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生多元发展的校本课程构建与实施*

2023-11-08 23:57张程晓
江苏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系素养

董 晨 张程晓

美国教育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脑有不同的智力中心,每个人拥有八种主要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形式呈现多元的特点,学生的智能只存在倾向的强弱不同,不存在水平的高低不同。这一理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江苏省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以下简称“平直实小”)是位于苏州古城区的一所百年老校,学校以建构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教育要从学生“成人”的角度出发,立足新课程标准的育人观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解放思想、着眼未来。“多元发展”是在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依据2016 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指标,结合校本实际,立足学生学情,而构建的一种学生培养的模式。

平直实小开展全学科育人教学实践和课程活动,系统提升学生以文化品格、健康身心、智慧品质、审美雅趣和创新动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积极探索实践之路。其中,文化品格指向“心平志直”的校训,在“平直文化”的浸润下,学校课程体系的育人坐标是致力培育具有“心平志直”文化品格的苏式学子;健康身心,旨在让学生拥有自信阳光的健康心理和强健有力的体魄;智慧品质,意在让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形成实践的逻辑、灵活的思维方式,树立坚定的人生志向,能凭借学习型思维和良好的智慧品质自如地调用知识,为人生、为未来生活作充足准备;审美雅趣,强调的是美感教育,净化学生心灵,怡情养性,进而美化其人生;创新动力,强调让学生去设计、去发现、去体验,在实践探索中有所创造,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质,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空间。

平直实小深刻理解“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希望通过构建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来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平直实小将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课程哲学,以优化后的课程为基础开发校本课程体系,以“主题”统整不同学科、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尝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课程学科属性、学习规律、可以迁移的方法将国家课程加以整合。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目标指引下,学校倚重地域文化,把握时代特质,倾力于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与落实,夯实传统文化教育基础,实施课程变革。

一、构建课程,绘制学生多元发展的育人蓝图

综合素养的发展需要丰富的课程作为支撑,校本课程要真正成为培育、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在明确育人目标后,平直实小积极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绘制与落实育人蓝图。课程结构是对构成课程体系中各要素及其所形成的关系形态的总称。学校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培育其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推动课程建设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各部分、各类型的课程相互结合达到整体优化的效应。校本课程体系从百年办学底蕴和价值追求出发,基于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理论,以“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育人,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以启迪智慧、丰富生活、发展个性作为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课程结构分为校本通识课程、校本选修课程、主题课程、节点课程和实践课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国家课程这条主线,多维度打造校本课程,打破学科与年段的教学壁垒,有效促成学科教学的统整,形成学校自身课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质是学校文化的重构,它丰富和深化了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1.校本通识课程

在百年老校深厚文化与“心平志直”校训的熏陶下,平直实小为学生“量身定制”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本学习材料。学习材料既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努力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兼顾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的“新二十四孝”引导学生用新时代的眼光观照父母之爱、兄长之情、朋友之意,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进行手绘记录,传承学习。“蒙学口袋书”以三字一句极易成诵的韵文,对儿童进行教育启蒙。“玉兰乐天诵”以颇具童趣的儿歌形式,将古训中的明礼修道行动,汇集成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打油诗,让学生诵读。“平直廉谣”以童谣形式,在学生心中播下廉洁的种子。“平直觅踪”则带领学生在学校周边的小街小巷、小桥小河,探索姑苏这片热土的民族情,探究吴子城的文化。

2.校本选修课程

校本选修课程共整合为五大类,分别是品格与社会类、数学与科技类、语言与人文类、艺术与审美类、体育与健康类。每一领域都有相应的课程融合内容。

校本选修课程充分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实践与创造能力的提升。古诗词阅读、英语绘本阅读、楹联书法、衍纸等课程,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其铺盖上个性发展的底色。花样游泳队、合唱团、鼓号队等丰富的艺术课程让平直实小学子的校园生活缤纷多姿。竹笛课程中教师结合昆曲、江南丝竹的经典曲目让学生从小耳濡吴韵之美。绢宫扇、虎头鞋制作工艺等课程融合了姑苏地域的传统文化,将绢宫扇、虎头鞋、盘扣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课堂教学融合,在创新中迸发无限活力。学生在这些课程中提升了艺术审美能力,感受着传统苏式文化的精髓。

