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
——以临床实践技能课程为例

2023-11-04 10:07许晓敏李莉蓉陈冯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3期
关键词:实训室课程内容模块化

许晓敏,李莉蓉,陈冯梅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临床医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对于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医学教育而言,实践教学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强化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1]。但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实践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实训内容陈旧,缺乏系统性与创造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对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无法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四是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指标片面,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模块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生岗位胜任力和就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临床实践技能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并开展实践,以期为临床医学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模块化教学实施策略

(一)课程内容模块化

课程内容模块化是对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模块化重构,使之更加贴合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职业体验[2]。临床实践技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实践类课程,从课程内容上看,其整合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诊医学、护理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等课程的实训内容。依据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需求,参照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设计方案,将临床实践技能课程内容划分为临床思维能力、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三大模块(见图1)。临床思维能力模块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格检查模块重点考查学生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的能力;基本操作模块重点考查学生常用基本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图1 临床实践技能课程内容

此外,课程内容模块化还体现在教材上。除选择合适的传统教材外,补充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配套的信息化资源,并随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等及时动态更新实训内容,以更好地支撑模块化教学改革。

(二)教学方法模块化

教学方法模块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模式,广泛运用新型教学方式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思结合,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更多,最终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提升。

1.翻转课堂+PBL教学。在临床思维能力模块可以运用翻转课堂+PBL教学,将“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课前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课件等进行自主学习,课中则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深层次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3]。以肠梗阻病例分析为例,说明翻转课堂+PBL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教师发布学习资料(肠梗阻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同时准备典型案例与问题,“王××,女,62岁。14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主要位于脐周,呈阵发性绞痛……”。问题:①该患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并列出诊断依据。②该患者的鉴别诊断包括哪些方面?③该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记录相关问题。(2)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教师及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3)课后学生完成作业并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项目教学。在体格检查模块可以运用项目教学,将教学内容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项目式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整个过程体现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项目内容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4]。以腹部检查为例,说明项目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教师确定项目内容并分解任务(见图2),同时发布腹部检查教学视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明确项目内容及要求。(2)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成果展示,教师及时点评与纠错。(3)课后开放实训室,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加强操作技能训练。

图2 腹部检查项目式任务划分

3.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在基本操作模块可以运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将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模拟再现,使枯燥无味的操作技能学习变得真实生动[5]。以“心肺复苏”为例,说明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实施过程:(1)课前教师发布学习资料(心肺复苏的定义、心搏骤停的原因及诊断、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基于真实案例改编剧本:李××,男,57岁,在等待挂号时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并设计“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角色,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抽签确定各自角色并熟悉剧本。(2)课中抽取学生进行反示教,教师总结共性问题并强调操作注意事项,后进入角色扮演环节,由各位“演员”根据剧本借助心肺复苏模拟人完成心搏骤停患者的现场急救。(3)课后开放实训室,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加强操作技能训练。

(三)教学评价模块化

推进模块化教学改革,必须重视教学评价。首先,明确评价目的。“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应转变单一追求结果的评价指导思想,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其次,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将教师、学生、专家以及同行等都纳入评价主体范围内,多渠道搜集评价信息。再次,坚持评价方式多样化。将知识评价与技能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最后,坚持评价指标多维化。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完善与提升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模块化教学实施保障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重点指出要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其中之一便是提升教师“双师”素质[6]。因此,要全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鼓励“学校教师去医院”,深入行业一线进行顶岗实践,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其次,邀请医院专家进学校,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修订,共同开发、使用优质教学资源,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再次,构建“团队负责人—模块负责人—主讲教师”老中青结合的三级教师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包括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通过老带新、强带弱,多途径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最后,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时代教学方式方法、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能力大赛,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首先,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目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的校内实训室有诊断实训室、外科实训室、模拟手术室、急救实训室、智能一体化实训室以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站点等,能够满足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教育科研、职业培训及社会服务等的要求。其次,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目前我校已与多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携手共建多个相对稳定、有一定规模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此外,还与医院合作开设驻点班,学生自二年级起即进入医院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实现教室与医院合一、教师与医师合一,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也有利于校院双方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三)实行小班化、分段式教学

在实践类课程中开展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班学生控制在20~25人,分成4~5组,采取圆弧形座位,使学生得到教师更多的专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此外,根据教师的专业领域和教学特长,建立不同模块的教师教学团队,如由负责诊断学课程的教师承担体格检查模块以及心肺听诊、病史采集等内容的教学任务,由负责护理技术课程的教师承担吸氧术、吸痰术、胃管置入术、导尿术以及静脉穿刺术等内容的教学任务。这种分段式教学打破了由一位教师承担一门课程所有教学任务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不同的教师有新鲜感,教师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如鱼得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结语

模块化教学坚持面向学生、面向职业需求,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工作实际,教学方法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学评价更趋于多元化和综合化。在临床实践技能课程中推行模块化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实训室课程内容模块化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