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萍,赵仁永,崔 燕,龚艳艳,张 明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近年,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新冠疫情更加凸显了生物医药创新的重要性。随着一系列促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政策法规出台,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制造业基础深厚的山东省的11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从十三五时期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到目前确立的“十强产业”中的医养健康板块,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因此,促进生物创新药尤其是原创性新药发展,增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推动生物经济创新发展,对我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1]。本研究梳理了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医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典型经验和案例,拟从医药科技成果创造、转化、产品供应等方面,构建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并提出破局战略建议。
生物医药产业历来是山东省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近年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海洋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中药现代化、新型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均取得了进步。2021年,中国生物产业规模达到6.1万亿元,其中,山东省生物经济规模占比相对最大,接近9 %。全省2021年医药工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08亿元、利润总额522亿元,分别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3.1 %和9.9 %。省会济南2021年全市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27.01亿元,同比增长20.4 %,研发投入近30亿元,研发占比达8 %。山东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医药产业体系,拥有涵盖化学药、中药、生物药、医疗器械、包材辅料、制药装备等子行业的全产业链条。同时,培育形成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在2021年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中,齐鲁制药、山东步长、鲁南制药、威高集团、罗欣药业、新华制药、鲁抗医药等13家企业入围榜单,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山东自“十三五”规划以来,瞄准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前沿技术方向,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产业,并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在全省布局建设功能齐全、重点各异、各有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至今已陆续建成近30个遍布全省的市区级生物经济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全域布局、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政府不断优化医药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发展海洋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中药现代化、新型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重点培育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功能糖产业集群、生物蛋白肽产业集群等14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随着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链智能集聚等方面的创新发展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科研创新驱动力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持续科技创新人才与资金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2-4]。发明专利授权量、药物临床试验数量、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一、二类新药数量等指标相较于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明显偏低,省内生物医药独角兽企业和上市企业数量还待提升。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1)原创药、首仿药创新研发能力较弱,研发阶段的创新总效率值、规模效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品种类少,大分子药物成品少。药品产业结构中原料药比重过大,高附加值制剂比重较小,体现创新能力和市场趋势的生物药、中药大健康产品以及医疗器械产业比重偏低,导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效应不强[5],虽然新产品产值率领先,但受制于发展规模,新产品产值总体不高。(2)医药产业创新链发展不完善,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以医药工业资源整合发展为代表的产业园集聚效应并不显著,资源分流现象依旧普遍,核心产业集聚难以长期维持。(3)医药智能制造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医药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足,医药供应链敏捷性、智慧性和协同性不足,供应链效率较低。
基于前述对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本研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构建。
生物医药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应积极运用专利导航分析手段,深度挖掘和有效运用专利文献信息,明晰产业发展格局、确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向和研发路径,提高研发创新起点,制定本领域专利精准布局策略,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高质量医药科技成果,大力推行以获取知识产权为目标的技术创新,通过提升知识产权竞争实力,实现研发成果高质量化突破。同时,还需建立专利质量管控机制,以专利价值评定的法律、技术、经济三维度为出发点,构建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明确专利申请审批机制与流程、费用分担与奖励事项,切实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夯实高价值医药专利成果的转移转化基础。
