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 成为自己

2023-11-04 01:59荻扬
海峡姐妹 2023年10期
关键词:杨澜综艺心理

文/荻扬

杨澜新书《幸福力》

优雅,知性,专业。这是大部分人想起杨澜的印象。一头干练的短发,始终云淡风轻的笑颜,出现在各种重大场合。

杨澜是如何成为杨澜的?

01

1990年,杨澜成为家喻户晓的节目《正大综艺》的主持人,这一年她刚刚毕业,22岁,就已经自信地站上央视的舞台,并迅速开始独当一面。

4年之后,她拿到了中国首届电视主持人的“金话筒奖”。也正是这一年,她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想不到的决定:离开央视,出国留学。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当时的杨澜作为央视当家主持之一,留下来,一定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出国,则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但对杨澜来说,一旦做好决定,就很难改变,“不合适就再换方向呗”。她似乎总是这样洒脱。

她记得初中最爱的一本书是《简·爱》。简·爱有一次登上城堡的屋顶,眺望远方,说:“我想达到我目力所及的那个远方,我渴望着到远方去冒险。”杨澜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句话对她有着很大的“杀伤力”,远方可能艰难险阻但也是无限旷野。

如今看来,这样一个看似冒险的决定,非但没有影响她的发展,反而让杨澜积蓄了更多势能。1996年5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学硕士学位后,杨澜导演了纪录片《2000年那一班》,出版了散文集,加盟凤凰卫视,开启了自己的黄金节目《杨澜访谈录》,也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档深度个人访谈节目。

时至今日,《杨澜访谈录》都是国人心中当之无愧的访谈节目巅峰,虽然采访了众多国内外政商、文化届的知名人士,但节目的核心始终是杨澜。

《杨澜访谈录》的制片人曾说,这个节目实际上是对杨澜和采访对象智慧的双重倚重,观众看的是杨澜本人和采访对象的碰撞。

就这样,杨澜成为无数中国女孩理想形象的范本,她目标明确,永远尊重自我,坚定自我,稳步走向自己最好的样子。

02

2022年,疫情的第三年,杨澜感觉人生好像卡住了。

这一年的寒冬,她正在四川拍摄《新生万物》,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那边传来的消息让她心里一颤——80岁的父母感染新冠了,发烧严重,母亲更是四肢无力难以行走。

一边是全员出差到四川的团队,一边是家中年迈的父母,杨澜对两边都难以割舍。她当下决定,提前熬夜把工作做完,尽早回到父母身边。

回去第二天,杨澜自己也感染了。但她强忍着种种不适,依旧每天早起照顾父母。日后回想,杨澜承认,那是人生少有的黯淡时光。对父母健康的担忧、对公司运营的忧虑、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同时出现,她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深深地陷入一种失控感中。

一件小事,像一个小火苗,重新点燃了她。母亲在病得严重时,一度很难被搀扶到洗手间,也已经发烧的杨澜有一次实在抱不动了,就跟妈妈说:“妈,你记得你小时候教我的交谊舞吗?现在咱们就一起练习一下,你一手搂着我的脖子,一手扶着我的手臂,靠在我身上,来,嘭擦擦,嘭擦擦……”母女两人依靠着彼此,于此刻的苦痛中艰难起舞,在对方身上的温度中,这让杨澜再次感受到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

看到这个曾经自己的依靠,已经变得那么瘦弱的母亲,她跟自己说:“我没有退路可言,我必须扛过去。”

她想起山本耀司说过,自我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你只有撞到其他很强大的东西,反弹回来,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同理,我们人类的心理韧性,也超乎我们所有人的想象。

她开始反思自己和当下的社会环境,觉得是时候思考一个看似简单,却需要人一辈子来学习和追寻的心理体验——幸福。

于是她静下心来,开始全面推进一本新书,希望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找到让自己和读者都更快乐的办法,她把书取名为《幸福力》。

