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新型举国体制

2023-11-04 08:36王军魁
行政科学论坛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制度

王军魁

(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16)

举国体制是指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最高目标,运用中央政府的力量统筹调配全国资源,包括各种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攻克某项尖端技术、国家级重大战略项目或计划的一种资源配置手段和组织方式,人们通俗地称之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新中国成立之后取得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无不蕴含着举国体制的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时代背景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的深刻变化,举国体制在新时代有了全新的意涵,可将其称为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其根本内涵是一种国家战略对市场微观组织和个体的制度嵌入,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导向、面向各关键战略性领域,由中央发挥强力作用,科学统筹、集中力量和协同攻关,以动员、调配各种资源,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新型举国体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理念

首先,新型举国体制助力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逻辑为核心,追逐资本剩余价值最大化是西方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社会两极分化就是西方式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西方国家贫富差距持续拉大、居民消费不振、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社会撕裂等问题不断出现。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1],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人民共同富裕,而进入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制约人民幸福生活实现的主要因素,所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需要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创新,是对计划经济时代举国体制的创新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实施新型举国体制这样一种由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机制和调控方式,有利于实现社会分配正义。这一调控方式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势,是党和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创举,是我们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产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通过精准扶贫提前完成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是我们党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创造的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要以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标,新型举国体制内蕴了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的有效方式,贯彻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原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新型举国体制助力国家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确保改革成果全体人民共享。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党和国家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在关系百姓日常生活的大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日常生活领域,新型举国体制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如修建高铁、公路等,以方便群众、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核心目标,确保人民的意志在实践中落到实处,充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选择。这种新型举国体制在实践中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涵,能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与一般的公共危机事件相比,重大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巨大,需要采用新型举国体制以减少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时间和交易成本,维护国家和群众的整体利益。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就是运用新型举国体制的经典案例。在本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央政府和地区的紧急医学物质准备以及紧急救援安置点及时到位,切实保障了前期防治效果;公立医院成为抗击疫情的主要战场,国有企业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控一线,提供交通、物资供应、食宿保障等多种公共服务功能,彰显了为百姓服务的本质属性。

二、新型举国体制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

众所周知,市场机制本身难以克服负外部性问题,而产生负外部性的根源是制度结构的不合理。充分发挥精神意志的凝聚等“非正式制度”的作用,能够有效克服市场经济中“原子式的个人”割裂的问题。从2021年河南特大洪灾、2022年重庆山火紧急救援工作的价值导向来看,各级领导干部、人民子弟兵、社会组织和群众不计生死得失、顾全大局的情怀,就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非正式制度作用所产生的凝聚力。同样,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正式制度的科学设计和运用也能有效地解决市场机制的负外部性问题。根据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结构的选择或解决问题纠纷的制度安排取决于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协调的边际交易成本,如果一种治理结构或一项契约制度安排能够实现市场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最小化,这种治理结构或契约制度安排就是合理的,但如果交易过程中存在着“搭便车”的机会主义风险以及腐败等可能性,就必须采用相应的机制加以监管,以降低交易成本。以我国城市化进程为例,由于住房拆迁产生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就需要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凝聚社会共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新型举国体制通过国家主导的治理方式,最大程度实现了交易成本的内部化,降低了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

根据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发展中国家要想尽快实现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赶超就必须充分发挥有效政府的作用,“不断增强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1],根据自身禀赋实施相应的产业政策。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赶超理论是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理论依据。新结构主义的经济赶超理论强调市场失灵是普遍存在的,发展中国家仅仅依靠发展市场经济很难赶超发达国家,因此要由国家主导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资,实现以国家为主体的投资体系建设,包括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追赶进程中的新基建、重要工业部门投资。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即由政府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与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条件[2]。比如,高科技发展中基础研究所耗费的巨额资金成本是单个企业远远无法承担的,必须基于国家力量,运用大量前期积累的资本,创造供给,充分配置资源,从而实现规模经济、产业追赶和市场繁荣。新结构主义强调后发国家要基于自身的比较优势提升生产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与技术水平的系统升级,最终实现经济赶超。基于此,新结构主义实质上承认了基于国家能力优化生产要素供给,从而实现发展经济、工业追赶和市场繁荣目标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中国政府推动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是基于对苏联传统计划体制失败教训的理性认识,以及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清醒认知,更得益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积累的举国体制发展的大量宝贵经验。中国用了几十年就建成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具有显著优势的制造业体系,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道路,这离不开举国体制的巨大贡献,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已经形成了对美国私营企业的挑战,据此美国希望迫使中国承诺把国有企业私有化。从现实经验来看,中国政府并没有根据美国提出的方案将国有企业全部私有化,而是依托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制度化改革释放的巨大发展红利,推动举国体制创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新型举国体制是中国适应复杂国际关系新趋势和全球政治经济新格局的重要制度基础,建立新型举国体制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3]的系统要求。

三、新型举国体制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既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又立足于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是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现代化。新型举国体制内蕴了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基本原则。从维护社会公平来看,新型举国体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内在的密切联系,其公共性有利于在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中较好地维护社会公平。从提升经济效率来看,新型举国体制既广纳市场经济的平等交换、按劳分配原则,也有慈善捐赠、利他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凝聚,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因而它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高度契合,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创新发展的效率,加速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当前,党中央提出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对于我国牢牢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拓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深远。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4],“通过新型举国体制解决重大‘卡脖子’技术和产品问题”[1]。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各类创新主体“集中力量、协同攻关”[5],亟需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巩固“创新链”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对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的引导功能,以及新型举国体制对产品和服务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商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功能的作用,提高商品和服务供应流程的效率,加速促进商品价值实现。

在重大社会公共危机和风险挑战应对方面,新型举国体制尤其具有显著优势。重大社会公共危机和挑战往往具有复杂性特点,解决过程的联动嵌套性更高、影响范围更广,只有统筹整体社会力量,协调政府和市场、社会、组织、个人的力量才能解决问题。比如抗洪抢险就属于对社会非常态化运行时出现的重大社会公共危机和挑战的应对,其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它在运行逻辑上根本相悖于以利润为导向的市场经济,若仅依靠单一的市场力量难以应对。而新型举国体制在社会非常态化运行时的运用,集中展现了中国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实践路径创新。

新型举国体制面向应急攻关型危机事件,以应对重大社会公共性应急需求牵引为政府动员的逻辑起点。政府主导经济与社会资源的统筹与优化配置,全链条式支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应急性公共危机处理。在2021年河南省抗洪救灾过程中,党中央和河南省各地政府官员全方位负责、协调有度,人民子弟兵、群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分工协作、无私奉献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民营企业和社会民众仗义捐助,抗洪抢险井然有序、成效显著,彰显出新型举国体制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就表明,新型举国体制适应了我国新时代的基本国情,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助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它一方面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决策迅速、全国一盘棋的突出优势;另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等非正式制度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在价值理念、领导力量、制度设计、实践路径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人民性,为中国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制度支撑。新型举国体制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了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创新发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原则和制度优势,拓宽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制度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