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辉 刘秀梅
自我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积极地规划、调整自己的行为、情绪、思维及理念等方面,以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生活品质而进行的心理活动。它是一种自我影响和控制行为的过程,包括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两个主要方面,科学的自我管理能够提升个人的自律性、执行力和生产力。在这里,笔者将通过介绍目标管理与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青年学生明确目标、远离“拖延症”,在最好的年华合理掌控管理自己,做到分秒必争、事半功倍。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成功与目标的清晰度明显成正比。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的人,好比在汪洋大海中没有航向与舵手的孤舟,只能随波逐流,可能永远不会到达理想的彼岸。一位心理学家曾说:“在比赛时没有目标的铅球运动员的成绩不会很理想,若他心中有一个既定目标,铅球就会朝着那个目标飞行,才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成绩。”可见,当个体设有一个追求目标时,就有了努力的动力,专注地奔向心中既定的方向,自然更容易取得成功。
接下来的故事会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呢?
加利福尼亚海岸,一个浓雾笼罩的清晨,在距离海岸21英里的一个岛上,43岁的查德威克正从太平洋游向该海岸。雾很大,护送她的船在哪儿?她几乎看不到。海水也冰冷得让她身体发麻。电视在直播,成千上万的人在观看……她已经在冰冷的海水中拼搏了15个小时,又累又冷,“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她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感觉难以坚持。当人们把她拉上船时,距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寒冷,不是疲劳,而是她在浓雾中看不到海岸线、看不到目标,没有了坚持的动力。查德威克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合理的目标,能帮助个体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落到实处。在前行的路上,不要好高骛远把目标定得过高。有的人认为只要朝着高目标努力,就是完成其中十之七八,也能达到自己的预期,因此把目标定得过高。殊不知,如果拿一个过高的目标给自己施压,完不成目标时,个体的自信心会大受打击,甚至会导致半途而废。因此,要制定适合自己的、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把目标由远及近、由大及小分解为容易完成的小目标,立即行动。当实现了小目标时,个体会对自己产生一个积极的肯定,就有了朝着完成终极目标迈出坚定步伐的动力,原本看似完不成的目标因为拆分而变得简单,直到达成愿景、实现理想目标。
目标管理是由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工作。
制定一个合格的目标计划,要遵循“SMART”原则,下面几个方面都要虑及,缺一不可。
按照SMART原则,个体能够条理清楚地制定与实施目标。如果目标不断明朗,个体努力的方向就会更加明确,然后付诸行动,动态调整,一阶一阶地跨过通往理想的阶梯。
当今世界高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青年学生需要完成学业、参加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交友、聊天、玩游戏……面对诸多事情,有的同学开始感慨:“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其实,无论你成功还是失败,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只不过成功者有效地利用24小时做了更多的事情。
这里有一个小实验。拿一个空玻璃瓶,现在将玻璃瓶里装满石子,大家认为瓶子里还能装下东西吗?如果往里面再放一些沙子,结果会怎么样?放满石子和沙子的瓶子还能装下别的吗?倒入水试试看。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之前,我们先放进去了石子再放入沙子和水,如果这次先放同样多的沙子和水,再放石子,结果怎么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未来你觉得该如何规划你自己人生中的那些石子、沙子和水呢?
只有先把体积较大的石子放入瓶中,才会有空间再装沙子、水,如果把放东西的顺序倒过来,先装水和沙子,就没有足够的空间放进全部的石子了。
首先,海西州草场面积较大,分布广泛,在短时间内了解整个区域内草地的发展动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因为工作经费短缺、人员配备不足,严重影响全州鼠害测报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当地农牧民群众对鼠害防治意识不强,对生物防治技术缺乏了解,防治工作并不能深入基层,不能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真正认识到鼠害发生的严重危害;最后,草场超载放牧、过量放牧现象屡禁不止。人为过度放牧,使草场覆盖度下降,地表裸露,为老鼠打洞提供了条件,同时近年草场病鼠害发病较为严重,老鼠没有天敌,繁殖能力极大提升,单位面积内的鼠害密度较大。
如果把瓶子看做有限的时间,石子、沙子和水看作我们需要完成的事情。个体为什么完不成计划?要解决这个困惑,就必须弄清楚在我们的生涯中,什么是石子,什么是沙子,什么是水,把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而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先放石子,再依次放沙子、水,惟此,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情。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梳理和管理。
“四象限法则”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提出的,其核心是将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需要完成的事情按照“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两个维度分为四个象限(非数学四象限),以帮助个体管理时间、养成好习惯,规划学习、规划生活。
第一象限,紧急且重要。这类事情对个体来说时间紧、影响大,无法回避、不能拖延,需要当机立断、优先解决。如摔断了腿,即便是在体育测试中也得终止考试,马上去医院;相对于期末考试,明天的期中考试要优先备考等。应对此类事情的方法是立刻做、认真做。
第二象限,紧急不重要。很多人对这一象限上事件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人认为,紧急的事情都重要,有时事情紧急的事实造成了它很重要的假象,从而归为第一象限,所以一定要看清这一象限的欺骗性。比如口渴买水、取快递、回复家人的问候电话、参加集体活动前朋友突然来找你玩耍等,应对此类事情的方法是转交他人去做、利用课间休息时间集中处理或适当拒绝,灵活处置,消耗时间越短越好。
第三象限,重要不紧急。这类事情并不需要立马去做,但是它的结果带来的影响却很深远,需要提前制定计划、做好准备。如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等等。拿迎战期末考试来说,同学们要立足长远,做一个长期的学习计划,又可以分割成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个体按既定计划学习、复习,并根据完成情况做出调整,实现最终目标。应对方法是有计划、限定时间去做,按部就班地完成。
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紧急。基本上就是一些琐事,这类事情简直是对时间的扼杀,是对生命的浪费。比如长时间发呆、闲聊、玩手机、不必要的应酬等,时间大量流失却毫无察觉。如果能控制少做或不做这类琐事,学习和做事效率会大大提升。应对方法是尽量少做,甚至不做,更不能沉溺于此类事情之中。
对于“四象限法则”,个体要优先解决紧急且重要的事情,区分紧急且重要和紧急不重要的事情,投资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尽量放弃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对比普通人,高效率人士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重要且紧急和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用好时间管理原则其实非常简单,第一是把注意力压倒性地投入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第二是要有屏蔽力,把无效的社交和没有意义的事情直接斩断;第三是一分钟能完成的事情马上做,这能帮你解决掉很多现实的问题,别拖延。
有的同学把下列时间的花费比喻为时间的“陷阱”。
请找一找填一填,你的时间去哪些陷阱里了?既然存在时间陷阱,怎样做,才能跳出自己的时间陷阱?
通过探讨,你是否找到了原来没有注意到、而今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为有效防止拖延症,减少分心,提高效率,可以用时间分配方法来制定和完成目标。下面是某高校毕业生小陈考研冲刺的时间分配表:
通过努力与坚持,小陈从一所普通院校考入“双一流”建设院校—大连理工大学,逆袭实现了自己很关键的阶段目标。可见,小陈就是把每天的时间分成了几个时间块,给每个时间块分配了特定的任务,除了主要目标,还包括吃饭、休息等放松休闲的时间,把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分配给需要专注的脑力工作,把精力较差的时间段分配给了不太费脑的学习内容。如上把日程表填满并付诸行动,没有特殊事情绝不动摇,目标达成就指日可待了。
如果是你,面对既定目标,你将如何安排和行动呢?会怎样分配和掌控有限的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