杨澜觉得,或许可以用自己的影响力,做些什么,不是给予幸福,而是让每个人拥有掌握幸福的能力。

03

关于幸福,杨澜一直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2009年,14年前,她在做节目《天下女人》时,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女人总是把自己的幸福,放在一个特定的前提之后。这似乎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句式,即“我只有……,才能获得幸福”。

有人往空白处填的是“找到一个白马王子”,有人填的是“财务自由”,好像幸福是需要一定条件才能够勉强得到的东西。

当时杨澜就意识到,这种观念好像哪里不对劲。在写作《幸福力》的过程中,她阅读了200多本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并采访了中外多位心理学家、临床的心理医生,终于得到了答案:幸福并不是突然发生于某个特定的高光时刻,而是一种持续的心理体验。

她认为,“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拥有让自己变得幸福的技能的,就像是健身锻炼肌肉一样,我们同样可以锻炼心理的韧性”。

就像杨澜自己,也并非生而就是今天的杨澜。

她还记得报考《正大综艺》时,考了几轮之后,她都顺利过关。本来信心满满,却在不经意之间,听到了几个编导的对话。其中一个人说:“综合看,杨澜个人素质是最好的,可是还不够漂亮”。

这对刚刚走出青春期的女孩来说,是莫大的打击。回到家里,她开始对着镜子找自己的“毛病”,脸盘子不够小、眼睛不够大、还有婴儿肥……“这怎么上电视啊!”于是她心生退意。

但是母亲的一句话点醒了她:“漂亮的标准因人而异,都和别人一样,你不就没有特色了吗?”最终她以自然清新的形象胜出,成为《正大综艺》最年轻的主持人。

主持的过程中,她也收到过很多来信,讽刺攻击的声音不绝于耳,有人甚至洋洋洒洒总结了四五页“杨澜爱出风头”的“罪状”。

但一位前辈安抚她,你以后会听到各种声音,有人说你冷场,有人说你话多;有人说你笑不开,又有人说你笑太多。你满足不了所有人,只能做自己。

这些提醒,让她越来越爱上自己,坚定自己,形成稳定的自我认可。一旦人生中再遇到类似的声音,她自然知道如何处理,这就是心理强度的练习。

除此之外,杨澜还在书里总结了很多方法,帮助读者做心理强大的练习,从而增加幸福感。毕竟治愈自己,始终只能自我取悦,杨澜更希望的是,通过《幸福力》,治愈所有迷茫和困惑的人。

04

杨澜悄悄地说,其实《幸福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圆了自己一个梦。

曾经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杨澜就开始对心理学产生兴趣,但当时国家刚刚恢复高考,别说了解心理学了,大多数人对这个学科的误解都是“研究精神病的”,国内甚至连心理咨询师都十分罕见。

杨澜周围自然也少不了反对的声音,很多人说,心理疾病只有外国人才有,我们中国用不上。就这样在家人朋友的劝说下,她没有走上这条职业的道路。

很多年后,这也成了她心中的一个遗憾。在日后的工作中,她总是想对这个青年时没有机会追寻的梦想,做出一些弥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杨澜的采访不同于其他的访谈,总是更温和有深度,这源于她对人以及人性本身,源源不断的好奇。

2021年,杨澜曾经写过一本《大女生》,探讨女性如何走向自我的成功。杨澜透露,她成为“大女生”也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一个成功女性,同时又是一个妻子、母亲,她在一段时间内,甚至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

于是在又一次搬家之后,她给自己准备出了一个书房。那是她多年努力后,难得的个人空间。房间并不大,和她小时候的卧室差不多,但她却感觉自己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宇宙。在里面,她写书、看书、准备策划,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似乎此时,那个光芒万丈的杨澜,才终于和依旧享受小幸福的杨澜合二为一。

猜你喜欢
杨澜综艺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什么叫金茂府?蔡澜、杨澜做客广州告诉你!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杨澜:形象永远走在能力前面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