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伟
(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江苏 启东 226241)
学习任务群这一高中语文教学的全新样态,突破了以往单门学科教学的固化范畴,自更为系统的课程视角聚焦教学改革与核心素养培养,在发挥基本知识教学功能的同时亦凸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学习任务群的出现是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立德树人号召的积极响应,彰显了语文新课改的整体信念、深层内涵与价值标准,实现了对学生的素养培养、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引导。下面针对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价值负载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
目标引领着教与学的前进方向,是设计教学内容、选用授课方法、明确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其关键性彰明昭著,在过去,目标设置主要围绕将要学习的课程知识而展开。对于以内容驱动为主的学科而言,技能只是依附于内容目标的一个动词,从来源来看,目标设置多立足于教材,在具体形式上以课时划分充当基本单位,各课时之间的衔接与设计缺乏紧密性。这样的目标设置也存在不少弊端,细化而言:首先,短视型的教学目标很容易受到课时主义的束缚,缺少对学生已累积的先前经验以及整体性学习目标的有效关注,致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过于碎片化、无法形成体系,自然也不能做到所谓的深度学习;其次,教师的课程建设观念普遍有待强化,缺少同核心素养有关的、强调引领作用与未来发展的智力目标,也正反映出教师对语文学科本质、对学习任务群价值负载的不重视,对学生怎样依托于任务群实现素养培育与能力提升亦缺乏了解。
在当前大力倡导“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新课标将课程目标集中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涉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构成要素。其不仅仅是对三维目标的总结与优化,同样展现了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水平、审美品格、文化素养培养的显性价值要求,承载了道德教育对语文学科发展的价值期望。要想达成这一高位目标,逻辑出发点在于搞清楚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追求,处理好“学习任务群要将学生培育为何种人”的问题,然后基于目标选好内容、用好方法,助推育人目标的达成。必须明确一点,任务群在目标设置上并不是单纯强调知识容量大小及难度系数的实用性目标,而应是集听、说、读、写训练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发展目标。这一目标同样不是对基本语言能力的忽视或弱化,而是更注重于强化课时与课时、篇幅与篇幅之间潜在关联的整体性视角,突出知识呈现的情境化、情感化与价值关联化。核心素养也正是在汲取知识价值的过程中不断构建而成的,因而,任务群的目标设置需集中于学生的素养培养与能力提升上,落实于课程学习价值而并非简单的课程内容上。
我们的高中语文教材,各单元涉及不同的学习任务群,课文与授课内容在编排上通常以某个人文主题为中心,在实际教学中,要基于单元人文主题,充分发掘其中的育人因子,设计展现人文主题价值的学习任务。如此,可以更好地突出语文教学的价值观引领和德育熏陶作用,在此以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学习任务群为例,其人文主题为“青春激扬”,囊括五首诗歌、两篇小说。针对刚踏入高中校园的学生,教材基于“青春激扬”这一人文主题,设置了学习任务群的首个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赏析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从感触最深之处出发,围绕“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进行探讨。此学习任务是以人文主题为核心,以学生阅读课文后的心得、感受为基础展开设计的,如此,一来有助于阅读赏析的深入化,二来也在潜入默转中适时给以学生青春价值引领。
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任务群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学习之道”,编排了《劝学》《师说》《拿来主义》等六篇课文,自多重视角就学习问题展开探究。在教学中,可以突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问题,立足于基本的课文教学,联系学生学情水平,设置小组反思会、班级辩论会等不拘一格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习得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新课标指出,学习任务群应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作为常规化学习方式,其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脱离固化教学模式的窠臼,扭转“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以一定的方向引领。因而,对于学习任务的设计,重点应从以往的单向性“问答”转变为更为开放宽松、更注重实践的“任务”,围绕任务群这一主线搭设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认知路径,强化正确价值观引导。这里的任务设计并不是有着诸多限制的干瘪问题,而应是注重多元化、个性化的开放框架,是繁复且客观的研究性任务,亦是跨越不同学科的整合性任务,可以发挥较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任务群需注重不同任务之间关系的合理设计,任务的条理顺序及排列方式是关乎学生建构效率与学习体验的重要因素,唯有将这一点做好,方能保证整个学习过程的有序性、连续性和综合性。
