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医学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与措施
——以蚌埠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

2023-11-07 03:22黄爱兰陈晓嫚曹凤红张恩立司友琳杨俊松
现代食品 2023年17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工科人文

◎ 黄爱兰,陈晓嫚,曹凤红,张恩立,司友琳,杨俊松

(蚌埠医学院 公共基础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新工科”建设由教育部在2017 年首次提出,以立德与树人、交叉与融合、继承与创新为主要途径,旨在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工科人才[1]。新型工科人才以专业性、时代性、创新性为培养模式,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市场应变能力,使其成为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食品质量与安全是国计民生之本,对于保证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在新工科背景下,构建医学院校的全方位培养方案,将缄默知识与多元智力理论应用于学生的培养,将人文素养渗入课程教育,树立全面发展的课程观与积极的学生观,为高等院校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工科人才提供方向。

1 新工科医学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

1.1 优化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学校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呈递进方式,从基础到专业、从宽泛到精细、从校内到校外、从理论到实践,以“地方与应用”为核心,遵循“三体一位”。培养方案采用“平台、模块、课程群”的模式,从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培养、实践环节到实习环节实现全方位的培养。全方位培养方案见图1。“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人才的培养要以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实践、实习的全方位培养体系为出发点,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育,培养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但目前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使得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最终难以取得原定的成效[3]。

图1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体系图

1.2 借鉴多元理论,实现全员育人

缄默知识理论由1958 年英国哲学家波兰尼首次提出。石中英教授在《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一书中将缄默理论与教学相联系,阐述了知识、实践、教育3 者之间的联系,探讨我国教育改革的问题。此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找准自己大学期间的定位,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提升学生在大学生期间的学习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 于1983 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提出多元智力理论[4]。根据“缄默知识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对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估后,建立了基于导师团队的多元学生管理模式实施方案。将两种理论有机结合,能帮助树立积极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课程观、个性化的教学观及多元化的评价观,同时提升导师团队的凝聚力、提升资源利用率[3]。

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念,年级辅导员、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联合,有效去除“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传统的育人方式主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政教育,难以实现育人的全程覆盖,基于此,教学管理团队通过线下教研室集体备课、线上“互联网+教育”的多种方式,共同探讨并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如图2 所示。

图2 全方位育人模式图

1.3 融入人文素养,提升综合素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科学与人文的相互融合,即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紧密结合。人文素养指以人为本的人文科学精神,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念。国内有学者对当代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进行了研究,发现人文素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重要的作用。人文素养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是育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5]。人文素养的提升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的和谐有紧密的联系,有助于锻炼思维、拓宽知识面、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吸收与认知以及紧跟最前沿的知识。高校的教育教学方式需要与时俱进,融入多元化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满意度。高校需要不断改善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方式与培养内容,提升学生在人文素养课程上的满意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其走好人生之路,为未来的就业提供动力与潜力。

课堂教学是人文教育的主阵地,是渗透人文教育的最佳场所[6]。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内容,充分挖掘人文素养元素,加强人文素养的渗透,熏陶学生的思想和情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寻找新的切入点,开阔思维,时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通过人文素养教育,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积极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课程观,达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效果。例如,在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课程中,教学内容涉及各类食品原料的性状、化学成分、保藏及营养成分。授课过程中可以杂交水稻为例,讲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稻田里“追梦人”的先进故事,倡议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引导学生认识职业无高贵之分,在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成效。此外,在课程教学中还可以设置辩题,课堂上正反双方形成辩论小组,通过辩论的方式提高查阅资料能力、开拓学生思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统筹分析能力等。人文教育实施路径见图3。

图3 人文教育实施的路径图

1.4 注重协同培养,提升培养质量

企业贴近市场,为人才需求把控方向。企业鼓励技术员工到高校承担教学任务,高校鼓励学生到相关企业兼职或实习,校企间良好互动,制定激励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深入合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人才需求有紧密的联系。企业是检验人才的主阵地,企业及时将行业发展新技术的前沿信息反馈到高校,高校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以应对企业需求的多变性,如教学方式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学校以培养人才为目的,企业以创造利益为目的,两者之间可通过优势互补,节约成本,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协同培养运行模式见图4。构建产教融合新机制,实现资源协同共享的育人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知识应变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实践平台方面,蚌埠医学院与蚌埠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蚌埠市宏业集团、蚌埠市和平乳业集团、山东若尧集团等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相关学院增添了虚拟仿真实验室,引进与食品工程原理相关的食品虚拟仿真系统,如电子舌虚拟仿真软件、发酵乳制品3D 虚拟现实仿真软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法检测食品中铜元素虚拟仿真软件等,同时学院切达干酪制作工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批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产教融合打造了教学与实践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助于实现协同育人,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能力注入动力[7]。

图4 协同培养运行模式图

2 专业改革成效分析

学院管理团队通过问卷星平台对2022、2023 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学生总数104人,随机抽取了59人)开展线上问卷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在全体教科研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专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专业培养方案不断朝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创新性方向发展,着力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为推动“新工科”教育的发展积累经验。学生对专业培养模式评价结果见图5。

图5 学生对专业培养模式评价结果图

2.1 课程育人助推服务社会

近年来,课程教育在学生管理方面已初见成效,以学生团队申报并获批的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30 余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0 余项。团队成员间积极配合,在分工与合作方面具有良好协作精神,积极开展相关实验。学生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报并获批专利1 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 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共有3 名同学荣获省级“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每年3 月15 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制作食品安全海报,提倡健康饮食、膳食平衡理念,弘扬“风险、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学生用课堂所学知识服务社会,进社区宣传健康饮食知识,为养老院老人送亲手制作的点心,积极引导和帮助居民了解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作息方式。

2.2 教学团队稳定成长

在校方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师资队伍日益壮大且职称分布合理,已建成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科研能力强、凝聚力强的师资队伍。近几年教师团队在教学方面获批了一系列教研项目:2019 年获批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 项;2020ü 2021 年共获批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 项;2020 年获批安徽省质量工程重大教学项目1 项。

2.3 升学率提升,就业率良好

通过“研学联动、产教融合、以赛促教”系列活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训练、安徽省食品创新设计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及“互联网+”等活动,参与率达到100%,实现了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全员覆盖、平台全方位互动的良好势头。课程团队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食品创新设计比赛并获奖,如学生作品“三只酸奶牛”“智造魔虾”分别在2020 年、2022 年度荣获一等奖。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团队协作、实践能力等综合科学素养均得到提升,为将来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7]。近年来,学生参加安徽省食品创新大赛获奖情况见图6,学生的就业率与升学率见图7。

图6 学生参加安徽省食品创新大赛获奖情况图

图7 学生就业率与升学率图

3 结语

本文以“新工科”为背景,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人文素养与课程教育融合、区域产业与教学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工科人才的培养以医学特色为背景,将课程与医工结合,通过校内外联合培养,将课堂内外理论到与实践相结合,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围绕国家科技与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改善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推动专业培养方案不断朝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创新性方向发展,着力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为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发展积累经验。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工科人文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解艾兰:食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