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力,杜东博,刘春萍,矫 珑
(吉林省标准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北京向世人展示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奥林匹克盛事,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行,使冰雪事业跨越了山海关,走向了全国,开创了一个新的冰雪运动纪元。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申办和主办期间,建成了一大片高质量的冰雪场馆,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体育比赛,全国冰雪运动参与总规模在2021年10月达到3.46亿人。发展冰雪运动是我国冰雪产业蓬勃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后奥林匹克运动的背景下,中国雪上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在今后的奥林匹克运动中,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已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冰雪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一个主要产业,同时也承担着新的产业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为了保证我国冰雪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从长远的角度进行研究,建立科学的规范是保证行业发展的最大保证。
2020年8月6号,《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规则》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会议的批准。《规则》对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对于规范冬奥会市场秩序、促进冬奥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在后冬季奥运会的背景下,对冰雪产业的标准化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加强对冰雪产业的标准化,制定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标准;②促进国际上对冰雪产业标准化的声音或主导地位的制定;③推进冰雪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增强冰雪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④推进冰雪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⑤推进国际和国内的冰雪产业。
中国滑雪业发展迅速,《2018中国冰雪产业发展报告》显示,预计到2022年,中国的冰雪产业将实现1.27兆元的增长。从发展冰雪产业的途径来看,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北京为首的全国冰雪工业系统,冰雪旅游、冰雪金融等方面的冰雪产业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完善。在各个方面,冰雪产业发展势头很好。比如北京,截止到2020年末,北京市共有室内冰场50座,滑雪场20家。
目前,我国的冰雪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市场规模在逐年扩张,内涵也在逐步充实,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目前,我国的冰雪产业发展面临以下问题:①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冰雪运动发展不均衡、不协调;②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冰雪产业的标准水平低,差异大;③行业有关部门间缺少协作和标准;④我国目前开展的冰雪体育市场还不够开放,其行业聚集和辐射作用相对薄弱。针对以上问题,亟待建立统一、规范、适用范围广泛的冰雪产业标准化制度。而在后冬季奥运会期间,冰雪产业与科技、教育、金融等各方面的融合发展,伴随着数字化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冰雪产业深度融合将成为常态,冰雪产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加速国家和地区的冰雪产业标准化,在国内进行了以提高行业标准为重点的相关法规的专题调研和制定。
规范是维护我国冰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和保证。目前,国内的冰雪产业标准化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行业标准也不健全。《全国冰雪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冰雪产业标准,为今后的冰雪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工作奠定基础;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召开给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顺利举行以后,要尽快推进国家的冰雪产业标准化,提高整个行业的整体实力,推动和提高冰雪产业的发展,提高冰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此,必须建立国家、省、市、县、企五级标准,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引导、服务为依托的新的冰雪产业标准体系。
加强对行业标准执行的监管,对提高我国行业标准的管理能力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加强行业内的协作与交流,加强行业之间的协作,保证行业规范的执行;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监管和监管,明确有关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并加强对标准实施的监管和检查;加大对监测的宣传,提高市民对行业规范化的认识;健全社会参与的监管体系,构建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和监管,加强对标准实施过程的监督。如果没有按照规定执行标准,或者标准发布后没有按照规定执行,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整改的,可以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或者采取必要的行政强制手段;对于在执行中出现了重大问题而未能完成相应工作的单位和企业,应当立即进行处置;并将举报热线、邮箱等信息公布给公众。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的实现制度,充分利用当地政府、行业组织的力量,促进公司履行标准制定主体责任、执行主体责任,健全企业自主制定冰上运动项目技术标准体系。
目前,国内已经基本建立了与世界标准相适应的行业规范,以此为依据,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业标准,将有利于提高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在加强改进发展冰雪产业的基础上,加强改进发展冰雪产业的国际标准。同时,应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各种高峰论坛、全国范围的标准化工作,并为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提出中国的解决办法。
