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节点短视频报道的新表达

2023-11-06 14:09:28罗琼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大众公众

在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传统媒体的转型迫在眉睫。当前,短视频成为大众的主流,传统媒体结合短视频,能够增强新闻的时效性这一特点,弥补了新闻传播单向性的不足,突破了传统新闻的报道方式,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丰富,更具有冲击力。此外短视频报道还为大众和媒体人建立了沟通的桥梁,拉近了彼此的关系,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随着短视频报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更应该坚守本心,深度挖掘新闻真相,持续传递正能量。

短视频报道的特点

扩展报道的话语空间

短视频报道是传统媒体人运用融媒体手段的重要表现形式,与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短视频中包含的声音画面可以将新闻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短视频报道是传统报道的完善和升级。同时短视频中更具冲击力的视频画面相较于静止的文字和图片更能带给大众视觉上的体验,使其报道更具生动性、丰富性。相较于可靠性和信息量,短视频报道在此方面更具优势。在互联网倡导言论自由的今天,个人的言论观点很容易在互联网上发酵升级,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引导。尤其针对突发的公共事件,如果没有官方发言,公众很难在第一时间辨别信息的真伪,很可能对社会秩序造成危害。所以,一条言简意赅、突出重点的短视频报道能够全景式反映事件现场,使得公众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事件的始末,增强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从某些方面也遏制了网络谣言的产生。另外,短视频自身传播速度快与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报道的时效性和信息覆盖率。在各大会议中,短视频报道还可以将会议的内容进行节选与分类,分批次报道,充分扩展了新闻报道的话语空间。

碎片化的传播方式

目前碎片化学习、碎片化阅读的模式是适应公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短视频报道的碎片化传播方式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公众的生活节奏。短视频报道时长一般控制在3分钟以内,但其中却包含着大量的新闻内容,使得公众能在较短的时间获取丰富的新闻内容。短视频报道的内容素材来源较广,报道主题多样,报道节奏快,内容突出,整体呈现出短平快的特点。这非常符合公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这也是短视频报道发展迅速的原因。网络的普及、移动流量资费的下降、5G网络的兴起,为短视频的普及提供了技术基础。另外,短视频报道无论是在数量还是阅读量上都有极大的优势,这也极大地促进了新闻的发展。

以突发性社会新闻为主

通过调查研究,在网络传播娱乐化的趋势下,短视频报道主要内容以突发性社会新闻为主。首先这类短视频报道能直观地展示新闻现场,迅速吸引人的视觉神经,相对于传统媒体更能给大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其次,短视频可以第一时间记录新闻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弥补了记者不能记录事件发生过程的遗憾,再加上其呈现手段多样,使用多种传播符号,并能够迅速抢占新闻报道,相较于传统的新闻报道需要记录、撰稿、发稿等报道程序,短视频报道更具有时效性,能将突发性新聞以最快的速度呈现在大众面前,对新闻现场的展示也更加直观。最后,很多画质较差不能在文字、电视等新闻报道中运用却极有价值的内容,可以通过剪辑、美化等方式,利用短视频进行报道,可以充分地发挥新闻素材的价值。

重要节点短视频报道的新表达

短视频在重要政治事件中的新表达

短视频的报道以1~2分钟最为普遍。尤其是消息报道最为突出。例如:短视频围绕《北京市政协委员与人大代表的提案建议》的报道。短视频报道主要将提案建议内容分为公众较为关注的就业、住房、医疗、交通、教育、食品等几个方面,考虑了公众的需求,贴合公众的实际生活。尤其在交通方面的短视频报道,运用短镜头为主,全景与中景为辅的方式,将每个委员代表对于新兴的共享单车的使用、规划情况的提案镜头限制在几秒钟内,通过短镜头的拼接转换来增加报道的信息量。具体提案内容可参照《北京交通委:将规划自行车停放区域治理乱停乱放》《任素永骑车参加北京两会建议进一步完善推广公共自行车》等内容。另外,短视频针对各地两会的报道会运用统一的后期制作模板,其都是以各个代表、委员的提案观点展开报道,在短视频报道的形式上采用“问题字幕+采访画面+委员、代表观点字幕,一问一答的形式是短视频的报道模式”。由此可见,在短视频报道重要事件中,通过其画面可以直观地了解新闻的全景,在内容上,它将会议内容分为几个模块,运用简短的语言突出重点,其内容贴近大众的生活,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将会议的重点内容通过短短的几分钟表述出来,贴合大众的碎片化阅读模式。其语言也通俗易懂,使大众通过短视频报道更易于理解会议主旨。

短视频在突发自然灾害中的新表达

针对突发自然灾害,短视频播报可以随时关注灾情变化。在报道中通常将受灾害的真实画面直观地展示在大众眼前,配上简短的文字描述受灾害的情况。例如针对洪灾,短视频的报道内容会将报道分为受灾情况、救援情况、灾后安置、交通道路、灾情跟进等方面,该报道重在空间的展示,在镜头运用上,通常选择近景与远景相结合的方式。一般在此类的报道中,不添加背景音乐,展示新闻的真实性与严谨性。另外,短视频报道中,更加注重灾后救助的内容,通过各方送来的物资和救援人员坚持不懈的救援,让大众直观地感受到浓浓的人文关怀,针对公众舆论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特色。例如,短视频在疫情方面的播报,人们通过每日感染数据的变化来了解疫情的变化、公众反应、政策措施、地方防疫做法、人文关怀及个人防护的重要性等相关情况。

