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可供性理论下老工业住区户外公共空间评价体系研究

2023-11-07 07:49赵子淇阎阳聂成王昊阳
建材与装饰 2023年33期
关键词:住区景观工业

赵子淇,阎阳,聂成,王昊阳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迅速发展,以及旧城的更新改造,作为20 世纪50 年代的产物,老工业住区已经面临着很严重的住区环境恶化、地区经济的消耗、社会层面的文化断层等一系列的困境,同时也由于房屋本身的属性以及体制原因,很多住区都不可以进行拆除重建,所以居民的居住环境急需改善和更新。对于居住区的户外公共空间优化,很多设计者都采取了机械化的改造方式,以功能主义为导向进行更新。他们认为,只要将居民的行为需求和使用需求都体现在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景观布局和架构体系上,就能够有效改善住区户外公共环境的质量以及缓解居民的供需矛盾。但是这样做往往就会忽略整个户外公共空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户外公共空间的因素不仅仅是对其环境特征,景观小品,基础设施等配套,他也受居民之间的邻里文化,物质景观,住区的功能特征等一系列的因素所影响和制约的。所以本论文引进了环境可供性这一理论,通过建立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来分析居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使用现状。这样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工人住区整体形态的内在机制,以及它与行为主体和庭院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 环境可供性概念及其在老工业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应用

1.1 环境可供性的概念

环境可供性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杰罗梅·吉布森(J.J.Gibson)于1977 年提出来的[1]。最早可以追溯到格式塔心理学,它是将环境看做一个整体,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此外,环境对人的影响也主要取决于人们对环境的评价和感知,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对于可供性的认知是相对有限的[2]。后来吉布森将可供性的理论升级为直接的知觉论,他创造了一个新词叫“Affordance”是英文中动词afford 的名词化,在中文意思是“可供性”,是指环境对于人或者动物的重要性和价值,它存在于环境中并可以进行感知,其本质在于使用者和环境之间是否形成了平等交互的关系。

1.2 环境可供性在老工业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最开始应用的就是在建筑设计的领域,并且得到很好的认可,所以环境可供性理论在对人居环境研究中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3]。在老工业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作用下,可以将老工业住区的环境可供性分为环境的主体(E)使用者(U)以及构筑物(A)而环境可供性的理论方法就是将可共性的定义为两个子系统进行两两交互的关系,也就是人-构造物-环境之间构建可供性机制的评价矩阵,具体的可表现为AUA(人与构筑物之间的交互关系),AAA(构造物与构筑物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AEA(构筑物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这3 种比较常见的构建方式,同时也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出空间环境与主体之间的协调关系,使得户外公共空间中的每一个评价因子都在合适的评价体系的位置上。

2 老工业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可供性评价的必要性

对于小区外部空间的改造更新大多数设计者都倾向于使用工具理性思维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单向维度的景观特征或主观满意度,以此为核心进行更新规划。并且很多都是通过学习国内外一些对于新建成的住区的指标,例如,住区的空间环境品质,室外空间的基础设施,道路系统等作为更新住区的直接指标依据。如果设计者并未了解居民本身的需求和行为习惯,那么采用这种方法很难适应老工业住区复杂空间情况,从而降低对其评价的效度。而从可供性的视角对户外空间进行评价打破了以前更新逻辑,从多角度的考虑物质景观与使用者需求的契合性,从而能够更直观的解决其更新的现状问题。

此外,环境可供性的量化评价结果是有一定的工具性,它是人-物-环境相互构造的耦合机制,同时也是空间效能互相协助的重要依据。其评价结果对住区公共空间更新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也促进住区空间与环境的匹配度,同时也能够挖掘出其存在的价值。这样进行住区的更新改造不仅仅在感官,尺度,功能上实现与主体耦合,也能够在户外公共空间的环境上实现兼容,进而实现更高层面上的社会融合。

3 环境可供性分类及可供性评价的逻辑框架

3.1 环境可供性在户外公共空间中的分类

在可供性领域研究成果上,是将可供性进行层次分类疏理研究的。①根据可供性理论层次的定义上来讲,可以从两个维度上面去分析,首先是物质的空间维度。②居民的心理维度上,大体可以将其分成景观可供性、物质功能可供性、社交可供性、场所氛围可供性4 类。环境可供性分类如图1 所示。对每一类别的内涵,相互之间的关系和社区居民对户外公共空间的行为感知能力进行阐释,用以对老工业住区公共空间进行优化。