3.主题与节点课程

主题课程依托学校“科技节”“体育节”“数智节”“双语节”“艺术节”和“阅读节”等“主题活动节”,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与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动心中,不断发展个性特长,增强自尊自信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水平。

节点课程则充分发扬百年平直实小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积极拓展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空间。例如,“三礼”主题文化活动包括“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贯穿每一个学生的六年成长;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包括“百孝节”“腊八节”等,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学生成长的一个节点。学校充分开展好节点课程,捕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律动时刻,为其构建丰富多彩的童年时光和明亮的精神世界。

4.校本实践课程

平直实小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博物馆等社会资源,逐步丰富校本实践课程,从资源中汲取教育养分并加以灵活运用,促进生命拔节成长。实践课程开发呈现从学校独立自主开发到以校为本的多主体协同开发的变化趋势。

学校同苏州市教育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设置校馆实践课程,成立“箬竹红领巾解说团”,博物馆成为学生“学”“研”“实践”的基地。学校“心平志直”的校训同竹正直有节、平心向上的品格特征相吻合,让学生做具有竹一样品格的人,这是“箬竹红领巾解说团”成立的文化背景。小小解说员在多次参观、多方位了解的基础上,参与实地培训,校馆根据每位学生的发展特点精心设计解说流程,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解说词。校馆合作旨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平直娃在博物馆学到了不同于课堂教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提升素养、收获自信。

二、实施课程,解锁学生多元发展的实践路径

课程实施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培育其健全人格,将教育教学观念转化为学生可接受、可实践的课程。

1.优化课程实施程序

平直实小注重课程实施过程的规范化,形成灵活多样的校本排课形态。一方面,建立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超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不受限于年级和班级,自由“采购”喜欢的课程。另一方面,采用长、短课时组合,线上线下、课内外教学和自主、选修相结合的多种组课模式。例如,可以随课程内容、主题特点不同,以“60 分钟长课时+30 分钟短课时”的方式,利用好学校的专用教室,在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段开展相关的课程主题实践活动。同时,课程实施体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逻辑线索,积极构建学习情境,设计系列学习活动,促进课程完整运行。

2.提升课程实施主体能力

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校本课程能否建构成功的关键。平直实小重视对教师实施课程能力的培训与提升,在深度研究课程教学过程中厘清目标,准确定位,突出研修的关键驱动点,努力提升教师建构与完善课程、创新教学策略和落实学习活动的能力。

同时,平直实小关注规范化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作为研究重点,了解和分析国家课程改革政策要求与学生的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激发教师主动开发、积极实施的意识。教师根据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而优化新的课堂形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创新课程实施方式

课程的实施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方式。教师在精研课堂教学基础上,在总结反思中,不断创新课程实施的方式。课程实施方式强调合作分享,也关注独立学习,助力学生多元发展,展示个性特点与才智。

一方面,学校积极探索学科领域之间跨界融合的方式,设计跨学科视域下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以活动为核心组织课程的实施。

另一方面,打破学校、教室的空间束缚,实现教育时空的适度延展。如以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课程为依托,走出校门、走进田野、走向社会,让课程学习在真实情境中自然发生。

4.构建多元评价模型

学校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这是保障课程开发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科学的评价有利于总结学校课程建设经验,提升课程建设品质。因此,课题组借力“云痕”大数据平台,构建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模型,建立了多元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形成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科课堂教学的智慧含量与有效性。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学业水平”七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

平直实小基于大数据分析,从主观评价转向精准的数字化客观评价,实时反馈评价;帮助学生记录成长足迹,也帮助教师记录教学发展轨迹,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同时,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掌握正确的指导方式,实现共同进步。

平直实小将在“心平志直”文化引领和内涵发展中,着眼未来,践行精细化管理,追求精致化质量,构建精品化课程,使学校教育更加接近本真,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体系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