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花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推行,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够直观展现教师的整体素养,同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落实教学评价工作,完成对教学内容的优化,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推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基于此,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教师应积极做好对自身评价素养的提升,从而确保教学评价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道德教育在学生的整个学习和发展历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落实好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人们的固有认知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并非主科目,对于该科目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较低,也很少在学术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注重提高对教学评价环节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做好对评价形式、评价标准的完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充分掌握,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法律意识,为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现阶段,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充分掌握、实现能力提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大多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或让其完成课堂知识测验,以此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而,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会掺杂自己的主观想法,由此导致评价的结果缺乏科学性;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由此导致教学评价环节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且缺乏及时性和全面性,也会影响评价效果。
明确教学评价范围,保证教学评价效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对教学评价范围有清晰的认知,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现阶段,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旧会过分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其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为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发展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关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要确定评价的主体是不是全体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使其主动参与知识学习和探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实现能力的提升。第二,要对自身的教学效率做出评价,并基于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做出调整。第三,要对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教师要确保自身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及良好的教学能力。例如,学校不定期请专业教师到班级听课,并让其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以此来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水平,助力其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方案做出优化和调整,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实践证明,对教学评价范围具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能够使教学评价过程更有方向性,以此更好地保证教学评价的效果。
增进师生平等交流,打好教学评价基础 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为了更好地保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发挥教学评价环节的价值,教师应注重在教学和生活中增进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此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评价工作的顺利落实打好基础。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课上、课下时间与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对于其在学习中的积极表现及时予以鼓励,让其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愿意主动与教师分享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就,进而为教学评价工作的落实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与其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发生的有趣、温暖的故事,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进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離。在此之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小细节、小故事,并让其分享自己对“家”的认识。在学生完成发言后,教师要第一时间对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态度予以肯定,并对其发言的内容进行评价。以此,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会有所提高,师生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能够为教学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学生进步成长 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评价价值的充分发挥,教师应充分关注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素养、教学能力、知识水平等多方面能力,从而为教学评价工作的有效落实打好基础。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将其中的典型案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以此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为其全方位的发展助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其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进而更好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实现对知识的充分理解。此外,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评价语言和形式的丰富性,进而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引导,助力其取得进步和发展。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课前,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搜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在课堂上以合适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对教学环节进行反思,并及时作出适当调整,进而更好地为学生展现知识内容。
规范教学评价标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让教学评价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制定规范的教学评价标准,并将其以书面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更好地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的教学评价标准要充分关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要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有效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内容,还能促进其德育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其道德水平的发展状况,以助力学生的更好发展。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思想发展情况,以助力其全面发展。第二,教师要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以此参照进行教学反思,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其责任意识的形成情况,以确保其取得全方位的发展,实现教学的目标。第三,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反馈,从而了解教学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遵循新课程标准,制定清晰的评价目标 要使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更具有方向性,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出发制定清晰的评价目标。新课程标准的施行,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执行和落实,以保证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一课时,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前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评价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分析当下与“预防犯罪”相关的热点新闻,让其了解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认识到违反法律的严重后果,以及做好自身防护、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助力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出示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了解其思想状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其课堂表现给出相应的评价。
遵循课程评价原则,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两项原则:第一,实践性原则。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以此来保证其对知识的充分理解。第二,过程性原则。就教师而言,在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教学设计过程、知识讲解过程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学过程、掌握教学情况,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就学生而言,不仅要关注其在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还要关注其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评价,不仅能够助力学生成绩的提升,还能促进其能力的发展。例如,对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一课的内容,在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首先要关注自身完成教学设计的过程,其次要了解自己的教学表现,如能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等,最后还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则要关注其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以及课堂测验的完成情况。实践证明,遵循实践性、过程性的课程评价原则,能够让教学评价环节更具科学性,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进步都有着积极意义。
保证教学评价频率,发挥教学评价价值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展开教学评价。实际上,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重视教学评价环节还能够使学校更好地了解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后续教学工作的安排做出调整。对此,学校和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充分保证教学评价的频率,以此确保教学评价价值的充分发挥。此外,学校还要针对教学评价活动制定完整、完善的评价方式和流程,以确保教学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相应的参照。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坚持依宪治国”一课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情况,在新课讲授结束后要就“宪法的性质和内容”“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的原因”等知识点向学生提问,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分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结束后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以此保证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课堂表现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教学方案,使教学评价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丰富教学评价形式,助力学生长远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会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其单向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形式较为单一且相对片面,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所起的作用不大。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创新,要让学生、家长都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情况,以及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情况,确保教学评价更加全面,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教學完人教版九级下册“与世界共发展”一课后,教师可以通过一套测试题来考核学生对于“国家在当前发展环境下所拥有的机遇以及面对的挑战”等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在完成试卷的评阅后,教师要结合学生试题的完成情况及其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帮助学生对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评价、相互评价,并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给出相应的反馈。在自主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知识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在进行相互评价时,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结合学生的反馈,教师则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的达成。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并结合其发展实际给出针对性的评价,以此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助力学生的发展。而要实现评价价值的充分发挥,则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形式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