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2023-11-06 14:12张凡
睿士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央大街张译工作

张凡

“饿”过来的人

很多观众都知道张译家里同时养着七只猫,有时候他还会拿猫当做自己的表演老师,从动物身上观察最生动的本能反应。其实生活中的张译,自己也有点儿与猫相似的表现,比如养过猫的人都知道猫并不会时常吵吵闹闹地“刷存在感”,但偶尔闪现就能给人带来足够的情绪价值,作为演员的张译也是如此。他不是那种频繁曝光的人,可一旦通过各种角色与观众见面,大家又总能立刻被他吸引。在这一点上,张译和他所爱的猫形成了一种莫名的默契,他们都不爱喧哗,却自有独特的魅力光环。

光是看作品数量,观众就能猜到张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拍戏上。单是2023年,他就有已上映的电影《满江红》和两部待播电影《三大队》和《无价之宝》,更别提年初的电视剧爆款作品《狂飙》,还有此后陆续播出的两部剧《他是谁》与《欢颜》。作为一个演员,一年之间有6部作品,并且已与观众见面的作品都收获了不俗的口碑与不错的票房,任谁看,这都已经是非常耀眼的一张成绩单——但对张译来说,每年都有优质作品面世,好像早就成了一种习惯,至少到此刻,他还不允许自己歇一歇。

“在那之前,要在这个行业生存下来,现在其实基底没变,还是要生存下来。”甚至不是因为要获得更多的奖项、更高的票房,张译把自己接连不停工作的理由归结为“生存”。

“过去‘饿习惯了,只有工作才能让我踏实。”有句话叫“不忘初心”,张译是真的没忘,甚至都不需要用“忘”这个字来形容,从拼尽全力为自己争取一个角色,到有无数好剧本主动向他发出邀约,他是一直在“随身携带”这分“初心”,不管境遇有什么改变,他的态度一如既往。

“现在不‘饿了吧,但是习惯却很难改,这可能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喜欢我的职业,一个人被老天眷顾,恰巧从事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好像应该珍惜一些。”

有观众不完全统计过,从业至今,张译的作品至少包括40余部电影、50余部电视剧、14部舞台剧和100多部广播剧,并且在演员的身份之外,他还担任过编剧。此前他说过自己这么多年持续创作的热情来源是“我爱电影”,到现在,这样的坚持早已不仅是为了让自己一个人获得更多机会,他心头始终萦绕着一种危机意识,从自己到行业。他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那就是想要更好,就得做得更多。

“我们迟早会被落下,人人都会,你是否觉得危机,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因为只有不断地淘汰,才会有新生细胞的生长,这样整个行业才能进步。但是我希望自己无论身处哪里,都能给这个行业继续做点什么,而不仅仅为了自己。”

演戏不是掉血包

最近为了准备《三大队》和《无价之宝》这两部还未上映的作品,张译又陷入了新一轮的忙碌,虽然电影已经拍好了,但他还要完成一些诸如配音这样的工作。当他在屏幕里看见自己之前拍摄的镜头,好像又重新体验了一遍这两个角色的人生:“程队更执着了,石头柔软了。”

不管作品是什么题材,宣传时是突出主题宏大还是强调影片风趣幽默,他都平等地看待每一个自己创作出来的角色。在他眼里,这些都是一个一个鲜活存在过的人,比起他们的人生成就,他更关心他们怎样说话、怎样生活,有这些作为基础,他才能为他们赋予生命。

“比如《满江红》,带点文言语感的台词怎么说?穿着长袍怎么坐?帽带怎么甩?扇子怎么握?再比如《万里归途》,你阿拉伯语零基础,角色却要讲着大段激情的该门外语,我当时压力非常大。所以可能做好了这些基础,那些上层的问题不用太想,也顾不上想了……”在之前一个讨论表演方法的采访里,张译这样解释自己每次是如何找到人物的。谈及张译近些年的作品时,观众们难免进行一些归类总结,比如说他特别适合演“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作为创作者,他并没有给自己贴上类似的标签,每次开启一个新角色,他想的都是这些再具体不过的细节。这个过程就像盖房子,他习惯先一块一块地把砖找齐,准备得足够踏实了,再去想怎么用它们筑起大楼。

