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编委 贾文龙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稳定之本、发展之要、民生之源,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能量来源。确保资源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经济安全的根基。
确保资源安全应当坚持战略思维、长远谋划。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要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强化战略思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是一个国家安全的保障和强盛的基石,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要明确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地质找矿工作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矿产从发现、找出到可开发利用,需要较长的过程,必须树立战略思维、超前谋划。
确保资源安全应当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统筹。耕地保护责任的落实,应当区分不同主体。对于政策制定者、资源管理者,在考虑耕地及其耕作物经济属性的同时,更要考虑其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对于生产经营者、农地耕作者,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属性。因此,需要从问题的源头出发,区分不同主体的责任与动力,不能仅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对生产经营者、农地耕作者进行简化粗放式的强制。要鼓励探索国有实体经济主体承包经营集中连片耕地的积极性、可行性,推进粮食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水平。要运用系统观念推动能源革命,先立后破,统筹解决我国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不搞“碳冲锋”“一刀切”“运动式减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确保资源安全应当坚持底线思维,防控风险。18亿亩耕地是红线,是战略底线,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安全线。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全面提升能源资源安全供应保障能力,倡导建立战略性矿产监测预警报告制度,建立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的矿产品、矿产地与产能相衔接的储备体系,完善政策工具箱,强化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确保资源安全应当坚持创新思维、全民行动。保障粮食安全,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提高粮食生产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保耕地,既要保数量,更要提质量,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要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发展重点也要转向依靠创新的理论、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因此,要倡导树立全民资源安全意识、资源节约意识、资源忧患意识,并纳入科普教育,纳入中小学课本、课外实践活动,全民行动,人人做资源安全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全民保安全,安全保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