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宇|江苏省东海县房山高级中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是中国故事的重要讲述者、中国声音和当代发展故事的重要传播者。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1]。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底色,以使学生将文化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译林版教材”)的Extended Reading板块中外文化并重,呈现多元文化知识,不仅是深化学生对单元话题的理解,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历,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更是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魅力,重构对母语文化身份的认同,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然而,部分教师对Extended Reading板块的教学理念认识不清,在教学中常常出现重语言知识传授、文本分析、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轻文本赏析、文化浸润的现象,无法有效发挥该板块的育人价值。笔者认为,基于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理念开展融入传统文化的拓展阅读教学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内容与语言双聚焦,突出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CLIL是内容与语言相融合的外语教学理念,其显著特征是内容与语言双聚焦。其中,内容既可以指英语学科本身的知识内容,又可以指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还可以指某一特定的文化内容,如中华文化。CLIL 引领者Coyle 提出内容(content)、认知(cognition)、交际(communication)和文化(culture)相融合的CLIL理论框架[2],并指出内容是指课目知识,即某一学科包含的学习内容,认知是指学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交际是指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交际运用,文化是指自我及他者的社会意识[3]。内容、认知、交际和文化四个要素互生、共促、相互渗透,构成CLIL的有机统一体(如图1所示)。
由图1 可知,文化处于核心位置,突显学习过程聚焦学习内容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属性的特点。换而言之,内容与语言相结合的学习有助于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可见,CLIL理念突破了传统的以语言习得为中心的教学,转向内容与语言融合的教学,为语言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实现路径。
下面以译林版教材必修二Unit 3 Festivals and customs 中的Extended Reading 板块阅读语篇“A precious family dinner”为例进行具体阐述。“A precious family dinner”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的“历史、社会与文化”主题群,主题是a precious family dinner,讲述了主人公携妻儿回家与父母过春节的幸福场景,折射出现代社会春节文化的样态,如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传统的春节民俗活动、三世同堂的喜悦、国泰民安的幸福等。语篇以“小”见“大”,通过“小家”(family)的团聚活动突显“大家”(nation)的繁荣富强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融入有关春节的文化元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1.紧扣主题,制订文化导向的教学目标
明确文化目标有助于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时基于目标进行教学设计[4]。在读前,教师借助CLIL理论框架,分析语篇内容,进而紧扣主题明确文化导向的教学目标,可以为学生在主题引领下开展各类文化认知活动做好准备,达成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目的。
借助CLIL理论框架,笔者在认真研读“A precious family dinner”的基础上,紧扣主题制订了如下文化导向的教学目标:
在完成学习后,学生应能够:
①积累有关传统文化和风俗的英语表达方式,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容目标);
②习得描述春节的文化负载词,进而运用这些文化负载词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得体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语言目标);
③通过思考春节的文化内涵,体会春节背后的亲情文化和家国情怀,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知目标);
④通过了解春节年夜饭的传统民俗,理解其承载的核心价值,提升用英语传播传统文化的能力(文化目标)。
【设计意图】借助CLIL理论框架,从内容、语言、认知和文化四个方面设计文化导向的教学目标,可以解决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偏重语言知识教学,忽略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英语教育的跨文化本质特征的问题,聚焦语言与文化融合的教学,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化属性的认知、体验,以及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
2.紧扣教学目标,开展激活文化图式的活动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总会将其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中华文化折射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在人的生活中烙下深深的印记,在人脑中形成既定的文化图式。激活学生的文化图式,有利于后续文化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中华文化包括中华民族的历史、哲学、人物、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书法、绘画、古诗词、俗语习语等。“A precious family dinner”的主题是a precious family dinner,因其聚焦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介绍春节的音频、视频、图像、图表等多模态形式激活学生的文化图式,引导学生聚焦主题开展语言与文化融合的学习活动。在本节课中,笔者在导入阶段播放一个介绍春节传统文化的短视频,并提出问题“Why do the Chinese people attach so much importance to reunion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以激活学生的文化图式。
【设计意图】团圆是春节文化的重要内容。“Why do the Chinese people attach so much importance to reunion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这一问题的答案指向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思考,即团圆代表家的感觉,代表归属感,代表传承、陪伴和仪式感等,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们重视春节的原因,激活学生关于春节的文化图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教材文本是丰富学生文化输入的重要载体。深度解读教材文本,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价值观念,厘清其中的文化脉络,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实现以文化人。
1.学习文化负载词,感知文化内涵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其最能反映特定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5]。“A precious family dinner”蕴含大量与春节有关的文化负载词,如剪纸、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守岁、看春晚等体现传统文化的词汇,饺子等体现春节饮食文化的词汇。笔者聚焦文化负载词,提出问题“How has their home been specially decorated for the joyous occasion, and what do they represent?”“What do you eat in the Spring Festival?And 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each dish?”,让学生阅读文本并回答。
【设计意图】问题“How has their home been specially decorated for the joyous occasion,and what do they represent?”旨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语篇中的春节文化负载词(如贴春联、吃饺子、贴年画等),并理解这些文化负载词的内涵。问题“What do you eat in the Spring Festival?And 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each dish?”旨在引出a precious family dinner这一主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春节饮食文化及其内涵(如鸡谐音“吉”,代表“吉利”“幸运”;鱼谐音“余”,代表“年年有余”;年糕谐音“高”,代表“步步高升”)。学习文化负载词可以为读后输出搭好脚手架。
2.提升文化认知,培养家国情怀
英语教学要体现文化自信,摆脱西方文化的单向输入、渗透,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在学生对文化负载词有一定认识后,笔者提出问题“Can you find the words in the passage to describe‘home’?”“The passage mentions they meet each other once a year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for their dream of‘three generations under the same roof’. What is the dream of the common people?”“According to‘All over the country,people are celebrating their good fortune,celebrating their family’s togetherness,and celebrating their nation’s strength.’,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and nation?”,引导学生关注春节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家国观念,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设计意图】上述教学活动侧重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春节文化,即“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代表着幸福、温暖、安慰、欢笑、甜蜜等一切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每年春节,人们都会回家团聚”,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以及引发学生思考“家与国”之间的关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可见,上述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体验春节文化,而且有助于将学生的文化认知由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学生产生文化自豪感与认同感。
3.拓展文化习语,理解文化精髓
习语是文化精髓的积淀,凝练了人类的智慧和朴素的哲学,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拓展文化习语,了解习语隐含的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进而在交际中得体地运用语言表达文化。笔者基于2022 年是中国传统的虎年,先提出问题“Last year was the Year of the Tiger,can you say as many idioms related to the tiger as possible?”,激活学生有关虎的习语,然后播放一则关于虎的说唱片段,让学生听录音完成填空题。填空题如下:
I look like a cat,but don’t underestimate me,I am a tiger.