“你摄影机只要开了,我就不是我了。”生活里话不多的张译,这样总结过自己在工作中的状态。包括在本期杂志封面的拍摄现场,他也能随时全情投入地切换状态。不管摄影师摆在他眼前的是一臺古旧的电视机,还是一面能让他看见自己眼睛的镜子,又或者把他推进一间地上画着时钟的房间,不用特别的要求,张译都知道自己应当在那些时候做出哪些变化。他时而会用充满故事感的眼睛注视前方,好像真的可以跟物品对话,时而则低下头静静思考,宛若空荡的房间里,有一个需要他无声作答的问题。在这种被镜头注视的时刻,不管是平面还是影像,他都会为自己赋予一些故事感,只为让观众看到一个不单薄的形象。

“我对休息的要求不算高,比如拍了一整天的戏,晚上收工,有两三个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够了,很享受。”一部戏接一部戏地拍了许多年,张译没怎么给自己放过假,特别是最近几年戏更多了,有时候在连轴转的工作里,他把对休息的标准降低到“多喝水,抽空睡觉”。这并不是说他在用苦行僧的态度来面对工作,恰恰相反,充实的工作才是他获得能量的来源,对他来说,工作,尤其具体到拍戏,从来都不是一个“向外掏”的输出过程,他没有把当演员这件事当成一个跳板去换取其他享受,自始至终,他追求的都是演戏本身。“拍戏是学习、是长本事、是增强认知、是认识新朋友、看见新的风景的过程,不是掉血的过程,所以不用回血。”

这些年来,张译面对表演的态度一直是“保持热爱,遵守规矩”,他喜欢沉浸在自己眼前这个名叫“表演”的小世界里。

更重要的事

“电影的表演,不仅来自于演员,还有光影,甚至美术、音响、音乐,都是表演的元素。”张译举过一个例子,说某一场戏难到连他都想放弃时,身边的摄影指导曹郁对他说:“别担心啊,又不是你一个人演,还有我的摄影机呢。”这句话后来被他记了很久,并且用“受益匪浅”来形容。其实回看很多电影拍摄的花絮片段,也能发现张译一直很注意剧组里自己之外的其他人,这不光是说他知道只有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才能成就一部电影,更具体一点,他是先看到身边每一位工作人员,之后才是工作中的合作。电影固然重要,但对个体的尊重,还要再往前排一点。

在电影《悬崖之上》的纪录片里,有一段影像记录了张译发现一个群众演员露在外面的手指冻得发白,赶紧叫停拍摄的经过。那是在东北完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演员们穿着厚重的大衣在室外转一圈,回到屋里,雪就能因为温差立刻黏在衣服上。“看到那个孩子直哆嗦。”或许一开始对准张译的镜头,本是想展现零下四十度有多冷,没成想无意间捕捉到了他给群众演员去搓热手指的画面。在那个雪白一片的世界里,他最担心的不是拍摄的难度和进度,他知道自己得先去关照一些在这之外,更细微,也更重要的事。

“这个场景对我来讲太特别了,因为我是哈尔滨人,今天我们这条街是上世纪40年代的中央大街……它这一侧的这条街道,叫红砖街,是我小的时候住的一条街。这条街,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多年当中,我就在这条街上走了将近四十年。我真的特别感谢他们把中央大街复原出来,我想把这些照片给我的爸爸妈妈看。”

同样是拍《悬崖之上》期间,当剧组转战人工置景的哈尔滨中央大街,张译在拍戏的间隙,还流露出了自己对置景的关注。当他说起想与父母分享照片的愿望,除了是在用一条街道连接自己的童年与现在,也是对把每个细节都完整复原出的置景同事们的在乎。他知道,他们要翻阅无数的老照片、查阅数不清的历史文献,才能把一个世纪以前的风景做出足够以假乱真的还原,这种精细,光是通过电影直接展现给观众还不够,他还要尽自己的一分力,想让更多的人也能感受到和他一样的震撼。

“最大的天分,就是对这個职业的热爱。”总结起自己在表演这条路上的优势,张译依然选择了“热爱”这一层最朴素的感情。不是不重视演技或其他,只是他知道,一切的基础都附着在热爱之上。有热爱,才能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有热爱,才能熬得住那些并没有聚光灯照耀的暗淡时光。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时光的流转中,张译继续着他的表演人生,不管最终要走到哪里,他一直记得自己来时的路。

猜你喜欢
中央大街张译工作
40公里与5个字
家乡的中央大街
古镇中的小池塘
Summer Holiday
不工作,爽飞了?
张译自称不是明星
为你撑伞
我家的邻居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