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札

2023-11-04 11:46林雪
诗林 2023年6期
关键词:诗歌

林雪

领悟之路

多年以来,在我的阅读书单里,诗歌要占至少一半的比例。关于读诗,美国诗人斯坦利·库涅茨有一个精彩说法:诗歌是选择给我们最隐蔽的自我以声音的载体(声音的主体“我”、隐蔽说的是源于心灵、灵魂、生命的内在)——这是从我们所有的人都戴着的假面具后面发出来的声音(这里强调的是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歌是一切艺术之中私下的、然而也是公开的,一种社会契约的形式(一切、私下、公开,说的是诗歌无所不在,“社会契约”说的是诗歌具有的社会功能,所担负的社会道义和责任)。它从其源泉的混乱里,从难以言传的自我的秘密里,获得它的力量,这力量在神秘的词里(“源泉的混乱”可以理解为汇聚成诗歌传统的丰富、艺术样式的斑驳等)。

阅读,在某个平常的日子。随手写下阅读心得、诗歌草稿,无声的、无闻的放在那里,也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在人们阅读时来一次心灵爆炸。阅读中,那一组词语、一首诗对应着一小块被麻醉的皮肤……慢慢地,一起醒了过来。神经或灵感在某一点放射出它的电流和磁场。我常常为之感叹:人生啊!阅读作为心灵钟爱之一种,对我来说,也是宗教及真理。许多名篇大著犹如自然的恩惠,就是通过阅读降临到我们身上的,让我们感谢多年以来那无数个夜晚或黎明,我们睁开眼睛,书籍还在那里。她们像一团有意义的灰尘,有低语,会回忆,带着梦和幻觉,进入我的呼吸,我的肺,犹如“精神鸦片”。

我们再来听听爱尔兰大诗人希尼对自己阅读诗歌的初始回忆:顿悟、示爱、启蒙。我也把莫里斯·沃尔什过了一遍——《黑雄鸡的羽毛》依然给我留下一种气氛,一种沼泽和树林的感觉——但它再次是一本具有最深刻的形象描写的教科书。当我在《洛纳·杜恩》读到约翰·里德怎样把卡弗·杜恩手臂的肌肉剥下来,如同剥掉柑橘外皮之下的海绵层时,我已踏上了通往文学领悟之路。(《希尼三十年文选》)

阅读:虚拟和实在

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着相同的问题,即阅读和诗意能否为生活找到一个出口?怎么说呢?阅读或许真的不能使特别现实的问题迎刃而解,却可以滋养我们心灵并使之智慧,像是精神上持续的洗礼。通过阅读,我们能看清世界,构筑自己的诗意生活。诗意生活到底是什么?经历了生活后,我们有可能对这世上的部分事物激赏、思考,并获得力量和纯粹的感受,那里当然包括了文学化的人生,包括和诗歌决定性的、奇妙的邂逅。在我以个体思维和诗歌向世界做有限的展示时,也会有其他艺术可以把人类全景式地、毫无遮掩地向苍穹打开。那些青春年代的愤怒,对友情的珍重,对生活深刻的、不无忏悔的爱。诗性化了的文体展开了生活中的真我,似乎生活可以用文体承载一切。

1995年早春时,我曾有过一次抚顺之旅。两位表姑做我的向导,沿着山谷,我们从满眼新绿的上马乡山谷底一条山路走到救兵乡(2014年改为救兵镇)。我童年时几乎每一次寒暑假都会到乡下祖母家,我自以为对山村已经很熟悉了:春天鲜艳的迎春花总在田间地头最先开放,似乎淡化了人们脸上的饥馑之色。播种的人们起得很早。铁匠铺里的两个铁匠每天锤打着烧红的农具。一家子软骨侏儒症患者,除了男主人能直立行走,女主人和四个孩子都靠爬行,自理着自己的生活。秧歌队和舞狮舞龙队活跃在村落之间,二人转填上革命新词流行一时。群山环绕四周,在看似山穷水尽之处,总有通向前方的道路。那天我先是听见布谷鸟持续的叫声,树林茂密,上一个冬天的落叶形成了地毯,脚踩在上面宛如天籁。我忽然联想到我走着的山路是自己也没想到的,山路前方就是马郡郸堡。马郡郸,又称马根丹,初唐时称寒江城。这个奇怪的地名有很多故事,“马郡郸”满语意为“英雄之地”,蒙语为“有肉也”,坊间传说在很早以前,因有马姓郡主在此封地而得名。马郡郸堡明长城在抚顺境内有抚顺城、会安堡、东洲堡、马郡郸堡、散羊峪堡,以及百余座墩台等,全长110多公里。我惊奇地发现四周的景色简直是被希尼描述过的,这一边的乡村以其田野和小镇的名字,以及这些名字的词源学的混杂,而令人想起其拥有者的历史。田野、圆草地、领地,每一个名字都是对每一亩地的某种示爱。说出这些名字就是使这些地方拉开距离,把这些地方变成心灵风景。直到今天,绿色潮湿的角落、水浸的荒地、柔软而多灯芯草的低洼地,或任何令人想起积水地面和苔原植被的地方,甚至从汽车或火车上的一瞥,都会有一种直接而深切的宁静的吸引力,仿佛我与它们定了亲,像受了启蒙......

所以,当阅读过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就在脚下,当空气中有浓郁的草木气息,當现实中的村庄承载过和平、自然和朝代更迭,我很自然就发现自己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一个交汇点上。有一条既是虚拟的也是存在的时光隧道,有一种语言和韵律呼之欲出。那次寻常的短途旅行让我在后来的10年间陆续回到那里,陆续写出一些诗。并且,从那时开始,好像我的出生、我的所有过去都储备着,只为了在那一次旅行之后打开缺口,与我的现在来一次哲学意义上的相遇。并且,我的过去和现在携起手,一起走进未来。我的阅读,我的日常生活,我的思考、写作或旅行,有关诗歌的种种体会,相当一部分主题,都是那些体验和思考的不断延伸。

没有经验只是个见

读什么?读正典也读好看的畅销书。

所谓“经典”,随手一查就有很严密的定义,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通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万世之作。好的作品提供丰富美好的人性故事,温暖感人的情节,优美的形象,生命中的目标和模范。书籍中具有崇高价值观的主人公、捍卫正义和美的战士、利他精神的自我牺牲者、逆境中的孤勇探索者。我收获过泛读——快速、跨学科书籍浏览的乐趣,精读——阶段性围绕一个门类文体、一个作家、一种风格加深阅读的专注,纵横叠加阅读——纵指依照时间线索、对一个科学发明过程、一个历史事件进程、一位作家风格变化等阅读的对比,深读——围绕一个学科观点一个发现、不断搜集资料探索各种观点。比如读沈从文,除了对作家作品、传记仔细阅读外,我还对作品中写过的地方的风物、人文、民俗加以关注。当读到他写的屈原和兰花时,《离骚》和屈原就必须要重读了。他写到的河流、船夫、码头人家、拉纤夫、船工号子、民歌,都值得逐一了解。我努力最大限度地贴近作家,最大可能地理解作品,以不辜负自己的敬仰喜爱。还有那些个人藏书单中需要一读再读的经典,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收获不同的心得。

猜你喜欢
诗歌
诗歌不除外
诗歌两首
马元诗歌10首
诗歌写作怎样学?
诗歌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每一个“远方”都唱出了自己的诗歌
跟着诗歌畅游道里
诗歌岛·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