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雅琴
近些年新媒介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的广播传媒也在积极地进行媒介整合、更新沟通模式、全面优化信息传递模式,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前提下,不断吸收新的受众,让广播电视媒介更好地为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必须扩展全新的传播模式,通过对新一代广播观众的全面覆盖更好地为观众提供服务。
县级传媒融合发展是传媒工作者的共识,许多广播电视台坚持以“节目创新+融媒传播+活动落地”的创新发展思路,全方位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一些县级广播电视台更是以广播为媒介,通过引入新的直播设备,以新闻媒介的形式和媒介融合突破广播节目的限制,使广播更具可视化效果。
广播是传播声音的媒体
广播有别于传统的纸质媒体和可视化的电视媒体,它运用了声学的艺术,赋予了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它的优点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想象。由于广播不管是传达信息,还是传达情感,都只能以声音传达,因此需要听众对广播所传达的内容进行个人化的理解。比如,还原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理解英雄的精神,或与主角有情感上的共鸣,赋予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又比如,有些广播电台讲故事,主持人会把情感表达出来,讲得越多,观众就听得越入神。而将这些广播节目进行适当的可视化处理,就能让观众们在脑中勾勒出一幅真实的画面,从而拉近和观众的距离,给观众们带来无限的遐想。
广播节目需要更新形式
在传统的广播节目中,广播电台主持人运用美妙的声音将文化知识与精神内涵传递给听众,使得听众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比如,跟随播音员的声音,批评或借鉴某一类型的新闻事件。然而,在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常常会被大量的信息所淹没,而广播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难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要求。所以,广播节目需要更新形式,提高播音技术,并把广播节目变成人们喜爱的可视化节目,能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广播的思想。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交往形式,网络直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直播,打破了传统广播节目的神秘感,使新的广播发展呈现出可视化态势。在节目上,广播节目的实况转播能够推动节目质量的提升。同时,广播的可视化发展也有助于主播自身的转变和发展。广播电台主持人要转变专业风格,以满足观众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节目实时可视化过程中,可以通过弹幕等方式与受众进行很好的互动和沟通。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清晰地把握受众的需要,创造出有针对性的节目,从而提高节目的价值。
改善广播节目的可视化
在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由传统的单一声音媒介向多形式转变,播音员和主持人要从传统的语音工作中亲身体会到虚拟直播平台的不同特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传统的单一语音传递带来的不确定感,从而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既能满足传统广播听众对声音的要求,又能满足 其对广播节目的可视化要求。而且,通过直播可以极大地解开电台直播间的神秘,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增加了受众的参与性,还可以增加受众的关注度,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提高广播节目的即时交互性
在传统的广播电台节目中,听众仅能通过电话和语音进行简单的交谈和沟通,还会遇到线路堵塞、占线等问题。然而,在融合时代的大环境下,制作可视化节目,可以给观众更多的互动机会,使广播节目更具有娱乐性和实时性。观众不仅可以在客户端的视频下面进行即时评论或者发图片表情,还可以在弹幕上进行讨论,并进行即时的网络交流。这种新颖的、与时俱进的互动形式,较之传统的语音留言、电话留言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体验感,能有效地调动听众的听觉、视觉,提高节目的收听率。
传统媒介的收益可以扩大
传统电台的主要赢利方式是广告,广告数量越多、时间越长,就越受欢迎。然而,在传统的电台节目中,多数的广告都是由主持人口播,这就使得节目的播出时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为了保证广告的新鲜性和观众的感受,可以制作适当的可视化广播节目,让传统的广播广告由听觉转向视觉。广告除在广播节目中加入广告或口述广告外,广告商的商标也可以贴在人们视线所及的地方,整个节目都可以用自己的品牌来做宣传。另外,在可视化的广播节目中,不论是循环播放的LED屏幕,还是主持人的着装,都能获得广告商的赞助,它保证了节目内容与风格的更新,突出了广播的商业价值,极大地扩大了传统传媒的收益。
在过去,广播节目一直处于“听觉”的状态,而在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的“听觉”则突破了限制,使“听觉”具有更大的传播能力。随着融媒体的发展,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已成为传统媒体改革的主要趋势,传统的广播媒体必须进行节目的创新。把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相结合,使广播节目能看、能听、能触摸、可视化、可参与。目前,各地的电台、电视台都在建设能听能看的直播节目,配备了最新的直播設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完美融合,强强合作。网络直播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它突破了传统广播节目的神秘色彩,使广播节目成为可视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视频直播平台的优势使其具有很好的传播效果。随着网络的普及,广播节目可视化应用日益广泛,但在实施可视化改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持人的镜头表达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声音是播音员传播讯息的主要方式,广大听众可以从声音中联想到播音员的个人形象,所以,传统的电台主持人只要在麦克风前面讲解内容就可以了,要求它的音质好,表现流畅,没有停顿。而随着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发展,广播主播在进行直播时,必须要有很好的镜头表现能力。然而,由于个别县级主持人的镜头表现能力不强,致使广播节目无法实现预期的播放效果,从而限制了节目的发展。
交互式受众在直播中的质量差异
目前,广播节目在进行网络直播时,都会支持弹幕,但由于观众文化水平、思想观念的差异,以及目前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使得直播平台中出现了大量的负面评论,破坏了广播直播的良好生态。
