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食品“黑科技”
——在太空“吃好”是大事

2023-11-05 13:37王一觉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类食品黑科技分配器

文/陈 航 图/王一觉

自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之后,我国的航天事业一路高歌猛进。“神舟十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顺利返回,标志着我国在空间站应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让航天员吃得饱、吃得好,科研人员在航天食品技术上做了很多探索和创新。

那么,什么样的食品才可以带上太空呢?跟着“储备航天员”小酷龙一起去“航天超市”挑选吧!

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下,面包、饼干、绿豆糕、干脆面等食物在拆开包装以及食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碎屑并飘浮在空中,极有可能干扰、损坏空间站或太空舱内部的设备,也可能被航天员吸入,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身体健康。

像盐这样的颗粒状调味料会飘浮在太空舱中,不仅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还有可能污染空气,引发人体过敏。因此,传统的颗粒状和粉状调味品会被制成液体才能登上太空。

世界上大多国家都会禁止航天员在太空中饮酒,这是因为酒精不仅会影响航天员的思维能力与反应速度,还容易引发打嗝和呕吐。而且在失重状态下,打嗝时胃里的气体会混合着未消化的食物一起喷出来,这对航天员及舱内的设备来说都很危险。

同样的,碳酸饮料也被禁止带上太空,因为它们也容易导致航天员打嗝和呕吐。

这也不让带,那也不让带,航天食品该怎么选呀?

航天食品种类多

虽然小酷龙抱怨航天食品太难选,但他还是选了一整箱。比起早期单调的牙膏状食物,现在航天员的饮食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聂海胜、汤洪波等三位航天员驻守天和核心舱时,食物种类多达120 余种。而它们几乎都是“三无食品”——无骨、无皮、无核。这些航天食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口大小”食品

就是将面包、饼干或其他食品做成一口就能吃掉的大小,并在其表面覆盖一层明胶之类的保护膜,防止航天员在撕开包装袋时碎屑乱飘。

复水食品

这类食品是经过冷冻干燥的,食用时需要通过注水器往里面注水,让食物恢复水分,通常有牛肉汤、米饭、绿色蔬菜、咖啡等 。

罐藏食品

这类食品是经过加热灭菌的软包装和硬包装罐头类食品,灭菌后能在常温下保存很久。航天罐藏食品具有较高的黏稠度,不易飘散,可以减弱失重状态带来的进食影响。

辐照食品

这类食品采用电离辐射灭菌,不含防腐剂。这种处理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的原有风味和营养。这项技术也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抑制新鲜蔬果的过度成熟,延长储存期。

冷冻冷藏食品

新鲜蔬果和调味品。冷冻冷藏食品是在地面上杀菌、冷冻后带上太空的,而新鲜蔬果、调味酱料等可以直接带上去。但蔬果保质期较短,需要尽快食用。

航天食品加工大揭秘

如今,我国航天员能在太空吃上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菜肴,这都得益于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革新。那么,航天复水食品和罐藏食品是如何加工和包装的呢?小酷龙准备好航天食品后,对这个问题也很好奇。一起去看看吧!

航天厨房,中国“智”造

这么丰富的航天食品被送上天后,要怎么加热和保鲜呢?

热风加热装置

热风加热装置使用了360°热风循环加热方式。

工作时,加热管散发热量,风扇吹风,在装置内形成高速循环热风。食材在热风的作用下逐渐被加热。

它解决了微波炉无法加热金属罐藏食品的问题。

饮水分配器

在太空中失重的环境下,一方面水无法快速均匀受热;另一方面,容器内储存的水无法流动,这就加速了有害微生物的繁衍。

在过去,科研人员会在水中添加银离子来抑制微生物的滋生,但这会影响航天员的健康。而饮水分配器使用了一款特殊的除银滤芯,可以有效去除银离子。

同时,饮水分配器通过改变滤芯结构,实现了水温、水量的精准控制,让航天员在太空中也能随时喝上干净的热水。

低温锁柜

低温锁柜又被称为“太空冰箱”。其隔板由特殊的纳米气凝胶材料制成,拥有超强的隔热保温性能。

太空冰箱的制冷系统重量比传统冰箱轻,保温层厚度比传统冰箱薄。

太空冰箱具备更高强度的结构,能够承受约 500 倍自身重量的瞬间冲击。

太空冰箱内安装有防护网,既能固定物品,又方便航天员取放。

猜你喜欢
类食品黑科技分配器
偶氮类食品着色剂诱惑红与蛋溶菌酶的相互作用研究
浅谈丸类食品的发展现状
茶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条件分析
悬臂分配器
那些仍受青睐的经典“黑科技”
VR是“黑科技”,还是科技的未来?
一种新颖的宽带大功率分配器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中9种紫外吸收剂的特定总迁移量
具PLL的5输出超低抖动时钟分配器提供独特的多芯片输出同步方法
近终型连铸分配器布流效果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