有的人员编制和目前紧缺的岗位需求,选拔并配齐院校、基地专职教师,并结合实际,提升专职教师的实战化训练能力,通过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分专业、分层次组织开展业务轮训和研讨,达到全国专职教师水平先进、能力素质一流、教学内容统一的目的。定期开展“灾害主题月”活动,根据辖区灾害及季节特点就低温冰冻灾害、危化品泄漏事故、交通道路灾害事故、绳索山岳救援等开展课题研究。安排专人到装备厂家蹲点学习,提高执教能力。分批次安排挂职锻炼,在基层实践中积累实战经验。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使其在实战化训练和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3.1.3 开展情景化实战训练
情景化实战训练分为指挥训练和战术训练。指挥训练就是基于火场实际,通过还原灭火救援战斗的各个阶段场景,使参训人员能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下,由参训人员自己实施现场侦察、定下决心、力量部署、协同作战等,从而使受训者能够更加真实的以指挥者的身份进行训练[3]。战术训练是组训者在开展情景化战术训练时,要在战术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灾害事故类型,选取对应的典型战例,编排符合灾情实际而又有条件开展的训练方案,切实将战术理论应用到灾情侦察单项训练,甚至于油罐火灾扑救这种合成训练。
3.1.4 借助实战训练设施
利用模拟训练设施,将作战任务带到训练场,把灾害现场直接进行1:1还原,同时要实兵实装上阵,按照作战进程的推进进行各环节的合成训练,严格按照处置手册规程进行训练模拟,达到在真实作战中不慌乱、不出错,做到全面打赢制胜,着力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能力水平。同时,着力推行无预案训练,打破动作固化的训练格局,使训练由不变转为随时在变。例如,临机将设备调至故障设置或者制造物料泄漏的意外事故,这些随机的障碍设置,能有效考验指战员的临机发挥、指挥协调、随机应变能力,有利于提高实战训练的水平和效果。
3.2 健全演练比武机制
3.2.1 建立整建制队站常练单兵班组
立足营区常态化开展整建制队站实战化训练,在开展火情侦察、破拆排烟、攻坚灭火、关阀堵漏等实战化训练的基础上,开展水泵接合器供水、室内消火栓出水、登高平台消防车停靠举升救人、高喷车外部控火、灭火救援窗停靠等针对性训练,定期组织开展排烟消防车、电动排烟机测试训练,有针对性地提升单兵作战能力和班组协同素养。
3.2.2 开展基地轮训精练班组操法
依托支队综合训练楼、固定消防设施、烟热真火模拟训练设施,按照班组编成开展内攻搜救操、楼层快速救人展开操、火源侦察操、伤员搬运操、进攻阵地转移操等操法训练。定期开展烟热室侦察搜救训练,实现“练业务、练班组、练协同、练心理”的训练要求,强化指战员“按编成训练、按编成作战”的养成意识。
3.2.3 多措并举提升安全素养
建立“单元管控、全勤管控、快速营救”三种安全管控模式,明确安全人员职责任务,特别是安全人员观察位置、管控区域、装备使用和管控原則,实现现场安全管控全覆盖。细化编制8大类、8小类灾害事故处置要点和处置程序,加强安全人员及应急救援小组培训,配备安全管控箱、综合定位网关、智能空呼等安全管控装备,通过智能终端实时掌握火场人员位置、气瓶余量等情况,确保作战行动安全[4]。
3.2.4 定期组织比武考核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充分总结训练演练、灭火、救援、执勤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装备基础及操作应用、建筑固定消防设施运用、攻坚突破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设置竞赛科目,锤炼队伍打大仗、打恶仗的能力。借力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整治,开展沉浸式蹲点帮扶,通过临机设情,突出“只设定目标,不严格设置操作规程、不严格限定装备器材”,切实以实战打赢为导向的拉动式教学考核。
3.3 完善分级培训体系
3.3.1 聚焦基层“本领恐慌”实际,搭建成长平台
持续举办指挥员、安全员、紧急救助小组等岗位培训,按照“支队—片区—站”三级分层级开展水域、山岳、化工等特种灾害救援技术培训,覆盖全员开展电梯、高空、地震救援等综合救援技术及破拆技巧、阵地设置、特殊环境供水等攻坚项目培训,支队侧重中级技术骨干、合成操法组训培训,片区围绕攻坚方向侧重一个专业能力培训,站针对单兵基础及专业基础能力固化的重点开展组训练精“一专”,练实“多能”。
3.3.2 紧贴全灾种处置任务
结合各专业队伍建设要求,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推进的原则,主动对接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北京)、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等单位,完善地震救援、室内烟火特性等专业培训体系,力求专业队持证比例100%。每周随机拉动推演,按照“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开展各值班岗位业务培训,将训练场搬到辖区重点单位,缩短训练场与战场的距离。开展“灾害主题月”活动,根据辖区灾害及季节特点就低温冰冻灾害、危化品泄漏事故、交通道路灾害事故、绳索山岳救援等课题开展研究。每月通过战训“讲武堂”、桌面推演、实战演练及业务理论考核等,强化全市指战员对灾害处置及作战安全行动要点的学习和掌握。
3.3.3 大力探索建立“師傅带徒弟—片区联训—交流驻训”三级培训体系
组建“老中青”三级骨干队伍,按照体能、地震、水域(山岳)、装备、化工、车辆事故等重点分别培树战训骨干,着力建成骨干方向明确、代系传承有力、重点领域攻坚的师资骨干队伍。探索训教结合模式,院校要与相关的专业单位,例如具有器材装备与训练设施优势的单位,具有化工、装备、通信等专业实训场所优势的地方院校和企业以及具有水域、山岳等应急救援能力的社会机构开展合作,建立联合实训基地,建立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实现教、训、考三合一[5]。通过训教结合,使学员边训练边实践,不仅强化了专业训练效果,还进一步提高了教育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健.应用实战化训练环境提升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J].产业科技创新,2019,1(18):89-90.
[2]刘任.新形势下提升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9):295.
[3]陈杨.探析实战化训练环境对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提升[J].科技资讯,2018,16(8):129-130.
[4]方亮.探析实战化训练环境对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提升[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
[5]赵辉,马亚宾.浅谈提升基层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35):28
Exploration on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actual combat training capability and level of the fire and rescue team
Zhang Xiaogu
(Baotou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Inner Mongolia Baotou 014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functional mission requirements of the fire and rescue team "comprehensive disaster and coordinated emergency", by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ctual combat training of the fire and rescue team, and analyzing the reasons,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actual combat training capability and level of the fire and rescue team is finally proposed.
Keywords: fire and rescue; actual combat training; capability; 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