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23-11-07 10:15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樊战杰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案例法治道德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樊战杰

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笔者在此根据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特点等,探索其科学运用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1.针对性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有针对性的鲜活、典型案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更深入。 例如,讲解《家的意味》时,教师可以播放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动力潜艇专家黄旭华为国家的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视频片段,通过黄旭华院士的感人事迹让学生体会“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升华“家的意味”内涵,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进而提升核心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通过紧扣学习主题、 学习目标的案例,可以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启悟,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高效达成学习目标。 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真实案例融入教学,能帮助学生发展学科思维和学科语言。

2.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 一些实践性活动,可以将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把学生能接触到的真实生活作为教学案例,可以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使其主动学习并获得学习的高峰体验。 例如,讲解《凝聚价值追求》时,教师可以借助节假日契机,组织学生开展“追寻红色记忆”等主题研学活动,传承革命先烈的伟大爱国情怀。 因此,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科实践活动,能很好地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

二、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意义

1.丰富学习经历

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更容易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深刻体会到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例如,讲解《善用法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各个审判庭的布局与职能,进而了解、理清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的不同。

2.改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采取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死气沉沉。 而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师生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更好地互动交流,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的欲望,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之间陈述观点、分享看法的能量场。

3.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会大大削弱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有的育人价值。 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来启迪学生的智慧,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主动性, 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和建构,并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三、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1.依据学习目标,选择适切的案例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制定学习目标要坚持素养导向,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设定好素养目标后,教师要从达成目标的视角出发,精心选择典型、真实的案例回应学生的真实困惑,落实既定学习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和增强法治意识。

例如,讲解《延续文化血脉》时,如果教师确定的学生学习目标是“通过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能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则可以根据既定学习目标,选择带有地域特色且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认同感。

2.把握课堂节奏,适时引入案例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尤为重要。 为此,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等特点,让整个课堂教学围绕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展开。 在恰当的时机引入相匹配的案例, 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加投入地学习。

例如,讲解《依法履行义务》时,教师可以创设“到饭店用餐”的情境,把消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嵌入其中,最后以《反食品浪费法》相关规定收尾。 上课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思维跟随一个个消费者维权案例不断扩展,并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理解“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等知识点,懂得“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道理。 教师只有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才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习上,使课堂变得更加灵动而富有生机。

3.利用案例教学,激发深度思考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学生机械记忆、不去主动思考,是教师最不愿看到的。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则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判断,并主动输出个人的观点与认知。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遇到认知迷茫的时候,及时、适时给予引导与点拨,从而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讲解《合理利用网络》时,教师可以借助“小王把未经确认的社会负面消息通过微信发给好友,虽然嘱咐对方切勿转发,但仍被转发且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不断增大, 从而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小王作为消息源的始发者必然会受到法律严惩”这一案例,让学生明白“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这一道理,体会到“虽然消息始发者无刻意制造、散布谣言的动机,但后果的严重性必然使他难逃法律的制裁”的严重性。

总之,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要想将案例教学法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教师需要准确地把握学情, 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适时引入适切且指向学习目标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探讨案例的过程中,实现认知的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案例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