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3-11-07 12:46吴金彬
高考·中 2023年9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高中历史新课标

吴金彬

摘 要:历史犹如一根无形的牵引线,其联系了过去与现在,也连接了现代与未来。新课标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同时,历史教学还聚焦核心素养,旨在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提高其历史事件分析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历史使命感。面向高中生的历史教学要注重“高效课堂”的打造,使学生以全新的视角看待历史,客观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其实事求是的态度,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以新课标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打造为主题,分析现阶段历史教学现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高的人文学科,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要求拥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的综合素养极大地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在完善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要做到认真钻研课标,重新审视教材,研究教材教法,深入研究课标内涵,把握课标各项具体要求,把课标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单一

现阶段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只一味给学生灌输历史知识,上课过程中也不和学生互动交流,课程缺乏趣味性,学生难以产生兴趣。以改革相关教学内容为例,仅以背景、内容、评价为主,未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小组合作、微课等,导致历史课堂比较枯燥,不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当前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不应该只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营造民主的氛围,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在历史教学课堂中,可以上课时由学生先阅读,各小组就课文内容相互提问,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鼓励每位学生每天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力争提出好问题,鼓励学生对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动手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册或小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1]。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始终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置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二)学生动力不足

目前来看,首先,一些学生对历史学习没有清晰的定位,对历史事件也没有清晰的了解。其次,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实践来认知,而是通过教师的灌输被动地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习过程中动力不足,不利于缩短自身与历史之间的距离[2]。此外,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不能促进其思想的碰撞,这种情况下也不利于其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局限

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仅以书本内容为主,历史课程资源较少,教师只以教科书内容讲授课程,未深层挖掘其他内容,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剖析历史事件,也从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高效课堂打造的时间。除教科书外,老师还可以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影视资料,例如,在教授中国近现代史时,可以找一些影视资料,让学生感受晚清的没落与耻辱,感受中华民族的奋起与抗争,感受红色文化的艰辛与乐观。认识并开发这些资源,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历史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体验[3]。

二、新课标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聚焦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

1.应用微课教学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无论从指导思想还是重要内容等各方面都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新趋势、新要求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微课有着操作灵活、内容精练、主题突出、资源多样、易于补充、情境真实以及短小精悍等多种特点,将其引入高中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一目了然地了解教学重点,为学生创设更加形象、具体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的感召下,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与兴趣,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成效。以“商鞅变法”这一内容为例,该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这一事件的发生背景、主要内容,通过深度剖析该事件了解其对秦国政治、经济及社會的影响。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教师可利用微课给学生播放商鞅变法的经过,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即农业生产(铁农具、牛耕、水利等)、手工业技术(冶铸、纺织)以及商业发展(商业中心)。从该点出发,循序渐进,教师再导入生产关系变化、上层建筑变革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军事、经济、政治、思想、社会习俗等领域的变化),进一步思考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的关系。

2.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强调,要深入推进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自主式、参与式学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借翻转课堂教学之力能够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以“孝文帝改革”这一内容为例,该节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历史作用,认识到民族融合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课堂伊始,教师可提前录制视频,介绍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可出示两则材料,“每有骑战,驱夏人为肉篱”“北境逆虏”等,学生在课前预习这些内容思考当时北魏存在什么问题?紧接着学生可预习书本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如: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改革分为哪两个阶段?分别由谁主持?重点是什么?分别有什么举措?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解决这些疑惑。课上,教师可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反馈出来,集中解决。此外,教师也可开展各种辩论活动——论孝文帝改革之利弊,正方:孝文帝和改革派大臣迁都到洛阳利大于弊。反方:守旧贵族,迁都洛阳弊大于利。学生可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各个方面展开辩论,深化对主题的理解[4]。

(二)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近年来,核心素养被推送到核心位置,对此教师要借核心素养之力,丰高中历史教学之翼,可从以下几点内容入手:

1.挖掘教材情感,提高历史理解能力

历史事件均产生于特定的背景下,蕴含着特定的情感。从情感这个角度入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剖析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此,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加强情感的渗透,拉近学生与历史学科之间的距离,提高其历史理解能力。