以某药学研究院为例,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科研项目选题、立项、实施、结题和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项目立项前,对拟申请项目充分调研国内外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壁垒情况,规避知识产权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跟踪项目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竞争对手动态,适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及时评估研究成果,并通过专利申请前评估后形成专利申请文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形成高价值专利组合;项目验收结题后,以高价值专利组合为依托,开展专利运营,积极推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实现项目产业链闭合的良性健康发展。该院建立的专利申请前预评估信息化平台,采取技术性、经济价值、可专利性三方面进行评估,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山东某药学研究院专利申请前评估流程
在提升医药科技成果质量的同时,还需推进医药科技成果的数字化确权。生物医药技术成果从研发到产业化积累了大量高价值数据信息,这些数据[6]的产生、收集、加工、利用等环节涉及多个主体之间的权益关系,其价值日益凸显,数据确权及保护需求突出。2022年11月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启动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数据知识产权是指对于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控制权的法律保护,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库专有权、数据产品著作权、数据商业秘密等。对于数据知识产权的保护,可通过合同、技术保、法律诉讼等手段来实现。山东省也正在积极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工作,探索建立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管理规则,建立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审核、证据验证标准及流程体系,指导山东数据交易流通协会立项《数据交易流通活动术语规范》标准,将数据知识产权相关内容纳入标准规范等,力求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作为创新主体持有相应数据的初步证明,可应用于数据资产入表、交易流通、纠纷处理等多种场景,释放数据要素潜在价值;同时,积极构建生物医药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提升数据信息管理效果及共享水平,满足生物医药科学数据全面处理和共享的需求,推动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成果转化率偏低(见表1),生物医药科技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上市成功的转化率仅约为1 %[2],远低于世界领先水平。分析原因表明,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高知识壁垒、高风险、高投入和长周期等特点,基础性研发成果的产出主要在高校院所,虽然成果含金量较高,但由于缺乏市场牵引或是技术成熟度不高、缺少进一步中试开发,导致不能实现技术成果的成功转化。其次,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有强烈的技术创新驱动力,但往往由于科研力量不足、研发经费欠缺等原因,不能展开二次开发研究,从而中断了产品创新发展之路。
表1 高等院校成果转化统计表
美国为了缩小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与商业化之间的鸿沟,打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利二次开发的壁垒,于1998年首次提出了“概念验证”模式,并于2001年建立了全球第一个概念验证中心——冯·李比希创业中心,目的是引进多元化投资主体,成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的中转站,并有效促进大学衍生企业的发展,主要解决美国大学技术商业化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与资源、技能、信息不对称和激励政策问题。概念验证中心的核心任务是进行技术成果商业化可行性验证,由技术商业化潜能评估、市场相关度评估、最小可行产品开发、与潜在理想用户协同验证技术最小可行产品、进一步监测和评估技术产品的有效性等活动链构成[7-11]。目前,欧美等国已设立了众多不同类型的概念验证中心。据统计,美国大学目前有42家概念验证中心,排名前 100 的大学中已建立概念验证中心的约占1/5;截至2020年底,欧洲研究理事会共资助了1000余个概念验证项目,涉及 30个国家。在实施的过程中,各个中心提供不同的服务类型与合作方式,共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见表2[7,10]。综上,“概念验证”搭建起欧美等国基础研究成果迈向市场化应用早期阶段的桥梁,成功降低了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风险和不确定性。
表2 成立概念验证中心前后高校创业情况对比
近年,国内围绕“概念验证”模式实施了一系列实践性探索举措[10-11]。2018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立全国高校首个“概念验证中心”,专注于生物及环保、新材料等方向的微种子概念验证基金。随后,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地陆续成立了多家概念验证中心,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商业化。2023年4月,山东省首个计算医学概念验证中心在青岛成立,但至今未有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的概念验证中心。
因此,建议加快完善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主体构建,建设“山东省生物医药概念验证中心”新型产业链主体,通过弥补医药研发高价值科技成果与可产业化、市场化科技成果之间的空白环节,打通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公里”,切实解决我省医药成果转化的痛点、难点问题,更好服务山东省未来医药产业发展战略。
消费者是生物医药产业链的需求终端,现有的生物医药产品和服务频频因物流运营不佳、交互信息滞后、服务应用场景单一化等问题而无法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要,因此,亟需创新医药产品服务输出模式,扩大医药产品服务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强医药物流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一个完整的智能化医药供应链平台[12],通过移动终端、电商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实现了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共享,促进各环节的高效协作,提升了医药物流的敏捷性、智慧性和协同性,为医药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创新方向(见图2)。
图2 山东某药品零售企业供应链基本结构
综上所述,山东省应当围绕医药科技成果创造、转化、产品服务供应等方面,积极展开专利布局与挖掘、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提升医药科技成果创造质量;及时进行医药科技成果的数字化确权,满足科学数据全面处理和共享的需求;同时,加快建设“山东省生物医药概念验证中心”新型产业链主体,加速医药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升级,通过生物医药产业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共同促进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高效、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