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格,康 婷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江南幼儿园,浙江 萧山 311200;2.鞍山师范学院 研究生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0)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一线的需求,使其成为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幼儿园教育教学及管理人员。这就迫切要求高校明确培养目标,重建培养模式,必须与学术硕士的培养模式加以区分,以实践带动起理论学习,探索并构建由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行业组成的协同育人平台,以优化资源整合,促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
协同育人理念是基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所提出的,是国家为了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而提出的[1]。学前教育专业硕士是培养造就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卓越教师的重要途径。自2012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以来,重点关注其培养模式和成效,目前的学前教育协同育人平台主要依托于当地优质的五星级幼儿园,与五星级幼儿园的一线园长形成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教学技能,也实现了高校与地方的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携手培养出高素质的学前教育教师。总的来说,建立合理的协同育人模式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学前教育一线中创新型人才的不足,因此,明确协同育人理念,建立合理的协同育人平台,完善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让其参与到幼儿园一线的诸多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培养符合行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仍较落后,且各地区和不同性质园所之间发展也不平衡。要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而建立系统、严谨的协同教育平台,通过协同平台的相互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提供实习和实操场地,使研究生在实操的过程中结合行业实际,培养创新思维,早日成长为符合学前教育行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从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协同育人理念为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建设完善的、紧密结合的学前教育协同育人平台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避免闭门造车,以便推进培养基地与高校之间的双向资源优势互补,共享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探究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协同育人平台的现状,探讨目前高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在具体实施中的困境,为高等院校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拓宽途径,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保障协同育人平台的良好运行,必须明确当地教育系统、高校及学前教育机构三方在协同育人平台中的角色定位,以此保证教育模式中各方之间相互配合,各尽其职。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统筹规划教育资源的主体,对促成高校与幼儿园等一线教育机构的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校是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主要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理论课程和学术资源,同时又是统筹各方资源的主体,承担起促进各方交流的责任,根据课程、学生以及社会的需求进行沟通,完成资源的整合。
五星级幼儿园作为当地最高等级的幼儿园群体,有着幼儿园中最重要和先进的教育资源,成为研究生的学习、实践基地,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施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硕士是要解决利用高校资源不能满足当代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需求的问题。通过高校与之外的其他平台合作,如:行业、企业、社会组织,使研究生培养途径更加丰富。研究发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协同育人平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专业硕士除了需要掌握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协同育人平台的广度,在培养过程中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加强育人平台之间的有效融合。《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明确指出:“基地是培养单位为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建立的人才培养平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的主要场所,是产学结合的重要载体。”[2]然而调查发现,目前我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硕士提供的实践基地主要以五星级幼儿园为主,而其他的学前教育机构以及政府等组织并未参与到其中,协同育人平台单一,已有的五星级幼儿园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幼儿园主要提供实习场地和实习班级,而具体的管理主要还是由校方负责,日常的理论学习中并没有依托五星级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学生也只有在见实习中才到幼儿园。校内外导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交流较少,多为表面化的交流甚至无交流,这大大降低了对研究生培养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协同育人理念一般采用双导师协同教育的方式进行,双导师之间必须经常联系,相互交流学生的情况,及时地了解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进指导方案,让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相匹配[3]。通过对在校研究生的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与实践导师的交流相对较少。对实践导师访谈发现,其并不了解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且主要职责是五星级幼儿园园长,工作繁忙,导致其参与培养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学生与实践导师之间的联系薄弱,实践导师在育人环节中严重脱节,双导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以至于协同教学实施的效果不是很好。
