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琴芬
2021 年,教育部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核心课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也把革命传统教育列为课程的学习主题之一。那么,教师该如何巧妙打通学生与革命传统教育间的对话通道,让革命传统教育入脑、入心呢?
单元整体教学是在明确的目标统领下,进行内容的系统规划和创新设计,把握各板块内容的联系,克服教学的机械叠加,实现整体认知和系统建构,使教学更具针对性、高效性、深度性,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方式。单元整体教学聚焦单元主题,关注大情境、大任务、大项目以及教学素材的内在联系。下文,笔者结合统编《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的教学,谈谈如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大情境之所以“大”,是因为其将某学科或某单元知识进行统领整合,并通过核心问题,彰显情境的一体化、统摄性。这能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有序串联,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形成清晰的主线逻辑和认知路径,潜移默化地学习革命传统精神,发展核心素养。
新课标指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这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指明了方向。具体到革命传统教育,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课程标准,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导向,观照学生生活,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开展真实情境下的各种教学活动,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教材的单元内容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尤其是革命类题材,教师要整体梳理单元的学习内容,找到内在的逻辑结构。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包含六课内容。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为核心,凸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年代尺”帮助学生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历史。如:首先观察“年代尺”,回顾抗争史,涉及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然后,从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切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接着,观察教材中的油画《五四运动》,了解五四运动,感受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的梳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事件本身到精神内涵,由故事到情感,能帮助学生弄清课与课、课与单元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感悟伟大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领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学生了解到新中国从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正向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程。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等。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这一单元的教学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年代尺”为时间线索,以党带领人民百年图强进程为要旨,构建起整个单元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感悟理解中,瞄准革命精神的靶心。
本单元《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由“开天辟地的大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不怕远征难”三个核心板块组成。三个板块分别对应三件大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红军长征。三件大事所蕴含的精神分别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教材解读后,教师要立足史实,厘清隐含的价值线,明晰每块内容的靶心问题,并将其串成线。该课,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为什么中国有了共产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星星之火为什么可以燎原?红军为什么不怕远征难?这些问题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同时,教师还围绕这些问题依次创设了以下情境。
情境一:组织学生云参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然后课上汇报:有的学生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有的学生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的学生说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最后,教师小结: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党,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所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情境二:一是举办“井冈山革命历史”故事会。课前,学生搜集有关井冈山的革命故事。课上,学生讲故事,如朱德的扁担、井冈山的油灯、红军给老百姓留便条等。二是在地图上圈画革命根据地。学生小组合作,在地图上圈画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沂蒙革命根据地、延安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等。最后教师总结,正是全国建立了许多的革命根据地,革命的星星之火,才逐渐成燎原之势。
情境三:开展“重温长征路”活动。学生课前搜集长征的资料,课上分享了解长征后的心得体会。有的学生说:长征路途遥远,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红军只能靠两条腿走完两万五千里,让人敬佩,这背后是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起支撑作用。有的学生说:长征路途艰险,要跨越近百条江河,翻越40 余座高山险峰,还要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是党带领红军靠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活了下来,勇往直前……教师总结并出示、讲解《七律·长征》诗:红军长征历时两年,纵横十余省,冲破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长驱了两万五千里,完成了战略大转移,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开创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新局面。
这些情境有效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党史的基础上,感悟具有永恒价值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
基于大任务开展教学是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之一,教学时,教师应以大任务为驱动,组织学生进行结构化、序列化、持续性的学习。为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大任务,设计了系列认知体验活动。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进程中形成的正确思想、革命精神、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等,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电影或电视剧资源,设置大任务,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至《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时,教师结合前期教学内容,开展了“红色电影月”活动。选取经典影视剧的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重大历史事件,如纪录片《人民的选择》、电视剧《觉醒年代》、电影《长征》《我和我的祖国》《建党伟业》《建国大业》……观看后,学生写下观后感。课堂上,学生交流各自的观后感,评选出影视剧中最令人感动的“十大英雄人物”,然后构思宣传文案,制作宣传小报等。课后,教师将优秀宣传案例在年级内分享,在学校的电视台展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革命历史故事,剖析革命人物,感悟革命精神,帮助学生感悟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品质,凸显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构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开展了“红色阅读周”活动,结合语文教材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朱德的扁担》等课文,聚焦革命英雄人物,开展群文阅读。课堂上,学生讲一讲“令我感动的英雄故事”,连一连革命传统故事与革命精神,悟一悟凝聚在人物身上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课后,开展更多元的课外阅读,开展多个系列的故事阅读,探寻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精神,及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精神品格。最后组建红色宣讲队,撰写红色宣讲稿,选拔红色宣讲人,在学校内进行宣讲交流,让革命精神入脑、入心。
围绕编写红色诗剧的任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同一主题、不同形式的活动。课堂上,“海燕文学社”围绕红色主题,进行诗歌创作,最后汇编成《海燕红色诗集》。“锡剧社”围绕红色经典,创编锡剧《从军》剧本,然后在班级、学校中表演,真正实现精神传递。
开展大任务教学,设计共情体验型任务,能让学生在完成大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主动思考,促成情感认同,理解“精神”的一脉相承,并开始思考“我可以做什么”,最终指向学生的道德发展和革命传统精神的内化。
以大项目统整单元整体教学,能让学生系统建构单元知识,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深化体验,增进理解,实现价值观的培养。在“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的单元教学中,我们组织开展了“行走思政·红色研学”项目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根据研学手册,了解家乡的抗战历史。通过探究历史老物件、寻访抗战老兵、走访名人故居等活动,革命精神变得可听、可感、可触、可传。
我们充分挖掘区域的红色教育资源,把道德与法治课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开展系列红色寻访活动。在烈士故事的阅读中,学生了解到无锡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之一冯金妹烈士的故事,她从小家境贫困,但刻苦学习,立志报国,至死不屈。这样的故事能触动学生。
在节假日,学生来到学校的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寻访活动。红色教育基地内一封封泛黄的书信,一个个英雄纪念章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在基地站长的讲解下,学生听革命故事。随后又诵读冯金妹烈士1927 年从苏联寄回的家书。家书虽短,但满是冯金妹对家人的思念,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冯金妹烈士身上热爱祖国、意志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又一次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为引导学生学习革命精神,汲取红色力量。寻访后,学校在年级内组织开展革命人物故事写一写主题活动。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参观学习的心得等,写一写。在写的过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厚植家国情怀。
学校的锡剧社团通过创编与展演有关冯金妹烈士的锡剧故事,让学生感悟冯金妹烈士身上的爱国精神。
除了读、写、演等活动,学校还通过“行走的思政课”课外实践寻访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感悟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总之,在单元整体教学中,通过情境建构、任务驱动、项目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能让学生的道德学习入脑、入心、入行,实现革命传统教育的落地生根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