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图像转译与现代商业景观设计研究

2023-11-05 15:48朱韦光邰杰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9期

朱韦光 邰杰

摘 要: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刊行的七峰草堂刊本《牡丹亭还魂记》这一明代经典的版刻插图图像文本,其复杂的景观构造肌理与造园设计手法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感与文脉感。对其设计形式进行深入发掘,聚焦其插图中的园林图像与元素、设计技法与形式、设计方法与灵感等,以现代转译手法创新性、合理性地运用于现代商业景观设计中,体现具有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特色的现代商业景观风貌。

关键词:古典园林图像;版刻插图;现代商业景观;《牡丹亭还魂记》;转译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明清古籍版刻插图的‘园林图像’设计研究与图册汇编”(19BG108)研究成果。

一、相关概念简述

(一)关于七峰草堂刊本《牡丹亭还魂记》

出自明代万历四十五年,由七峰草堂刊印的《牡丹亭还魂记》,是明代记录最早与最为著名的刊本,亦是明清版画巅峰时期的代表作。恰逢其时,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为书配图成为一种文学风尚[1]。《牡丹亭》共计五十五出戏,而七峰草堂刊本的《牡丹亭还魂记》内共含插图四十幅,插图中除了惟妙惟肖的人物动作与神情刻画之外,对于经常发生凄美爱情故事的“后花园”的丰富园林景象,更是少不了画家与刻工的联袂打造。其纤细流畅的线条笔触,衬托出典雅与清爽整洁的画面感,无论是单一的园林元素刻画,还是园林景观整体画面的结构韵律与设计形式,无不凸显出木刻家精湛的雕刻工艺、娴熟的设计技法应用与高超的画面把控能力。

一幅幅版刻插图可视作一张张古时园林的“效果图”,除了常规的植物元素之外,画中出现的人物、建筑、围墙、溪水等形象,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其亦真实反映了古时景观园林的营造效果。因此,这些版刻插图除了促进书籍商品的盈利与流通之外,还能成为当时古典园林营造施工的参考图纸,并为现代园林景观营造创新与复原工作提供珍贵历史资料[2]。这一功能可谓版刻插图的附加产物,亦是古时书商意想不到的图像功能衍生品[3],对于现代景观而言更具时代意义。从版刻插图这一传统图像媒介中汲取古典园林艺术滋养,是现代景观设计与古典园林营造二者相融的创新性主题探讨,更是现代景观设计继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重要途径。

(二)关于现代商业景观设计

商业景观设计极为强调功能作用与利益营收,在设计商业景观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往往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流,而这亦是商业景观设计的核心思维,最终所呈现的景观效果大都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抑或是引入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分析时,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形式,需深入挖掘背后深层次的设计含义。然而,国内在引入现代商业景观这一概念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形式,甚至是照搬国外的设计效果。不管是否适合用于国内的商业景观设计,只要其表面的设计形式富有美感,便会引发国内商业景观设计单位争相抄袭,最终形成千篇一律的商业景观风貌,而这就很难达到吸引客源的目的。因此,国内的商业景观需要有自己的设计特色,而引入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这一设计概念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点,且古典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融合亦是一种创新思维表达。

二、七峰草堂刊本《牡丹亭还魂记》版刻插图的

古典园林图像概念转译设计

园林景观领域的现代化转译设计已成为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并以此重新定义和拓展了中国景观园林的价值内涵[4]。下文将通过对元素、技法、故事情节这三个概念性创新设计的论述,详解笔者的转译设计构思与设计理念,并使其合理巧妙地与现代商业景观设计相结合。需要强调的是,每个概念方向的转译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共同存在且相互组合的关系。

(一)经典太湖石元素的转译设计分析与运用

版刻插图所展现的众多园林图像元素中,太湖石几乎是构成图像的代表元素,其褶皱多孔的外观特征,是经湖水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如同饱受沧桑一般。对其审美鉴赏,首先是感知其质地,品味纹路中含有的形式美,以及形态的具象与抽象[5]。太湖石独特的造型肌理构造,极其适合营建古典园林景观风貌与氛围烘托。故而亦被称为“窟窿石”的太湖石,极受文人画家的喜愛,多被运用于创作,从而成为古典园林场景的常客。为了能将其更好地融入现代商业景观,需对复杂的太湖石造型进行抽象化转译设计。纵观七峰草堂刊本的四十幅插图来看,第十出《惊梦》(图1左)与第十二出《寻梦》(图1右)园林图像中的太湖石刻画得尤为精致,线条流畅干练,仅几笔勾勒,就把其雕刻得栩栩如生,而将其设计性地进行元素提取与分解转译,亦别具价值意义。

