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宋斌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红色文化融入入党教育就是要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党的接班人。
(一)德才兼备,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新时期,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入党教育的重要任务。德与才的关系其实就是德与智、红与专关系的辩证统一。学生党员要做到德才兼备,缺一不可。“德”指政治道德素质,“才”指业务能力和素质。做到德才兼备,就是要大学生党员不仅要肩负民族复兴重任,在党的事业中起到骨干作用,带头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敢于与破坏党的事业的各种敌对势力作斗争,而且要具备独立的业务能力,积极肯干。在“德”与“才”的辩证关系中,“德”是统率和灵魂,入党教育要重点培养党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优秀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1]。
(二)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员先进性。坚定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国家的精神力量和前途命运。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和青年大学生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教育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在新时期的面临的时代课题。首先,坚持教育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是保障党事业发展的需要。党向来重视用理想信念加强对青年党员的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党都围绕中心工作,将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党百年发展的历史就是用理想信念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国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理想信念是党带领广大青年团结奋斗的旗帜和意志;其次,坚持用理想信念教育青年学生是党永葆活力的要求。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充满生机活力的原因是党的队伍中活跃着具有崇高理想的年轻人”[2]。青年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主力军,高校入党教育活动的目的是要用理想信念吸引优秀青年学生加入党组织,让青年学生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努力。理想信念和理想信念教育促使广大优秀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这是党保持活力的源泉;再次,坚持用理想信念教育是激发青年肩负历史使命意识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要求。用理想信念激发青年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和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三)坚守价值追求,弘扬共产党员价值观。共产党员价值观被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高校党员教育指明了方向。红色文化融入入党教育,用红色文化引领党员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我们党在共同的价值观统领下,团结和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风险挑战、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在奋进中形成巨大前进力量。有利于时刻提醒青年党员牢记自身使命,时刻不忘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忠诚党的信仰、忠诚党的理论和忠诚党的组织领导,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有利于青年党员在待人处事中,做到公平、客观的遵循事物发展和人类社会关系中的基本法则。有利于坚持实事求是,这一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利于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3]。
(一)提高党员教育质量,推动党的事业发展。高校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青年中的优秀代表,是党未来的中坚力量。加强高校入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能为党事业发展提供新生力量,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动力。高校入党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关系到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关系到党、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入党教育能提高党员教育的质量,能为入党教育提供思想支持和引领、物质载体和价值信仰。
(二)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蕴含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革命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入党教育活动与弘扬红色文化的目标、内容和重要意义高度契合。从目标上看,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校青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内容上,红色文化和入党教育的内容同根同源,在理论上都源自马克思主义。在内容组成上,二者都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和“不怕牺牲、无私奉献、英勇无畏、顽强奋斗”的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从意义上看,都有利于高校青年学生夯固信仰之基,凝聚理想之魂,补足精神之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弘扬红色文化和入党教育既一脉相承,又相互促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入党教育的效果,也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红色文化加强入党教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立德树人”为入党教育提供目标和方向。立德树人要求高校教育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标准。在立德树人方针指导下,入党教育要弘扬优良传统、自觉培德铸魂,教育党员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 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入党教育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是“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的有效保障。立德树人的载体是具有育人功能的各种教育活动。入党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手段。
红色文化不仅包含革命意志和家国情怀,而且包含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新时期,将红色文化融入入党教育要厚植“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情感、加强入党教育实践活动和创新入党教育的管理方式。
(一)弘扬红色文化,厚植“三爱”情感。中华民族和党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2021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4]。
1.厚植“爱党”情怀,做党的坚定拥护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5]。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人民的要求,是先进的文化。红色文化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披荆斩棘、迎难而上的伟大精神,体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像红色的血液一样流淌在共产党人的体内,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标识。红色文化生成、发展和凝练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获得光辉业绩的历史。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能加深大学生党员对党基本知识的理解,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全面领导的信念。2.厚植爱国情怀,做担当民族崛起重任的时代新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爱国主义也将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6]。爱国主义是青年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入党教育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7]。2022 年1 月习近平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8]红色文化传承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宣扬、倡导、信奉的爱国主义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入党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帮助青年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国际环境风险挑战的能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3.厚植社会主义情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是推动中国发展的“领路人”,只有中国共产党具备处理处理国内外各种错综复杂问题和驾驭各种复杂矛盾的经验和能力。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发展[9]。新时代,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用红色文化教育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共同理想,将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紧密结合,为推动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二)挖掘红色文化,融入入党教育实践活动。1.融入入党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目前的授课方式主要以讲解为主,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宣言、路线、方针、政策,重点讲解党的知识、党的故事和党的事业等。一些大学生对党的知识缺少了解,如果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讲解党的理论知识,势必影响授课的效果。党课的授课教师大多为信仰坚定、理论水平高和知识储备足的教师,然而在授课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缺少生动性和吸引力,从而影响党课效果。红色文化可以为党课提供生动的案例。很多优秀的红色文学、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可以作为案例讲解,通过讲述革命信仰无比坚定的革命先辈、时代先锋感人的英雄事迹,提升授课的生动性和质量。2.融入入党教育实践活动。长期以来入党教育以集中讲授党课为主,单向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相对固定的知识内容会减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提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前可供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很丰富,包括物质形态、精神形态、信息形态和制度形态,其中革命先烈旧居、战争遗迹、烈士陵园、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可供实践活动场所[10]。可以组织学生在参观红色文化场,收集红色文化素材和参与红色文化遗迹的保护工作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三)运用红色文化创新入党教育管理方式。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体现在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等方面。加强入党教育,除了加强课堂授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外,党员的自我管理也很重要。高校要利用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多研读红色文化经典著作,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引导大学生对照红色文化的英雄人物,对照反省自己行为举止的不足之处,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与党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