目前,我国的冰雪产业发展比较滞后,还需要改革现有的滑雪专业技术人员。冰雪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有:有关冰雪专业的行业标准建设人员、冰雪专业教育人员、冰雪管理人员等。高校是冰雪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应该通过联合培养、项目培训和继续教育等途径加强对冰雪产业的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要培育和储备冰雪产业工作经验、掌握专业知识、掌握外语的合格冰雪产业管理人员;要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建设标准化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实习基地,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规范化工作水平。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岗位实习等形式,强化培训教师队伍,以提高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规范化培训。
当前,我国工业标准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急需进一步加强行业内部的统筹、协调和联系,使各个行业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强化行业之间的协调与交流,尤其是在区域合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的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以及民间组织的作用。同时,要重视运用标准化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对制定国家产业标准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论证,使其在发展中起到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同时,要通过多层面的协作,与有关部门沟通与协作,更好地利用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能和优势,推动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比如,推进全国冰雪产业标准化试点、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制定和执行符合我国国情和行业发展要求的相关国家标准。
提出由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国家体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相关研究单位组成的专家组成员,围绕国家冰雪产业标准化工作的需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形成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的推进机制,围绕高水平、高效益等领域,积极开展冰雪产业标准化建设研究,重点研究国内外冰雪发展经验及趋势,构建更加完善的冰雪产业标准体系。在规范化体制上,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专家参与的行业标准化工作。一是通过构建多方面协作的标准化工作,充分利用各方面优势,制定、发布或修订一系列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对冰雪产业的行业行为进行规范。二是要积极探索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加强标准的协调执行。三是要强化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强化整体发展计划,加大对地方政府的扶持,吉林省牵头,组织三个省份,制定《国家标准》,以弥补行业标准的不足。以“中国冰雪经济研究所”“国际滑雪协会”为核心的“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状况与研究”为基础,以“标准化+冰雪旅游”技术平台,从内部质量控制、服务流程、服务监管等方面,加强冰雪旅游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冰雪旅游发展。
结合实际需求,组织编制和印发吉林省急需的有关冰雪产业的地方标准,并在有关方面加强协调,弥补地方标准的不足,为吉林省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的力量。完善冰雪旅游产业链。以吉林北大壶景区、万科松花湖景区、长白山国际三个主要的旅游景区为基础,不断完善“赏雪、泡温泉、游名镇、品美食”的服务体系,清理冰雪旅游市场死角,强化娱乐项目、住宿餐饮、医疗服务等服务标准的制定;积极完善导游、教练等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积极推进在冬季冰雪场馆的安保、安全等方面制定相关规范。与国家质检部门共同努力,把吉林的标准提升到国家标准,争取在全国范围内争取到更多的发言权。
深化冰雪“标准化+冰雪”工程,坚持创建、培育、储备的原则,加强冰雪组织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以标准化理念培育一批冰雪机制示范试点项目,着力在确立“新理念”、开展“新活动”、策划“新营销”“新环境”的策划,顺应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舒适的需求,培育竞技冰雪、大众冰雪、冰雪文化娱乐于一身的冰雪机制示范区,探索冰雪标准推广应用模式,积极发挥示范试点引领作用,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服务模式和管理经验,为全民上冰雪提供广阔阵地,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更加主动地来感受冰雪带来的魅力,助力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利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建设吉林省的“冰雪标准化示范中心”,推进东北老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制定完善的冰雪产业行业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体系为抓手,顺应消费升级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冰雪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富民优势,推动冰雪经济创新性发展和冰雪标准创造性培育,实现冰雪经济历史性飞跃发展。
在体育强国建设中,标准化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在体育产业发展中,标准化是引领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我国冰雪产业蓬勃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冰雪运动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冰雪产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今后随着中国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冰雪产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冰雪产业与其他行业融合更加紧密、“一带一路”加快推进等因素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国内冰雪产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希望通过对有关标准体系研究,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冰雪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发展成为冰雪强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