图1 环境可供性分类

景观可供性在整个老工业住区公共空间布局中是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户外公共空间首要的可供性表现,这个现象的出现原因在于户外公共空间内不同的元素和组成部分是相互连结、相互影响的独立空间形态,例如住区的绿地空间、街头空间、私家庭院等环境本体,都需要通过其表现的表面特征,如形态、构造等,直接向使用者提供信息,形成满足需求的物质景观。

物质功能可供性有助于住区居民了解户外公共空间的属性,也是能够让住区的居民意识到户外公共空间具有能够满足其行为需求的功能特征。在户外公共空间中,相关的服务设施是物质功能可供性发生的基础,比如运动健身设施,景观小品,休闲娱乐设施等。

场所氛围可供性是一个描述老工业住区独特文化脉络和社区精神的。这个可供性强调的是,老工业住区与其他老旧住区相比,具有一种特殊的、可以提供和促进社区价值和精神的场所氛围,也对整个老工业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塑造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所以在住区的更新过程中对群体结构、空间结构、以及建筑立面上面要有一定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

社交可供性是辅助居民在户外进行邻里交流、体力劳动、闲暇互动等多元运动的可供性属性,是空间活力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社交可供性最直接动力。例如社区人员定期举行社区交流活动让使用者产生一种认知心理,从而营造出一种社区归属感。

3.2 环境可供性评价逻辑框架的建立

对老工业住区户外公共空间评价体系的建立,在前面我们已经将可供性进行分类,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户外公共空间可供性评价体系的框架,首先我们先理清楚整个机构的过程和整个建构的思路。环境可供性评价体系框架如图2 所示。

图2 环境可供性评价体系框架

通过对住区进行问卷调研来明确住区外部环境与使用者的之间相适应的物质要素,用以作为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可供性的表达要素,依据可供性的原理将空间实体(A)、使用主体(U)以及环境实体(E)进行两两交互,在同一背景下形成可共性的AAA、AUA、AEA 3 种类别,这3 种可供性的交互方式对上面四种可供性指标进行评价统计,用以构建老工业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可供性的评价矩阵[4]。

以此矩阵为基础上对其进行量化处理来得出各个评价因子的量化得分,最后结合其综合权重来对4 种维度的可供性进行评价,根据得出的结果来判断户外公共空间的那些实体要素需要更新规划。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可供性表现如表1 所示,由表1 可知,基础设施需要优化升级,同时也指明了对户外公共空间优化更新的方向和要点。

表1 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可供性表现

4 户外公共空间可供性评价的研究趋势

4.1 可供性评价对象的多元化

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经充分证明了引入可供性这一理论对于老旧小区活动空间、校园景观广场和儿童公园等局部空间进行可供性评价的可行性。这个理论的出现,对于提升这些空间的使用体验和更新改造的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研究和实践,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可供性评价在这些空间更新改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逐步应用到实际的更新改造计划中。所以在以后的设计中,我们应该继续扩大对可供性研究范围,摸索城市的绿地、便民广场、道路景观等重要的使用场所进行评价与设计。

4.2 可供性评价因子的整体化

由于可供性评价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导致对于评价因子缺少广泛性,需要通话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后,才能确定其评价因子。但是通过实地调查所得出的评价因子对发生的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导致了不同的评价对象的因子具有一定的叠加性。所以在建立评价矩阵时,应以更系统的方式去补充评价因子,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好的例证。

4.3 可供性评价方法的准确化

针对于环境可供性的评价方法,很多相关学者都对评价因子进行权重的归一化处理,这样很难提高结论的准确化,因此,我们可以利用AHP、AHM 等相关的方法,构建一个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可供性评价模型[5],以便更好地利用可供性理论来改善老工业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更新工作。通过利用量化指标和评价方法,我们可以对环境可供性进行更精确的评估,为户外公共空间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和必要基础。

5 结语

本文是通过环境可供性理论对老工业住区户外公共空间进行更新研究的,引进环境可供性这一个用于对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评价的这一创新理论,解释了对老工业住区进行可供性评价的必要性,在环境可供性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住区户外公共空间可供性评价的逻辑框架,用作为研究老工业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价值评价的基础。此外也对于现有研究不足的地方进一步进行探究与研讨,为了以后同类型的老旧住区改造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视角。

猜你喜欢
住区景观工业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工业人
住区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