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妍 曹雅萍
邢台学院,河北 邢台 054000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更好发展。其次,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农村居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保障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最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物力、财力,还需要基层干部和群众共同参与。但目前,部分基层干部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存在偏差,其往往认为物质富裕更加重要,重经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1-2]。在这种思想影响下,部分基层干部缺乏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未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评优评先、规范农村居民行为举止、正向引导农村风俗和治理不良现象等,并没有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层次含义,也没有意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传扬乡村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部分农民也存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认识存在偏差的问题。他们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可以显著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无法带来显著效益,没有正确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和作用;而且他们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属于政府的工作范畴,与自身并无太大关系,对相关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推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影响下,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相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较为落后,建设内容简单且同质化严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涉及的内容很多,不仅包括价值观念、心理素养,还包括网络文化建设等。但目前实际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和建设方式都不够丰富,多是进行好媳妇、和谐家庭等评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次数非常少,电影下乡、戏曲进村等活动也较少。部分乡村并没有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即使建成了也很少使用,使农耕文化、传统技艺等的传承和发展受到阻碍,导致民间文化艺术难以得到有效传承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相较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财政收入较少,且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需求较大,财政资金需要优先满足民生领域的建设,因而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大部分农村地区政府部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对文化艺术、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地区很少有高水平的文化活动,农村居民接触优秀文化的机会有限,他们的精神生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且,由于缺少资金支持,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场地都比较缺乏,相关设施也不够丰富,从而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受阻。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物力、财力,还需要优秀人才的积极参与,但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依然以基层干部作为主要支撑,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薄弱,缺少新生力量,专业人才匮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大部分农村地区各方面发展较为落后,缺乏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条件,优秀的文化教育人才往往流向了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有责任心的精神文明建设人才[3]。第二,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重视经济发展、忽略精神文明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问题,从而加剧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人才缺失问题的严重性,阻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地区社会风气有所改善,但部分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甚至有些地区的不良社会风气还有所加重。例如,有些农村居民为了满足虚荣心,在红白事上投入大量金钱,铺张浪费严重,有违传统勤俭节约的美德;一些家庭亲情淡化,亲人之间矛盾重重,老年人养老问题被年轻人相互推诿,无人愿意承担养老责任;部分农村居民还存在诚信缺失、道德观念弱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风气,对整个村庄的和谐安定造成了影响,还会阻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不良社会风气之所以存在且盛行,与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存在极大的关系,而这正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提高农村居民的思想认识,才能推动农村健康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引导,还可以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助力。虽然近年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并不能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全部作用。农村公共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的具体表现有: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不足,如部分农村地区文化活动广场、图书室等设施数量较少或没有;受各种因素影响,相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质量未达到标准要求,或没有及时更新和维护,无法正常使用,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4]。由此可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其并没有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太大助力。
第一,提高基层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使其正确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相关部门可以借助培训让基层干部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也可以借助经验交流改变基层干部以往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错误认识,提高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相关部门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管理制度,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与基层干部考核挂钩,使其更加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激励基层干部主动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增强农村居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农村居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相关部门可以积极挖掘和大力宣传农村典型事例,激发其他农村居民向典型学习、争当典型的热情,引导农村居民正确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农村居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凸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效果。从建设内容来说,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当地农村实际情况确定建设内容,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农村居民切实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如社会服务体系的优化、农村居民负担的减轻等;从建设形式来说,相关部门需要利用多种有效载体,如宣传栏、电视、网络等,正确引导农村居民思想,显著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效果,让农村居民真切感受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加强农村文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村居民普及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播放宣传片、举办文艺节目、开办文化讲座等,让农村居民了解国家政策、传统文化、科技知识等方面的信息;也可以利用新媒介,如网站、手机App等,打造农村文化信息平台,推送文化资讯、教育内容、文化活动等,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利用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如文化展览、书法比赛、文艺演出等,让农村居民亲身参与,感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5]。基层政府部门可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方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为了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通过建设文化艺术基地、文化活动室等场所,为农村居民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组织农村居民参加各种文艺比赛、展览、演出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鼓励农村居民自主开展文艺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绘画、诗歌朗诵等,激发农村居民的文化热情,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和表达能力,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第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家庭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活动,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让农村居民了解国家的历史和发展,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开展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道德标准,培养家庭和睦、孝顺父母的优良品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让农村居民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诚信、勤奋的职业价值观。例如,各地可以在村居墙上绘制以家庭教育、家庭美德为主题的图画,通过街头开放式教育让优秀家风深入民心,并以良好家风引领乡风民风;各村还可以建设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家庭教育主题公园等,树立文明家庭典型,对其进行大力宣传,以此调动农村居民投身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各地可以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进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各地政府需要提高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增加财政预算,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场所、文艺演出、体育设施、公益服务等。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加稳定的经济支持。政府还应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强监管等方式,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增加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第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力量包括企业、公益组织、志愿者、爱心人士等。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如设立专项基金、开展公益募捐等方式。
第三,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政府可以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借助互联网众筹等方式,增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来源。
第一,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提高社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注度和认识,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奖励政策、提高待遇和福利等方式,激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设相关专业,如农村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培养更多的具有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6];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发展机会等方式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来到农村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第三,通过开展培训、交流等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素质和文化水平。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体育、科技等方面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同时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活动,农村居民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价值观,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一,对于农村不良社会风气依然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对农村居民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将先进的思想传递给农村居民,并大力宣传新时期道德模范,以“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等为重点,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同时要大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农村居民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习惯、公共卫生习惯、健康生活习惯等,提升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进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时,相关部门需要对农村居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并对其进行普法教育,促使农村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整体素质得到增强,使其成为有想法、有觉悟的人;通过多种途径向农村居民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组织相关专题讲座、进行线上教学等,推进社会公德建设,强化农村居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乡村治理主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主动维护社会诚信道德规范,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道德选择能力和理性行为能力。
第一,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如建设更多的文化娱乐设施、教育培训设施等。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同时可以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绘画等,增强农村居民的文化修养。这是提高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培训设施的建设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开设各种专业知识培训班和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应制定比较完善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开展建设工作,确保建设质量,并及时更新维护,以发挥出设施的长效作用[6-7]。
第二,政府需要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如成立文艺、体育、志愿服务等社会组织。这些组织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体育、公益服务等活动,从而培养农村居民的文化兴趣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