I have the______of a tiger.
I have the______of a tiger.
I have the_______of a tiger.
I have the_______and______of a tiger.
【设计意图】问题“Last year was the Year of Tiger, can you say as many idioms related to the tiger as possible?”旨在激活学生关于虎的习语,并掌握这些习语的地道英语表达,达成文化输出的目的。听录音填空旨在引导学生探究虎的精神(courage、strength、passion、determination、confidence),达成文化育人的目的。
4.对比文化差异,提升文化自信
英语教学是一种涉及两种文化的教学,可以说最便捷的教学策略便是比较教学,即英语国家的文化和我国本土文化相比较[6]。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与“他者”文化的对比中,重新认识自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让母语文化成为经过比较和反思的智慧。在本节课中,笔者利用维恩图,设计了一个对比春节和圣诞节的活动(如图2所示),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西文化差异中学会批判地看待中西文化差异,提升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图2 春节和圣诞节的文化异同比较
【设计意图】一些年轻人热衷于过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而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华传统节日受到冷落。上述对比春节与圣诞节异同的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以尊重和包容的心态看待中西文化的异同,并在文化对比中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进而坚定文化自信。
5.模拟情境运用,提升文化认同
文化学习只有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深刻体验文化活动,才能促使学生深层次理解文化内涵,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实现以文化人。在学生对春节有深入了解后,笔者设计活动“两人一组开展中外学生同逛春节庙会的情境模拟表演”,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一个小组设计的模拟情境表演如下:
S1:Hey,Tom!Have you ever been to a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temple fair?
S2(From the USA)::No,I haven’t,but I’ve heard it is so much fun.I can’t wait to go to the temple fair.
(At the temple fair)
S1:Wow!There are so many delicious food,and I’d like to try them.Ah,I like eating sugarcoated haws on a stick(糖葫芦),fried dough twist...
S2:These Chinese Knots are beautiful.I’d like to buy some for my friends in the USA.I like the New Year paintings too...
S1: Look! Some people are performing lion dances, stilt walking and acrobatics.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S2:I like it!How exciting!
【设计意图】设计重在应用的文化体验活动,有助于学生将文化知识外化为文化行为,并在创新、体验、运用中转化为文化素养。上述活动需要学生将与春节有关的文化元素,如传统小吃(糖葫芦、麻花)、传统工艺品(中国结)、传统娱乐(踩高跷)、民俗表演(舞狮、杂技)等融入活动情境中,进而在交流中体验春节传统文化。
拓展主题是教学内容的延伸,目的是深化学生对主题内容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在课后设计多样化的、拓展主题的、突出交际运用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场景中体验传统文化,感知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
1.制作手抄报,宣传推广传统文化
笔者要求学生基于对春节文化的理解,突出交际运用,制作一份宣传春节文化的手抄报(一个小组设计的手抄报如图3所示,为保持原貌,学生作品中的个别表达或书写问题未作修正)。
图3 一个小组设计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上述活动要求学生在总结课堂所学的与春节有关的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制作宣传春节文化的手抄报,是文化输出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春节文化的认同感。
2.数字化叙事,巩固运用文化负载词
数字化叙事指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向外国受众讲述真实的生活故事,有助于实现“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7]。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高中生对数字化叙事模式并不陌生,采用数字化叙事的方式宣传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真实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效果。
笔者设计课后小组活动“运用本课所学词汇、句型及相关的文化知识,拍摄一个介绍自己春节期间参与制作春节大餐的短视频,并通过个人社交账号发布到网络平台”,在帮助学生复习回顾所学的文化负载词的同时,回扣文本主题,加深学生对春节文化的了解。
【设计意图】上述活动融内容与语言学习于一体,让学生在运用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促使学生养成优秀的文化品格,帮助学生形成发扬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当今世界多元并存的文化深刻影响着教育,在教学中涵养文化意识,让学生成为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美好的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英语教师开展英语教学的应有之义。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对本民族文化有“守正”的态度,自觉承担优秀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责任,又要有国际眼光及宽广的胸怀,对异域文化持兼容并蓄的态度。CLIL理念下融入传统文化的英语教学,以真实情境下的母语文化内容为驱动,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认同本民族文化,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内驱力,帮助学生实现语言、内容、认知同步发展。
(本文为“教学月刊·2023年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大赛”获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