现代商业景观大都分为硬景与软景,硬景多为硬质铺装、绿化种植池、特色水景等。从宏观到局部,铺装作为平面总图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采用纯粹呆板的大面积铺贴,只会造成平面空间上的浪费,毫无变化与缺乏设计特色的铺装模式,将使商业景观的整体氛围感缺失而显得毫无生气。因此,可以考虑从太湖石的形态外观出发,以现代设计手法将其造型进行抽象简化加以转译,并融入室外场地铺装当中,让太湖石造型图案与铺装设计更好地结合,再搭配现代极为流行的渐变跳色铺装,以形成极具传统古典特色而又带有现代感的商业景观铺装设计(图2)。换言之,通过二维铺装来模拟太湖石的形态,恰如将太湖石打印在地表一般,从高空俯瞰下来,极为壮观且震撼人心。

除了商业硬质铺装以外,种植池当属硬质景观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其设计形式也代表了整个商业景观的设计形象与质量。不仅如此,种植池还承载着全商业区的植物绿化功能,没有设计独特且美观的种植池加以承托,植物也会显得毫无生气。每个种植池的面积大小不一,但造型必须协调统一,否则以大大小小的模式布置在平面上,只会显得凌乱而毫无章法,而其轮廓形状恰好可仿照太湖石孔洞形状去设计。此外,种植池整体分布的原则与组合形式,也非常适合依照太湖石的造型特征规则去设计布局,其底部的铺装背景即可以视为太湖石的结构轮廓。因此,种植池结合铺装,巧妙且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巨大抽象的太湖石景观(图3)。

(二)经典造园设计技法的转译设计分析与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技艺精湛,除了园林元素的巧妙运用之外,更离不开造园设计技法的加持,二者即为相互依存的关系,而设计技法的运用亦让园林元素的存在更有意义。常见的造园设计技法有借景、框景、障景、对景等,同理,这些技法决定了整个场地的结构布局形式与空间组合序列。此处,尤为重要的是,要从中发掘适合转译运用于现代商业景观的造景与构图技法,而不是盲目地运用。须知,园林属于特殊的建筑空间艺术形态,重视山水、花木、楼榭之间的和谐共生,更有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共同存在于其中且不可分割[6]。因此,由“显与隐”文化所引申出来的古典园林“藏与露”造景技法,也就极适用于商业景观设计。这一技法在七峰草堂刊本《牡丹亭还魂记》第十八出《诊祟》(图4左)、第二十六出《玩真》(图4中)、第二十九出《旁疑》(图4右)的版刻插图中均可见。

首先,“藏”不是一丝不露而达到绝对的看不见,而是隐约的“探露”,不能一览无余;其次,“藏”是为了更好地“露”,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露”,为“藏”的相对面,这就是在同一景物中对比出来的效果。总之,古人讲究含蓄,在造园艺术中主张“露则浅,藏则深”的设计理念。无论园林面积大小,不提倡开门见山、一眼望穿,往往会利用各种阻碍把景遮挡起来,而往往最精彩的园景都是在最深处才被发现,因而“藏”的概念由此还可以引申出障景、隔景这一系列的造园技法。

回看现代商业景观,其与古典园林的不同之处在于对“露”的理解与用法,“露”即为“显”,由于两种景观模式属性不同,对这一技法的运用理解就存在差异。现代商业景观大致由入口广场、沿街景观与背街景观组成,其中,入口广场作为城市的“门脸”,是游客进入商业区首先接触到的场所,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这里必须作为重点空间区域来设计,且必须完全显露出来。不同于古典园林含蓄且需微探的“露”,商业景观的“露”则更为直接,而这正是依据场地实际,对传统造园技法的一种转译性继承与运用(图5左)。

同时,商业景观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吸引人流,而外露的“显”或许只能以片刻的时间吸引游客。由此,“藏”景在这里可以被充分运用起来,即从人的行为心理学角度出发,设计出更多精彩的商业景观风貌而“藏”于背后,譬如可以设计景观风貌于背街,以此来激发游客对观景的探索欲,并满足其好奇、期待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其中,遮挡手法亦与古典园林相似,会采用景墙、绿植等可以起到遮掩作用的景观构造元素来实现。除此之外,障景、隔景的造园技法亦与“藏”景的效果作用大致相同,其可被运用于现代商业景观的具体设计形式中(图5右)。