教学内容的整合性、针对性是优化教学设计、践诺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需进行更深入、更谨慎地挖掘,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实际,依然有不少教师习惯于以单篇课文充当教学内容。以《劝学》《师说》两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有些教师不但忽略了两篇课文之间的关联性,也忽略了它们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的一课,仍旧固步自封,耗费大量精力与时间一篇篇串讲。学生只能被动听讲、机械记忆,这般教学的缺陷亦很明显:一方面,一直限定于单篇课文的字词句篇当中,学生的知识视野、认知水平、思维广度同样会被限定,致使知识学习只能搁浅于浅层次,很难得到较好地迁移与运用,如此,思维能力便无法提升;另一方面,缺少对学习任务群的课程整合与设计,缺少兼具新鲜性与育人性的课程资源补充,使得学习任务群仿若虚设、空有其名,自然也难以为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以有力的内容撑持。
教材始终是学习任务群的内容载体,围绕人文主题为核心的教学单元无疑是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出发点、支撑点和关键点,但是在将其付诸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一,即便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群双线组元的编排模式,然而两者之间并不是直接对应的关系,加之选修部分也没有统一的配套教材,在任务群内容的展现方面不够明确、细致;其二,教材各个单元囊括不同体裁的文本内容,涉及语文课程学习的不同领域,呈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如此,在教学时间部署和重点掌控方面便存在不小的难题。18 个学习任务群主题明确,要点清晰,在进行内容设计时切记不要局限在单元内容的展现上,而应从新定义与单元化,补充更多教材之外的多元资源,创建可以彰显学习任务群内容特征且兼具专门性与多元性的“学习单元”。其显著特征在于“切口较小,挖掘较深”,不但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促进个性化学习,同样可以依托于典型知识的研习,引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可谓裨益良多。期间为防范教学内容的离散性,需明确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这条主线,实现对单元内容的有效串联,引导学生将习得的知识整合为兼具结构性、典型性、交融性的知识体系,助力典型学习价值的建构并将其付诸于实践中。
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能否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是否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可否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皆可以在教学评价中获得验证,以此为基础还可以进行教学反思、实现教学优化,可谓裨益良多。现如今,语文教学评价中“唯分数论”的误区依然存在,强调具体为分数的纸笔测试成绩,更有甚至还会将其视为评价学生、教师乃至整个课程学习的重要指标,往往根据分数高低给出价值判断与优劣评估。如此弊端很是明显,一方面,纸笔测试的常态化很可能导致“为考而教”的不良局势,无法集中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发展性,难以凸显教学评价的内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亦阻碍了语文课程的深度开发;另一方面,明确的、去情境化的教学评价不关注学习的具体过程,学生难以就自身学习进度加以有效监控,教师自然也不能获取到有关学生学习所得、能力高低的真实信息。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评价的本质目标在于助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强化,评价的过程便是学生学习的过程,需基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学习活动,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与活动任务中就学生的能力培养、价值观引导情况加以核查。要想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所得,在教与学的行为中达成价值目标,学习任务群需要进行表现性评价,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更为全面性、针对性的评价,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首先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致力于评价标准同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在搞清楚目标的基础上设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表现性评价标准,凸显评价对于教学的引导、促进、调控作用。还需强调的是,新课标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类型差异给出了学业质量水平评价的五个等级,评价标准必须突出“必修”“选择性选修”“选修”三种不同课程在内容上的层次性,展现各学习任务群特有的课程价值。其次是强调学习过程的情境性,评价一定要将学生视为主体,以促进学习为根本目标,不仅要扎根于学生的经验世界,而且要融贯于学习过程的始终,打造可以整合学生认知与生活实践的真实性情境。在一次次搜集、对比、剖析学生所得成果、学习表现的基础上,就学生于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的具体表现给出判定,并做好反馈和改进,以此助推核心素养、价值目标的落实。