短视频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新表达

短视频新闻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播报与其他播报方式不同,短视频播报是将直播中最有趣、最精彩的部分呈现出来。短视频报道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贴近基层人民。例如,短视频针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报道采用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的方式较多,其中“春节记者返乡记”就是典型的系列报道,在此类的报道中,短视频在背景的运用上比较多样化,而且对全景和中景的景别运用比较频繁。短视频报道主要围绕“春运”进行,场景主要是以火车站、车厢或回乡的路途为主,在镜头的使用上主要以短镜头为主,其可以更全面地展现空间信息,能够避免大众因画面单一而感到乏味的情况发生,通过丰富的镜头画面刺激观众的自主能动性,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在端午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短视频报道主要针对各地的划龙舟、粽子等进行播报,通过划龙舟比赛的画面,增强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以及展现各地悼念屈原的不同风俗。以此让大众了解各地的风俗民情,拉近各民族间的距离。

重要节点短视频报道的发展趋势

资源整合助推传播力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新闻报道除了注重时效性以外,更应始终坚守媒体人的本心。所以,新闻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样是应当严格把守的质量关。如果新闻报道失去了真实性与可靠性,那么短视频报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媒体人要明白短视频报道是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另外,短视频相对于传统的新闻制作,其技术门槛较低和制作程序简单的优势,可以做到快速发布。一般性的突发事件,大众的原创内容成为短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在现场的大众可以通过短视频第一时间将新闻信息传递出来,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新闻的时效性。在把好新闻内容关、质量关的前提下,采取PGC(专业内容)+ UGC(大众原创内容) 多种报道方式融合的短视频播报会让报道形式更加丰富。例如新华社全媒体编辑中心与今日头条合作的短视频《中国14亿人的抗疫之路》,部分内容取自于今日头条或西瓜视频自媒体作者。这种融合令人动容,也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深度报道助推引导力

在短视频报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疫情相关新闻的报道中,出现过度煽情和播报形式单一的问题:在全国疫情感染人数相关新闻的短视频播报中,一些媒体采取的形式以突出感染人数的图片结合煽情的背景音乐,使得大众在反复观看到这一类信息时,容易让对此产生疲劳心理,或会加深人们对疫情的恐惧。通过这次疫情,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这次疫情中,人们不满足于获取一般的信息:今日的感染数据、死亡数据、某个城市疫情加重等信息,而是更加关注针对疫情的有效防护措施,这使得短视频报道肩负重大的责任使命。虽然其依赖网络、现代技术和大众碎片化阅读模式的发展,但其不仅仅是扩大报道和增强新闻有效性的报道形式,它承载的内容和责任是远超于传统新闻报道的。短视频报道也对媒体人有了新要求,需要其转变思维模式,新闻不仅是形态上的宣传,更是情绪、思维意识、价值观的传递。作为媒体人应当仔细筛选(专业新闻把关能力+内容的相对开放性)新闻内容,并进行多样化呈现,切勿使形式大于内容。

以人为本助推影响力

如何做好短视频报道,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做到真实细致,真实地报道新闻的内容,不存在夸大与隐瞒的情况,针对报道内容做好审核,避免出现大众解读错误从而引发社会恐慌的情况。第二,要做好交流沟通,短视频播报为公众与媒体建立了沟通的桥梁,这就需要媒体人及时了解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并作出回应。可以通过留言、评论、弹幕等方式与公众互动,树立亲民形象,充分展现主流媒体的公信力。第三,要做到認同,做好公众对媒体对国家的认同,在重大事件中,媒体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唤起大众的责任,从而众志成城,共同前进,提升国家凝聚力。短视频在报道中切忌出现过度煽情和娱乐的情况,以防失去新闻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由于短视频报道还兼具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更应该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客观真实的原则。在网络情绪持续发酵时,短视频报道不可误导大众,火上浇油,应该利用自身客观性强的特点,引领大众理性思考,在碎片化的传播中为大众动态客观地还原事情的过程和全貌。利用短视频报道引领大众理性思考,还要发挥公共教育功能,充分利用短视频移动化、社交化特性,为受众的科学学习提供新的途径。

短视频报道已成为一种主流,它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通过短视频播报,更加注重了大众的情感体验与需求,强化了大众对于主流价值的认同和情感归属。在情感占据公众讨论中心的背景下,短视频逐渐成为主流媒体生产和传播模式变革的驱动力。短视频报道以情感体验吸引大众注意力,引导大众参与传播,既需要整合技术、资本等资源创新产品形态,又需要从用户体验、亲近用户等角度出发优化主题内容,并及时通过数据评估事态走向,引导大众舆论,进而实现短视频报道的深层次价值传递。同时,短视频播报在以情感为中心时,还要注重其情绪的合理化,保持理性的思考。随着短视频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应当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播报更优质的内容,引导积极向上的情绪,以使自身实现持续化发展。

作者简介:

罗琼(1974—),女,壮族,广西武宣,广西日报社信息技术中心产品规划发展部总监、广西日报社融媒体项目设计建设部主任,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新闻信息价值挖掘研究与产品规划发展,媒体融合。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大众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一汽-大众ID.6CROZZ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上汽大众ID.3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0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新闻传播(2015年13期)2015-07-18 1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