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经济新闻报道

2023-11-06 14:09:28米彦泽解楚楚苑立立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报道受众

米彦泽 解楚楚 苑立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经济新闻报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新闻报道在传播经济信息、引导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变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因经济新闻报道具有专业要求高、阅读难度大等特点,再加上新媒体的冲击,使得传统媒体的经济新闻报道面临着新的挑战。新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如何做好经济新闻报道、提高报道的质量和水平,是本文探讨的重要内容。

对经济新闻的介绍

表现形式及研究目的

经济新闻的表现形式包括新闻报道、评论、专访、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这些形式不仅仅是为了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更是为了更好地传递和阐述经济信息和事件。针对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从多个角度深入挖掘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其中,新闻报道和评论是经济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新闻报道主要是客观地报道经济事件和数据,而评论则更侧重于对事件的解读和分析。

其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并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经济发展动向。

经济新闻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市场趋势、政策变化、企业发展、财经事件等方面的研究。同时,经济新闻的研究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好地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与影响

经济新闻报道可以让人们了解经济的发展状况,从而对未来做出正确的决策。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和影响的广泛性越来越明显,人们需要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情况。其次,经济新闻报道可以引导公众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经济现象。最后,经济新闻报道还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媒体的报道可以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重视,推动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和执行,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改善民生。此外,经济新闻报道还有监督经济行为的作用,促进社会公正和经济民主的实现。

新闻媒体的责任与挑战

挑战:新闻报道效果的达成

报道效果的达成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经济新闻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新闻媒体需要確保所报道的经济新闻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在采访、编辑、发布等各个环节上确保所报道的新闻内容是真实、准确和完整的。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经济新闻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新闻媒体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报道方式和手段,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同时,新闻媒体还需要注重发布新闻的目的性,明确表达要报道的对象,精准全面覆盖受众群体。

挑战:经济新闻文风的改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新闻文风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改变就是:从小问题切入反映大道理。

在过去,媒体对于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容过大而空,将硬信息变成硬宣传,报道方式陈旧,远离群众且缺乏深度。然而,随着受众对经济类新闻需求的扩大,受众范围也从高端精英人士覆盖至普通消费者、投资者,受众对经济新闻报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有专业的深度,也要具备易读性的特点。因此,新闻媒体在报道经济新闻时,要创新报道视角,从具体的人与事切入,增强故事性,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从小角度反映大道理,提高新闻的可读性、趣味性、贴近性,增强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此外,新闻媒体也需要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媒体时代的挑战。

责任:引导经济社会的舆论

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责任不仅仅是报道新闻,更是引导新闻舆论,潜移默化影响受众。

新闻媒体首先要坚持党性原则,严把导向关、内容关、质量关、传播关,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将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相统一,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民经济生活。例如,2016年年底,山西日报社工交部副主任张临山和同事采写的通讯《别了,白家庄矿》聚焦山西煤炭企业去产能关闭后,分流矿工“人往何处去”的焦点问题,以“告别”为契机,以“新生”为内核,挖掘出了新闻事件背后的人性光辉和厚重情感,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与此同时,新闻媒体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报道经济新闻,坚持报道权威来源,提升可信度,赢得受众认可的同时,还能帮助公众作出更好的决策,提高新闻媒体权威性、专业性、影响力。如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等消息来源都体现出较强的权威性。媒体还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新闻报道彰显“定音鼓”“风向标”“压舱石”作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保持舆论场内的风清气正。

新闻媒体的应对策略

用小故事诠释大道理

人们通常认为,经济新闻是枯燥的、专业的、令人乏味的。但是,《华尔街日报》却恰恰以擅长讲故事称雄于新闻界并获得读者认可。因此应对挑战,新闻媒体在做好经济新闻报道时,一种有效的策略是尽可能使用“华尔街日报体”,通过讲故事的叙事结构,从小角度切入反映大道理。

“华尔街日报体”一般来说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以一个具体的事例作为开头;第二步,进入新闻主体;第三步,深入挖掘新闻主题、背景,并且集中力量深化新闻主题;第四步:结尾的同时呼应开头,进行主题升华。

这种策略的优势特点在于,通过讲述具体案例和个人经历,来阐述经济问题的本质和重要性,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相关信息。这种切入方式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深入挖掘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与此同时,这种策略还能够突破信息过载的局面,减少读者阅读经济新闻的时间和认知成本。通过切入小故事反映大道理,新闻媒体能够更好地传递经济知识,提高公众的经济素养和认知水平,同时也能够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策略有助于经济新闻媒体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即向公众传递准确、全面、客观的经济信息,帮助公众做出理性的决策。同时,这种策略还能够加强公众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公众的经济素养,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河北日報》一篇消息《小小冰箱贴 折射新供给》,就是典型的小角度反映大道理。记者讲述了展会上一枚创意十足的冰箱贴通过研发设计赢得市场青睐的故事,反映了国内旅游迎来高质量发展时代,定制游、品质游成为新趋势,旅游纪念品亟需升级换代、追赶潮流,以新产品、新供给带给游客新体验。这篇消息获得了河北新闻奖二等奖,文风轻松活泼,被采访对象是观众、设计者以及专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没有任何说教,可读性强,引人入胜。

