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晖 拼出海底沉睡的岁月

2023-11-04 01:55:58李昊泽
海峡姐妹 2023年10期
关键词:残片瓷片沉船

文/李昊泽

周文晖在三维视频显微镜前观察瓷器残片

在福建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实验室里,“80 后”文物保护技术人员周文晖正坐在三维视频显微镜前研究一块“海捞瓷”残片,“通过视频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瓷片表面的胎釉颜色、厚度、腐蚀现象等微观形貌。”她介绍道。

由于海洋的特殊环境,海洋出水文物以瓷器为主,俗称“海捞瓷”。“‘海捞瓷’算得上是福建文物的一大特色,对其进行保护和修复是我想着重研究的方向。”周文晖说,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周边海域的古代沉船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海底沉船装载的瓷器大多是批量生产的贸易品,在经历千百年海水冲刷后,破损的瓷片四处散落,造型相近而又数量庞大,水下考古发掘过程中难以保证每一块瓷片都能被发现且成功打捞。周文晖形象地将“海捞瓷”修复比作“拼拼图”,“‘拼图’又多又难找,还会有很多瓷片怎么也对应不上,只能作为零散的残片保存。”她说。

“大众爱看完整精美的文物,但我更喜欢残片。”普通人眼里一文不值的陶瓷残片,在周文晖看来却藏着陶瓷的生产技术、窑址、年代……

“‘海捞瓷’的保护修复相较传世瓷器和出土瓷器更加繁琐,研究残片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修复。”周文晖说,长时间海水浸泡会让瓷器内部含有高浓度盐分,出水后需要及时进行脱盐处理,否则干燥后析出的结晶盐很可能让瓷器开裂,此外,附着在瓷器上的各类海洋生物也会成为瓷器的病害之源。

附着海洋生物的出水瓷器

修复出水瓷盏

除了一件件修复完整的瓷器,在“拼拼图”的这些年里,周文晖和同事们更用一堆残片“拼凑”出瓷器背后的故事。

2007 年,福建平潭“大练岛一号”元代沉船遗址中发掘出水了600余件瓷器,在后续对瓷器残片的研究中,周文晖和同事们便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我们发现这批瓷器的质量差别非常大,有的釉质非常好,有的又很粗糙,胎色也不尽相同,然而检测发现它们都是出自龙泉窑。”周文晖说,龙泉窑生产的瓷器在元代是世界性商品,无论瓷器质量高低都装载上船的情况,足见其需求量之大。“可以真切感受到当时中国瓷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爆款’商品。”周文晖笑道。

从2009 年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周文晖已参与了数百件“海捞瓷”的保护修复工作,对她而言,“文保人”的工作就是在自己的岁月里拼凑还原一段更加漫长而古老的岁月。

“希望自己能踏踏实实做好手上每一项工作,以负责任的心对待每一件文物。”周文晖说。

猜你喜欢
残片瓷片沉船
亿年瓷片
宝藏(2021年12期)2022-01-15 04:19:52
沉船的启示
俄藏Инв.Νо.5448号残片考补
西夏研究(2019年3期)2019-09-03 06:55:56
英藏西夏文《庄子》残片考释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30
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稀缺古瓷片才有升值空间
客家文博(2018年3期)2018-08-21 05:49:24
时光残片
艺品(2017年2期)2017-07-21 14:24:58
冰点以下的缝合
诗林(2016年5期)2016-10-25 07:50:35
老钱
小说月刊(2016年9期)2016-09-14 00:49:07
海底沉船
琴童(2016年4期)2016-05-14 10:58:54
大英博物馆藏西夏文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