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之道
寓教学于实验之中
“寓教学于实验之中”,对于专业学科知识内在联系逻辑,庞刚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实验开展与设计,他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教材的知识生活化,更深入、更直接、更生动、更活泼地呈现。“让化学的‘镁偷走你的‘锌,一起享受化学带来的快乐,是对化学课堂最好的诠释!”
“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这是班级工作的真实写照,每一次主题班会,每一次研学活动,庞刚志都会以学生兴趣及需求设置活动方案,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自由表达个人看法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声音,引导学生发现与感悟,增强自信、赏识他人。
化学实验及班级活动都是好的教育方式,庞刚志认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是为了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让乔木长成最高的乔木。
名师故事
“庞老师来了!”
庞刚志
还记得2004年,是我第一年担任班主任,学校安排我接手初三3班。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每天我都感觉自己在“打地鼠”,摆起“地狱大魔王”的架势,常对着班上的学生大吼大叫,渐渐地——只要我来了,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就安静了下来;只要我来了,打闹的同学立马就会拿出书;只要我来了,大闹天宫的孙猴子秒变乖小孩……我不由得暗暗得意。
直到一天午后,同事笑眯眯地跟我说:“庞老师,刚刚我走到你们班门口的时候,听到教室里的孩子着急地喊‘庞老师来了!班主任来了!快!坐好,哈哈,感觉你当班主任很成功啊!”听了同事的话,我瞬间蒙掉了,一时语塞。“庞老师来了!”听着只有“鬼子来了”的恐惧,却没有“妈妈来了”的欣喜。这句“庞老师来了”警醒了我,我误以为步入正轨的一切,原来都是假象。
《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明确地指出孩子们最初是处于“不想惹麻烦”的第一阶段,如何让他们逐步发展为“我要遵守规则”,尤其是最后的“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我开始了自我反思和学习之路。我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了杨柳老师(师傅)。她很认真地说:“你的说教取得的效果只是一时的,不持久,因为你们班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文而化之,方为教育啊!”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有啊!我们班级制定了大大小小几十条班规呢!还有班级口号、班徽,都贴在教室的宣传栏里。”杨老师笑了笑,说:“我说的班级文化,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班级文化,对于我这么一个“菜鸟”班主任来说,真的是太高大上了。我决定借助经典的力量,开启阅读之旅,办起了阅读角,有事没事就引导同学们看书,班会课上就请大家一起分享阅读体会,我每次都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个分享环节跟他们讲出来,枯燥的“大道理”,都通过书本的温柔,简明地表达完整了。
不知不觉过去了半年,随着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似乎慢慢理解我、了解我,知道我平时的大吼大叫都是在促进他们进步,为了他们能够更认真地学习。现在,他们依然会大声地喊着:“庞老师来了!”只是,这里面更多的是亲切、是期待。一句“庞老师来了”,让我对班级文化陷入了思考——班级文化是师生在一种共同的行动中、日积月累中萃取出来的信仰、目标、做法,这成就了一个人或一个团队无需提醒的自律和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名师简介
庞刚志
初中化学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名班主任,广东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育硕士兼职导师,中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中心成员,中山市学科带头人,中山市省级学科教研基地项目基地成员,中山市初中化学中心教研组成员,中山市中小学新教师培训客座讲师,沙溪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从事教育工作20年,多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师、市初中教学质量先进个人,所带班級被评为中山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积极承担省、市级赛课,曾获广东省初中化学实验创新作品一等奖、中山市初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等。主持中山市级课题《初中化学实验深度教学研究》,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主要参与的课题《“可见的学习”视角下的实验教学与评价研究》获中山市第12届科研成果基础教育类特等奖。近年来,受邀在山西汾阳、江苏无锡、中山、佛山、河源、梅州、广州为一线教师开设各类公开课、专题讲座10余场,既有适合初中班主任的《“唤醒”心灵的鼓手》,也有适合化学教师的《初中化学试题命题取向》。参编教辅用书2本,多篇论文发表在《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新课程》等期刊。
(通讯员 刘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