小故事诠释大道理,越来越受到媒体的追捧。通过从一个具体的小故事切入,讲述具体案例,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提高读者对经济问题的认知水平。与此同时,还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报道的可读性、深度和高度。

将专业术语通俗化

经济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专业性。随着受众群体覆盖面越来越广泛,经济新闻报道语言也需要随之做出调整,兼有可知性和可读性的经济新闻更受读者青睐。

经济新闻中所蕴含的专业理论知识往往较为难以理解,新闻媒体需要从专业视角进行解释分析。因此,采编人员首先要具备充足的经济学理论知识,站在理论的高度,对经济发展全局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从而挖掘更深层次的经济新闻。

采编人员从专业视角报道经济新闻时,并非仅仅是对理论的阐释。记者首先要对所要报道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消化吸收,并且在语言上尽量将自己所消化的内容转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去表述,而不是运用大量的专业术语甚至照搬经济学的相关概念。

就目前的经济新闻报道而言,存在着许多官话、空话、套话。经济新闻报道中,常常是与生产、技术的数据和术语相关联,而这些数据、术语往往晦涩难懂,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要在选材方面下功夫,选择丰富的经济报道内容, 还应当注意经济报道中语言的使用,对专业问题进行平民化叙述,使经济新闻既通俗易懂又不失格调,以此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比如《河北日报》一篇通讯,在形容西柏坡村很小时,是这么描写的:“包括耕地在内,面积也就40个足球场那么大,只有86户人家,276人。”这样将数字具体化形象化的描述,会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再如,数字化系统比较抽象,单纯描述系统功能受众难以理解,就可以通过具体的事情来体现数字系统的作用,如:通过设备上云,某公司排产时间从4个小时压缩到半小时,设备有效利用率从68%提升至90%。

培养专业的经济新闻从业者

经济新闻与一般的社会新闻不同,后者注重讲故事、描述事实,将前因后果讲清楚即可。而经济新闻除了具备社会新闻的写作特点外,还需要采编人员具备良好的经济专业素养。因此,做好经济新闻报道并非易事,需要经济学和新闻传播学两大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持续提高经济新闻从业者经济学素养。当前,经济新闻从业者通过工作实践,已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新闻采编报道经验,具有较强的经济新闻敏感性。随着经济信息不断向深度开发,经济新闻报道在内容生产这一端呈现的只是初级产品,未来应该具备向不同个性化受众/用户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这也是媒体转型的内在需求。

提高经济新闻从业者的经济学素养,有助于增强经济新闻报道的全面性。记者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对经济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不仅避免了片面性,还增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让受众获取方方面面的经济信息。提高经济新闻从业者的经济素养,有助于增强经济新闻的深度。经济新闻不能仅仅关注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新时代背景下,受众对深度报道的需求也在增多,有着经济学知识背景的采编人员,在进行经济新闻报道时,往往会更深一层,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独树一帜,增强受众阅读兴趣,提高媒体传播力。因此,经济新闻从业者仍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经济学素养,迅速分析判断经济新闻事件背后蕴含的经济学原理,不说“外行话”,在自己理解透彻的前提下,高质量地做好经济新闻报道。

培养经济学与新闻学跨学科复合人才。目前,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融合新闻发展不适应的问题依然存在,新闻学科的发展和融合新闻人才培养明显滞后于当前新闻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在培养经济新闻人才方面,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可优化课程设置,开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等经济学领域课程,提高未来从业者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素养,促进经济学、新闻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同时,高校可以与媒体展开密切合作,邀请优秀经济新闻从业者到高校授课,在媒体建立新闻传播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共同推动经济新闻复合人才的培养。

增强经济新闻从业者全媒体素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互联技术的迭代运用,新媒体发展迅猛,传统媒体也均形成了文、图、视等全媒体报道矩阵,因此这就需要新闻从业者拥有更灵敏的新闻触角和对多种新型传播技术的应用能力。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记者不再时刻有文字、摄影等分工,每一个记者都是全媒体记者,可完成直播连线、出镜采访、拍摄、剪辑、写稿。而新闻媒体也急需锻造出一支提笔能写文章、拿起话筒能讲、对着镜头能说、精通“十八般兵器”的人才队伍。首先,新闻记者要加强采访、写作、编辑、摄影摄像、剪辑等全方面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在做好传统媒体报道之外,还要迅速了解新媒体报道形式和规律,掌握新媒体报道技巧,将报道优先通过新媒体渠道发布传播。其次,新闻记者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挖掘网络资讯,掌握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实际需求,为精准选题提供参考。

新形势下,经济新闻报道也应有所革新。尤其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面对新的平台载体及受众需求,经济新闻报道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借助并发挥新媒体作用,拓宽新闻传播渠道,增强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对于采编人员而言,在进行经济新闻报道时,要改变过去说教式、枯燥乏味的报道方式,通过叙事故事化、语言通俗化等方式,讲好、讲活经济新闻故事,让受众在爱听、爱看中受到启发,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新闻报道受众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0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22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4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