以“王安石变法”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依据变法背景—内容—结局及评价这一流程讲解相关内容。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引入王安石的著名诗作,如《元日》《梅花》等,也可引入一些名人对其的评价,如列宁曾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学生了解这一基本内容后教师可引入变法的背景,如“三冗”与积贫积弱,让学生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当然学生也可分析范仲淹改革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王安石变法的可能性。接下来,学生可深度思考表述内容的目的:为解决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巩固封建统治。性质:地主阶级的一场自救改革。核心内容:富国强兵。具体措施:理财、强兵、教育等。学生了解王安石表达的基本内容后可思考其表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情感这一角度来看,思考表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偏重理财,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再从理性的角度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进步与不足之处,品味主人公身上勇于改革的精神与敢于斗争的性格,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5]。

2.依托小组合作,培养历史价值观

学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其方式多样,灵活性强,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不同灵活变化,既尊重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而且多种形式的合作互动有效激发了其探究精神,也为教师后续教学工作提供多样化的参考。依托小组合作之力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历史价值观[6]。以“俄国农奴制改革”这一内容为例,该节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要求学生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学生可以小组形式探讨改革的背景、经过、内容(可从政治、经济、组织等方面探究)与评价(可从性质、进步性、局限性等方面评价)。通过小组合作总结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使学生从个人上升到国家,进一步培养其历史价值观。

3.设计主题活动,培养时空观念

主题活动是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教学内容,将历史教材内容融为一体,学生按照時间点梳理历史知识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核心内容,于其时空观念的培养也有积极意义。对此,教师要革除旧式教学思维的束缚,依托主题教学活动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思考探究的优秀品质,使其深度剖析历史事件,吃透历史内容,对其发展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认知。以“明治维新”一节为例,本节的课程标准为:使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其主要过程与内容,了解其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三个主题:主题1:背景(包括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外部原因等方面的内容)。主题2:基本内容(破除旧政治体制、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主题3:评价(进步性与局限性)。此外,教师也可引入一些探究式主题活动,如:让学生比较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通过对此两种改革使其对两种历史事件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有一定联想,进一步培养其时空观念。

4.合理选择史料,强化历史解释能力

以“戊戌变法”这一内容为例,该节教学目的为: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维新思想的发展情况;理解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补充资料,如“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通过分析这一历史事件思考日本明治维新对亚洲国家产生的影响是什么(该事件为日本作为成功启动近代化的典型,为亚洲落后国家提供了诸多发展经验)?紧接着,学生再分析“戊戌变法”带来什么积极影响?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近代以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过程,教师也可引入名人语录“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来挽救危机!”……通过引入这些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强化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7]。

5.历史拟人化,加深学生认知印象

可以举行一次历史拟人化主题活动,3-4人为一小组,各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朝代,通过小组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身着其朝代的服装、礼仪来交际。

例如:在讲授汉朝文化时,让学生身着汉服表演汉朝三种礼仪规范。天揖礼,表示比较尊贵的客人和长辈之间的礼仪;时揖礼,表示平辈之间的礼仪;土揖礼,表示长辈回敬晚辈的礼仪。

通过身着汉服表演这些礼仪规范,让学生感受尊老爱幼的儒家思想,感受到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通过服装、礼仪这个切入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汉代的文化,并加深对不同朝代的文化了解。

(三)聚焦动态考核,提升教育实效

课堂评价在整个教学中有关键作用,其学生情感认知的培养、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教师要将教学评价放到关键位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阶段性评价,促进其多方面能力提升。如在各种改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对各种事件背景、内容等了解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从客观的角度评价某个历史事件,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每节课结束以后,教师也可让学生绘制思维流程图梳理历史知识,概括每个人物的个性。此外,教师还要融入动态化考评内容,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知识掌握情况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发展[8]。

结束语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重新审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学生了解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渠道,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还要深度剖析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有利因子,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从而点燃其历史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微课、翻转课堂等,为学生打造智慧课堂;聚焦动态考核,提升历史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永喜.始于过去,塑造时空:浅谈高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方略[J].高考,2021(2):92-93.

[2]李明秀.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N].科学导报,2020-12-29(B03).

[3]吴波.高中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6):105-106.

[4]刘开勇.基于“历史解释”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模式探析[J].高考,2021(1):69-70.

[5]赵娜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学周刊:中旬,2015(2):1.

[6]向扬.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社会科学,2017(4):56.

[7]张耀武.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刍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8):1.

[8]李文婷.刍议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

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31):66.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高中历史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