一般来说,衡量人才的培养质量,主要通过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种方式。我校对学前专业硕士的评价主要采取以校内评价为主,辅之以校外实践导师评价。由于考核与评价主要由培养单位来做,就使得考核具有单向性,考核的过程也较为单一,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培养质量的降低。目前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有课程考试、中期考核和论文答辩三个环节。课程考试由本校教师进行,校外导师并不参与,而中期考核虽然需要校内外导师分别评价,但由于校外的实践导师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少,甚至个别实践导师对学生不认识、不熟悉,因此不能准确进行评价,考核没有发挥应然成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另外,在论文方面,主要是学校的理论导师进行指导,实践导师很少参与相关指导工作,需要其审核评价时也是签字即可,实践导师基本也不参与论文答辩工作,考核较为单一。
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协同育人平台的有效展开离不开学校、社会机构与当地的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各个系统内人员的认真对待和观念的提升,只有各平台间密切交流、相互融合,校内外导师共同探究教育理念,重视教育目标体系的确立、加强协同育人平台的管理力度,才能使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协同育人平台能够不断发展、进步与创新,才能培养社会及教育行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协同育人平台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研究生的重要物质条件,需要学校、教育机构与当地的教育系统等多方协同、联合[4]。目前,我校的学前教育协同育人平台主要以高校为主体,以五星级幼儿园为依托,因此,应注重协同育人平台的多元化发展,扩充专业硕士协同育人平台,打破单一模式,拒绝枯燥、固化、单一的教学模式,提供机会把书本中的理论与实践、实操相结合。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教育管理及引领功能,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培养途径,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实习基地等,可以组织研究生作为实习教研员,走访各个幼儿园对其进行观察和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研究生了解目前不同园所的特色,可以提高其对于幼儿园所及其管理模式的思考,这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次,要加强各个平台之间的交流合作,确保各个平台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高校的领导及教师需要主动与幼儿园的领导沟通,了解不同实践园的办园特色,幼儿园方也要全面了解高校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策略,有针对性地为实习生提供实习方案,做到双方有效协同,共同进步。
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的协同育人平台需要高校、幼儿园及相关机构有效联合,协同发展,确保培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要培养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必须首先定位好其教育的本质和培养特点,以此为基础构建系统的学前教育目标体系,完善协同教学体系,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从高校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双导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协同发展的平台中,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视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们通过到一线的体验式学习,加强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目前,我校采用双导师制度对学前教育专业硕士进行教育指导,邀请当地五星级幼儿园的园长作为学生的实践导师,与校内理论导师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实践导师的协同发展理念还有所欠缺,因为工作忙碌等原因,对其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指导往往流于表面,对于研究生培养的参与度不是很高。因此,应该加强实践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策略的了解与学习,鼓励其参与到高校对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增加理论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参与感。五星级幼儿园中的实践导师必须在协同育人理念的基础上,树立协同育人的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到研究生见习及研习、实习的目标制定中,另外,实践导师也需要参与到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写作等整个培养过程中,与高校深度合作,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重点,共同培养出能扎根于一线的高层次幼教人才。
要想发挥好育人平台的协同作用,良好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要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加强管理力度,对各平台进行统筹管理。校方要把各个平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向其宣传及全面论证“协同育人平台”培养模式的优点,同时学校成立协同育人工作小组,建立以校领导或学院领导为组长的监管模式,统筹协同培养工作。在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及见、实习期间学校必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尤其在校外见实习期间,导师应定期通过与研究生的个别访谈、集体谈话与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研究生校外实习进行跟进,同时应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乃至生活情况。同时导师也要与合作的平台进行密切交流,校方需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定期检查照片或纸质资料;其次,高校要制定规范标准的考核评价措施,发挥“双导师”的管理优势,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科学的评价,实践导师也要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把关,从开题开始就要真正指导其学生,从选题、撰写等方面出发,帮助学生完成多形式、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而不是只负责最后的签字即可。另外幼儿园方也必须加强对研究生的管理,园所的导师需要与高校教师随时保持沟通,主动抽出时间了解目前学校的培养方案,以及研究生的具体需求,为研究生提供有效的实习任务。幼儿园和实践基地双方都要重点抓好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实践教学及考核几个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其见实习期间,做到相互反馈,相互促进,保障实习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实践基地长期、稳定、有效运行[5]。
总之,建立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协同育人平台是目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一步,也是对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教育教学见实习的重要平台。目前,这种培养模式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对于联合培养基地尚未形成比较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运行方式。因此,高校必须发挥好研究生培养的主体作用,主动联系当地的各方资源,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模式探索,以更好地完成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