(三)故事情节式的转译设计分析与运用

根据《牡丹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脉络,书中两位主人公至现实中第一次相遇,大致可以分为五个节点,对应的插图分别为第十出《惊梦》(图1左)、第十四出《写真》(图6左)、第十八出《诊祟》(图4左)、第二十六出《玩真》(图4中)、第二十八出《幽媾》(图6右),这五个阶段可以分别定义为“梦中初遇、魂牵梦绕、黯然凋零、深情呼唤、园中幽会”五个主题。由于每个主题节点所表达的情感色彩不同,故而所指代的意象亦有差别,这就需用不同的元素与设计手法进行表现。因此,笔者从插图中总结出主题思想,并以此设想引申出不同园林景观元素与场地,即依据感情变化,而进行有差别设计的这一设计方法,再合理地运用于现代商业景观设计中,进而突出转译设计的创新性表达。因此,商业景观即可按此设计原理进行分区设计,而每个分区为不同的设计模式(图7)。

上文提及的商业景观的主入口广场要作为重点设计区域,这里恰好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游客与商业景观初次相遇的地方,搭配主沿街景观,再附和“梦中初遇”的情节主题,设计的基调应积极向上且充满活力,可设计特色喷泉、跳色铺装、整齐树阵、特色花坛等景观元素,绿植可以选用色彩饱和的乔木与丰富多彩的花境来迎合梦中相遇的美好画面。“魂牵梦绕、黯然凋零”可归结为一个感情基调,比较消极与低沉,在商业景观设计中可以转化理解为空间设计中较为保守的区域,因为无论在任何设计当中都不能缺少对比的手法,要避免面面俱到,否则将无法突出重点,而使设计显得平淡无奇。在商业景观沿街的区域,可以以种植池与铺装为主进行较为保守的设计,还可将其作为情感基调转变之间的过渡区。同理,“深情呼唤、园中幽会”亦可定义为一个主题基调,所抒发的情感也是积极的,商业景观中的背街可作为此主题所对应的设计区域。

在上文技法转译中讲述到背街应为“藏”景,说明这里应有更为精彩的景观设计表现,而这正好也与背街的主题思想相对应。因此,为突出背街设计的趣味性,考虑在此设计DIY景观互动绘画装置,设计大片玻璃作为投影屏,游客可在手机上进行绘画,利用科技手法,将手机与投影屏进行联动,使手机与投影屏实现画面的同步进行,游客可随意书写文字与绘画创作,或可以此进行情感上的表达,略有“深情呼唤”的韵味在里头(图5右)。

此外,以抽象的片状假山石来围合空间,以指代“园中幽会”的意蕴。总之,大致的情感基调为起伏到低落,再由低落到起伏,故对此概括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最终,商业景观基于此情节进行创意性的设计表现,生动且形象,以此打造出独特而又带有深厚情感韵味的现代商业景观设计风貌(图8、9)。

三、结语

就版刻插图中的园林图像而言,可深入挖掘其园林艺术形式精髓并通过概念式转译设计手法,藉由创新设计思维加以合理地轉化,运用在现代商业景观中,对其形式创新发散,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并体现出传统设计艺术的价值感、历史感与文脉感。这是对古典造园文化的尊重,亦能使得经典的历史文化更好地延续与传承,而现代商业景观也因融入传统园林设计概念而更具吸引力,展现出更具吸引人流的“磁场”景观特质。正如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名言——从设计的角度来研究古典园林。

参考文献:

[1]申宁宁.明代刊本《牡丹亭》插图及美学特征研究[J].对联,2022(14):12-14.

[2]邰杰.传统造园制图术研究:以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为研究对象[J].设计艺术研究,2015(3):24-30,50.

[3]邰杰.明清古籍版刻插图中“园林图像”的衍生功能与建构类型研究[J].创意与设计,2020(5):66-76.

[4]张延林.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化转译研究[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20(3):81-83.

[5]任德瑜.论太湖石之美[J].美与时代(下),2022(11):42-46.

[6]李勇.“隐性”与“显性”视域下江南园林传统文化转译路径研究[J].美术大观,2019(2):108-109.

作者简介:

朱韦光,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艺术设计。

邰杰(通讯作者),博士,江苏理工学院创新设计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与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