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花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第六中学,福建 宁德 355100)
从初中生物教学角度来说,生命观念主要指的是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生物学现象或生命规律,以及相互关系和特性予以解释后的抽象认识,是学生通过实证探究之后,用于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或现象的意识、观念与思想方法.学生能够在较为准确且详细理解生物学相关知识基础上,逐渐形成对生物多样性、独特性、统一性、复杂性特征的认识,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自然观与世界观,并以此为基本动力促进对生命话题的探究.因此,初中生物学科教师需要重视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从多角度出发,结合不同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生命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当中,对于生物学事实性知识的教学必须帮助学生掌握全新的生物学事实分析、知识习得的思路和技巧,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生物学知识的探究.这也需要教师能够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要积极借鉴多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对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做出有效的教学引导.将生命观念素养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目标之一,结合教材内容重新梳理知识和明确重难点,分析生物学概念体系的结构,以便在趣味性教学过程当中实现对生物学知识以及生命观念素养的培育.
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初中生物学科教材七年级下册关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这堂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会将教学重点放在讲述人类生活对于生物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也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或所见所闻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及想法.另外,教师也要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渠道来进行人类保护环境以及污染治理等多项社会事件的调查、分析与了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了解到人类日常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生产当中的一些活动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与污染影响[1].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了解人类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方法过程当中,要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时牢牢把握学习主动权,并且能够对自身生命观念素养的发展有充分的认知.在课堂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大致介绍破坏生态系统的一些实例,并展示一些真实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辅助、引导以及多媒体视频课件展示观察当中,了解到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以及当前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实际状态,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此外,教师也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相关主题的讨论,例如根据当前社会当中一些破坏环境的案例进行仔细探究和研讨,并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来谈一谈今后生活当中如何保护环境,珍惜自然生命,使学生能够在讨论交流过程当中清晰地认识到生命观念素养的内涵,这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出能够回归实际生活的生物学课堂,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生命观念素养产生更加深入的认知.为此,教师可以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回忆或观察,发现生活当中所隐藏的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从生活视角不断去发现其中的生物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生物学知识,尤其是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
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七节《哺乳动物》相关知识的讲授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回忆所见过或接触过的一些哺乳动物,让学生能够在列举过程当中增强自身对于哺乳动物这一类别生物特征的认识,并逐渐了解哺乳动物的一些习性、特点和哺乳方式.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辅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尝试对哺乳动物外形特点等相关内容予以精确的概括,得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总结过程当中增强自身对于课程内容的准确把握,而“牙齿的分化不仅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也增强了其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另外,教师也可以举一些并不具备典型特征的哺乳动物作为案例.并适时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生物学知识学习成果的补充,例如以“世界上最巨大的哺乳动物”这一问题为例,让学生回忆或通过书本去寻找答案,如“鲸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然后学生可以尝试根据自己所收集到的一些关于鲸鱼的信息,总结鲸鱼外在特征,使学生通过思考和相关书籍与信息的查阅,了解到哺乳动物的特点和一些典型的生物学特征,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当中增强自身对课程知识的把握,帮助学生增强生命观念,充分认识到任何生命都有其独特性和相通之处,而无论生命是以何种方式存在,生命都值得尊重,都有其特别的形式和不同的存在意义,而且所有的生命都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是自然界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本质上来讲,初中阶段生物学相关知识当中,关于生物体结构以及生命活动特征等客观事实相关的知识内容,若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往往较为抽象且十分枯燥.不仅如此,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刚开始接触生物学知识,对学科内容处于相对较为好奇的状态,而此时较为枯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必然会拉低学生对生物学和相关知识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官难以得到刺激,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成效.在这一情况下,教师需要积极采用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例如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样化教学情境,以此来烘托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生物学事实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对于教师来讲,在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利用视频、音频、图片和多模态模拟等方式来充分详细地展示出生物学科教学内容及相关重要知识点,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使抽象性的内容更形象化,使学生可以直观快速地认识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从而了解生物学当中所隐藏的生命观念内涵,进而为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2].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关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时,教师可以对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整体结构进行对比,融合多媒体信息技术,采用分章讲解、视频分布的方式,将动植物细胞各个结构名称和具体作用完整详细地展现给学生,在进行视频资源选择时,教师需要注意要确保视频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认识到细胞的各个结构,且在观察完视频演示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给学生,以强化学生对于生物细胞结构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视频展示细胞活动的场景及其生活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认知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央视广播电视所推荐卡通电影《终极细胞战》来为学生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人体在被病毒入侵时体内整个变化过程和发生机理,并讲述其中不同细胞的功能,进而提高初中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认知水平.
初中生对于生物学知识有着一定的好奇心,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状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多样化且趣味性的展示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生物体的细胞中一些运动变化和新陈代谢过程等,使学生对生物体结构层次有更为深入的认知,从而为其生命观念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践教学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结构与功能观、物质和能量观等生命观念,并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课程本身涵盖了许多实践活动,而这些活动是无法仅仅通过理论教学来达到教育目标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优化实践活动设计,以强化教学效果.生物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科内容,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实践教学活动,注重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地感知活动和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生命观念.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当中关于“人体营养知识”的实践类教学设计当中,教师可以围绕“人体消化与吸收过程”生物学现象,面向学生展示物质与能量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在本章节的知识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合理营养膳食与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点,如布置一些设计健康饮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操作以及执行来逐渐形成正确的物质与能量观念.具体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详细地记录自己每一天的实际饮食状态和具体情况,并准确描述身体摄入食物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当中,为了能够降低实践活动的难度,教师可以充分考虑以小组活动形式开展一日饮食与能量相关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相互合作、共同讨论当中明确饮食与能量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从而强化学生物质与能量观念,进而通过对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以及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的深入认识,来逐渐了解生命观念的本质[3].
综上所述,生命观念教育是教育者对教育主体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育和正确引导,唤醒学生生命意识,启迪学生生命觉醒,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追逐生命、悦纳生命、绽放生命,扩展生命宽度,以此来追求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生命观念教育也可以解释为通过培育学生的生命观来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理解生命的不可重复性.教师通过在生物学教学当中对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帮助学生深入探究,使学生认识生命活动规律,从而使其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生物实际问题,进而优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