视讯失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介产业迅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网络信号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由于目前的网络环境中存在着海量的信息,并且在不断的变化和更新,移动媒体设备、数据传输的速度等都会对广播的信号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直播中,由于距离市区较远,一些地方5G网络的覆盖面积较小,造成网速过低,广播播放不流畅,播放质量不高,容易引起受众的不满,从而影响到广播节目的收听率。
缺乏视频照明技术
以前的直播只要有足够的亮度就行了,根本不会考虑到光线的问题。现在,很多县级融媒体都不注重灯光和阴影的反差,造成了很多主播在现场直播时出现了“阴阳脸”“油头”“发际线”“衣服质感”等问题,这对主持人的形象和节目的整体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缺乏穿透性,交互障碍
在目前的县级融媒体环境中,广播节目的可视化程度逐渐提高。多数情况下,电台主播需要通过直播的形式在镜头前进行表演,并通过弹幕和评论与观众进行即时互动。这一环节既是对主持人现场表现、语言运用的考验,也是对其声音穿透力和感染力的一种考验。目前,很多县级电台主持人的嗓音状况虽无可挑剔,但在叙述新闻事实方面却缺少情感,造成了嗓音的穿透性和感染力不够。而且,网络上的情况比较复杂,大部分观众都是匿名的,在弹幕和评论中往往会有一些负面的言论,甚至是带有偏见的评论。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电台主持人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应对。
当前,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发展也在不断地引入移动网络技术,建立了更为完善的数据分析平台,为传统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对广播节目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编排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呈现出可视化的趋势,通过网络平台将新闻传播给大众。为了使节目的内容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从而达到更好的收听效果,需要对节目进行合理的编排和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节目的受众越来越多,设置也要有针对性,要做到多元化,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被广大观众广泛认可和喜爱的有脱口秀、趣味知识竞赛、情感类节目以及各种探秘节目等。为此,必须对广播节目进行适当的设置,以提高收听率。
视频信号稳定性的保障
随着“无线网络覆盖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5G信号、 WiFi逐渐扩展到农村等各个角落,为人民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大量的网络信号分散在各个地方,这些信号很容易相互干扰,从而造成了广播信号的不稳定,降低节目传播质量。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与协调,加大信号强度,提高网络速度,争取开通专用线路,让广播的播放更加顺畅,让更多的观众看到更清楚的影像。
提供健康的網络环境
为了保障网络受众不被网络上的负面意见所左右,必须对网络环境进行净化,保持网络环境干净、健康,从而使广大受众群体能够通过广播节目来传递积极的信息,对可视化节目产生更多的认同。通过适当的屏蔽措施,将色情信息和暴力语言等信息剔除出去,确保在可视化过程中不断地传递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为观众创造健康、积极的视频直播环境,打造健康的广播节目。
直播内容要新颖,突出服务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带来的影响,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必须更加生动、形象、丰富。为了持续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电视主播的专业化,制作更有吸引力的电视实况转播,县级广播电台要积极组织讲座、培训,引导广大传媒从业者、电视主播主动加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同时,通过改进直播的方式,让直播画面更加生动、新颖,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既能满足观众的需要,又能树立很好的品牌形象,推动县级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发展。
大力发展广播媒体和新媒体融合
在传统的电台节目中,听众们只能听到主持人的声音,而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发展则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主持人。为此,在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发展战略下,创造一个积极的可视化生产环境十分必要。通过网络电视综合平台,把更多优秀的广播节目集中起来,积极构建线下融合产业,让传统的广播节目更具特色,从而进一步增强广播节目的影响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广播电台要挑选具有一定素质的主持人,在进行可视化直播前,要系统地进行相关培训,持续提升节目主持人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建立崭新的网上直播平台,让电视节目从单纯的听觉层次逐步走向可视化。同时,还能让现场的观众在观看直播的同时也能看到现场的实况。
其次,在实况直播时,要对多个屏幕进行分屏切换,以提高节目的质量。因此,要促进节目的可视化发展,使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节目更贴近大众,让广播节目更深入地与县级新媒体融合发展。
与第三方媒介平台实现互联
广播电视节目的可视化技术采用了一个全屏的可视化技术,它能在平台上实现实时交互,有效地保证了节目的连贯性,从而丰富了广播节目的交互性。所以,在传媒融合的进程中,必须促进广播节目的可视化,使节目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要把握好网络发展的新契机,及时解决问题,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另外,在广播可视化平台上,还可以采用全屏幕的可视化开发战略,对广播节目的布局进行规划,同时注重与微信、快手、抖音等第三方平台的动态链接,共同发展,促进广播节目的跨平台使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传媒产业迅速发展,县级融媒体广播节目逐步向适度的可视化方向发展,要在内容、形式、信号等方面进行优化,使广播的播放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广播节目的收听率,推动了广播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总之,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对县级融媒体中的广播节目进行进一步优化,以保证广播信号与光影技术的稳定性。同时,对广播节目编导进行适当的舆论介入与预警,为受众营造一个良性的互动与舆论氛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可以拓展传统的广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