纵观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整个过程,无论是教学理念的渗透,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亦或是教学评价的落实,皆展现出其特有的价值观念、价值引导和价值旨归,具体要点如下:第一,秉持整体思维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型。学习任务群倡导用任务群来统摄零碎、孤立的学习内容和语言实践,更多从教材单元、语文学习任务群,甚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思考一个学习单元、一种学习资料、一项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学习任务群所呈现的是复杂性科学关照下教学理念的转型,从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从还原论思维向整体思维、从实体性思维向生成性思维,表现出“整体教育学”的价值导向,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语文教学实践要体现多元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化、有序的设计,系统理解高中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突出语文学科知识和素养的系统性,达成深度的教学体验。第二,以项目化学习助推教学模式的创新。近年来,项目化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其不仅是它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课程结构,强调以现实的任务为驱动,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学习任务”,设置教学主题,开展单篇和群文复合广域式阅读,实现学习活动成果化。项目化学习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实践性的特征,设置高阶的驱动性问题,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在研讨和学习中激活、提升学生的个体经验,并上升为鲜活的知识和关键能力。学习任务群体现了项目化学习研究性的特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实现师生对话、独立探索,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教学的引导者和高级学习伙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体现,并且成为知识的真正构建者。
就现阶段而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普遍不足,设计学习任务群的本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行为,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宽广、多元、有趣的自主学习空间,而此举给学生带来的挑战亦不可忽视。基于学生的学情实际为他们搭设一个适宜的“脚手架”,在学生可以顺利自主学习以后,将这一“脚手架”及时拿开,让他们按自己的节奏学习,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有效方法,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学习任务群教学。学习任务群本身呈现出一定的情境性、整合性、多元性、发展性、自主性等特征,很多情况下,学生只凭借自身力量往往无法将那些较为复杂、繁琐的学习任务做好。搭设好学习支架,使得学生可以明确把握学习任务,利用评估表等展现自己的学习期望,规避学习期间的模糊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继而将更多精力集中于学习活动中。学习支架的类型不拘一格,涉及范例、问题、指南、图表等不同形式,教学活动需要在秩序的维持下按部就班开展,这一秩序囊括课程标准、课本结构、教学素材等多方面要素,而教学支架的适时搭设同样有助于教学秩序的优化。
如果将学习看作房屋建造,常规学习方式一般是垒砖式的,学生对房屋的理解是建立在所有砖块皆垒完这一基础之上的,而学习任务群可以给师生双方供以更为准确的“施工图”与“效果图”,双方皆能明确了解需要做什么、应当怎样做、做到什么样。以学习任务的秩序性为保障,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方能更为有序地推进,教师若是不顾及课本的优先次序、预期结果以及学生的学习诉求与兴趣,亦或未能以合理的评估手段就课程内容做全面讲解,很容易同教学目标相偏离。对于综合性强、繁琐复杂的学习任务,学习支架的搭设同样是使学习任务更为明确、直观的有力途径,是助力学生顺利“爬坡”的手杖,这一支架既可以是知识支架或者是思维支架,还可以是详细的任务活动清单。表格式学习支架也常常应用于学习评价中,自学习评价表切入做逆向学习设计,使得学生明确知晓学习任务的具体内容,应当做到什么程度,这同样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的学习支架。
总而言之,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师要立足于“本课程学习对学生发展有什么重要价值”这一基本问题,搞清楚育人主线,精选好课程内容,强化价值观引导。从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整合教学内容、落实教学评价、深化教学认识、搭设学习支架等方面着手,在教与学的行为中达成价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