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专家:舒瑾(衢州市衢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中考真题】
请参加“共鸣与争鸣”活动,与同学们分享你的阅读思考。
选文:我们不应该有两种眼光(略)
分享你的阅读思考。(40分)
文章代表的是作者的观点、感悟,读了文章我们要问问自己:我联想到了什么?我赞同作者的观点吗?我得到了什么启发?
请你从文中摘录一句话,根据这句话引发的联想、思考、感悟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还可以……
500字左右,不要出现个人真实信息(校名、人名等)。
【专家评析】
这个作文题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写作情境:参加“共鸣与争鸣”活动,分享阅读思考。该题以活动为线索,融通了写作与阅读,契合新课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群理念。阅读选文《我们不应该有两种眼光》选自《读者》,是一篇简短的哲理性散文。试卷第14与15两道阅读题分别从文章结构与表达上设题,既是阅读理解题,又为“阅读思考”的分享写作搭建了写作支架。体现“阅读的实质即对话,写作的实质即交流”这一理念,读写结合是本题的一大特色。
对于选文中的观点与论述,考生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还可以由此生发联想、阐发启示。这也是对考生正确阅读态度(不仰视、不俯视,平等对话)的考查。信息时代,众声喧哗,如何在不同媒体、不同观点的场域中,做一名成熟的阅读者、独立的判断者和理性的发声者?日常的思辨性读写是重要的学习路径。选文内容有关人生态度与价值探寻,体现育人导向。统编教材中有不少涉及此类题材的课文,如八上第四单元的《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而“分享读后感,与他人讨论交流”这一学习任务,在教材的活动单元、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和写作板块中也有不少体现。可见,素养立意,照应课标,运用教材,是本组试题的命制指向。
写作文体不限,鼓励考生在多维对话中展现自己的立场与观点。考生既可以模仿文本进行随感式说理,也可以叙述事件来呈现自己的认识,还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将“共鸣”或“争鸣”的观点隐在其内。此题支持考生的个性化选择,让擅长不同文体的考生能自由选择,发挥所长。值得一提的是,叙述事件和文学创作需要由抽象到形象的转化,回应选文观点不是直接阐述,而是通过形象或事件来展现。
作文题干由提示语和指令语两部分组成。提示语中连用三个“我”提示考生要表达“我”的所思所感,不要人云亦云,强调“我”的独特性。指令语中“从文中摘录一句话”,并不是指抠出文中的一句话或碎片化词语进行任意发挥,而是要将其置于整篇语境中与之对话。这个指令体现了命题者对于此作文题开放与限制的把握。总之,本题需要考生对话文本、对话作者、对话自己、对话生活,在阅读与表达中激荡思维、丰盈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