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娇 张倩
摘要:针对医疗信息化时代高职医学生信息素养情况不容乐观的现状,本文认为高职医学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先从提高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策略进行论述,包括培养创新型教学团队、整合与重构课程内容、加大信息技术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开发有层次的教学资源等四个方面。最后提出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采用混合式教学法,利用线上线下教学的优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比赛、竞赛等形式,提高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字:信息素养;高职医学生;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的飞跃式发展,为医疗卫生健康系统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产生了新的医学模式。而高职医学生如何快速地适应由医学技术带来的医学模式变革,怎样才能具备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求的条件,如何才能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这些都要求高职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学信息应用能力以及较高的医学信息素养。在医疗信息化时代,高职医学院校应培育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而这些针对医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政策的研究已迫在眉睫且非常必要。
二、现状分析
根据《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精神,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承担着主要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教学任务,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把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部分院校设置为选修课。但大多数的高职医学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上局限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或信息技能的培养,课程内容与医学生的职业发展契合度不够充分,同时学院开设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比较单一,课时数不足。而学生普遍认为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医疗信息化时代非常重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通过网络简单地搜索信息,但大部分同學缺乏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和途径。
高职医学院校大多是三年,要在两年的时间内把基本的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学完,而第三年大多要求去实习并且不要求撰写毕业论文,造成高职医学生没有主动进行信息搜索的动力,没有把较强的信息素养能力作为必备素养的意识[1]。
很多高职院校忽略了信息素养是学生运用信息能力的综合体现。张燕舞等[2]认为,国内应改进医学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加强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研究。钱丹丹、许孝君[3]提出,以知识转化周期为研究视角,在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优势的基础上,并认为运用“混合式教学”的“双线混融共生”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医学生信息素养具有很高的教学效能,但有一定的局限条件,例如教学制度等。
三、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本文认为高职医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顺应医疗信息化时代。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改变教育理念与模式,培养教学团队的创新能力,并对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教学技能进行培训,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寻找教学模式的新突破[4];利用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积极推进课程内容与医学专业课的融合,整合和重构教学内容,不断地革新教学设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适应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求,提高高职医学生应用医学信息技术的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应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入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广泛吸收先进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最后,高职院校要实现教、学、研一体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教学、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进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积极建设医学信息基础课程的网络资源,并不断丰富和完善资料[5]。
(一)打造创新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信息素养是职业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医学院校应为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事业输送具有较高信息素养、优秀、合格的医学人才,既培养医学生较强的专业技能素养,又要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然而,目前高职医学院校的绝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方式较为固化,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此外,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没有医学背景,只授课与计算机领域相关的内容,没有主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处理和解决专业课或职业相关问题的意识,也没有做到将信息技术课程为专业课或职业服务的目的。
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注重培养教师的业务素质,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训;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医院各科室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的培训或实习,以及对医院涉及的软件或硬件的学习;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成立教学团队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技能大赛,并鼓励教师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促进教学技能的提升;要求团队成员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思维方式,提高教学技能,并倡导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重构课程内容
1.做好课程建设,加大信息技术课程与医学专业的融合
为了解决目前医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医院实际采用信息技术的契合点不够充分的情况,高职医学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各医学专业为切入点,加大医院信息系统相关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所占比重,要求教学部门或单位对所涉及医院领域的业务系统进行培训,同时要求教师采用分组学习、集中备课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医院业务系统的教学技能。
信息技术教师应多与专业课教师多进行教学研讨,充分了解专业课中需要信息技术做支撑的部分,将信息技术课程与专业内容充分融合,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在专业课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切实做到使信息技术课程为专业课或职业服务。
2.不断更新完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提高医学生医学文献检索的能力
随着医学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医学数据海量式的增加,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挖掘到有用的信息,成为医疗信息化时代医学工作者必备的职业素养。高职医学院校应宣传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重要性,让医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检索是一种对专业或职业发展而言十分重要的技能。
高职医学生检索信息的方法主要包含手工检索、网络信息检索与医学文献检索,其中,手工检索是一种传统地获取信息的方法;网络信息检索主要是指利用搜索引擎从互联网上搜索信息。而医学文献检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医学专业的文献知识和用途,掌握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同时,学会使用计算机对医学文献进行检索,能够提高学生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为系统地学习医学专业新知识和新理论提供技术支持,有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适应医疗健康卫生事业的职业需求做准备,也为向更高层次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6]。
3.挖掘信息技术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做到全方位育人
高职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生大多从事基层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因此要求医学生具备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持续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并且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注重实训和实践的课程,需要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工匠精神、人文精神与仁爱精神融合在一起,即把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全方位育人。
首先,高职医学院校应切实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培育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
其次,高职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师风师德建设,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的培训,并在政策和技能上给予支持,只有教师从思想上重视,才会将育人思想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能力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最后,信息技术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查阅或在网上搜索优质素材和教学资源,关心时事并将时事热点与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比如,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技术封锁等等热点,在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学好专业、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7]。
4.不断整合与开发有层次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依据模块学习目标和课程性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制作不同层次和难易度的教学资源,如简单、基础、综合和拓展部分,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既使学生都學有所获,又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方向。通过学习这些优秀且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实现混合式的线上线下教学,跟踪学生的学习全过程
教师可以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的形式,运用混合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智慧课堂、职教云等教学平台反馈的学情数据,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回复,对学生痕迹化的学习情况给予建议,并结合学生个体的数据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主体,实现混合式教学的“私人定制”。“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这样温馨、有趣、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才能开阔思维,增强医学信息素养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收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学习获得感等调研数据,进行教学反思、研究和改进,不断优化混合式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为培养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职业素养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保驾护航。
2.组织学生参加信息素养大赛,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高职医学院校应举办面向全体医学专业的信息素养大赛或者创新创业大赛等,并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比赛,进而培养其团体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此外,通过真实或虚拟的教学任务,可以锻炼医学生将信息知识转换为信息技能,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高职医学院校还应鼓励学生将自身参赛经验或学习经验分享给其他学生,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结束语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高职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医学生普遍信息素养不高的学情,落实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专业课问题的能力等,帮助学生养成主动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信息思维方式,进而逐步提升信息意识。
其次,教师应当结合专业知识和职业需求,深度挖掘信息技术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学生关于思政方面的课堂发言、企业微信群或其他教学平台的留言作为教学依据,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和补充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使得课堂思政的育人做到“润物细无声”、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智慧课堂等教学平台的实时反馈,通过统筹全局和灵活地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采用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信息素养发展情况,将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探究和交流等职业素养纳入评价指标。
作者单位:刘素娇 张倩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参 考 文 献
[1]施颖,邢玉枝,邢春国,等.高职医学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调查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3,8(10):98-99,105.
[2]张燕舞,张玢,王敏,等.医学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情况调查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09):83-87.
[3]钱丹丹,许孝君.后疫情时代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应用探索[J].情报科学2021,39(12):133-138.
[4]聂云霞,何金梅,肖坤.档案馆参与公众信息素养培育:角色与路径[J].山西档案,2020(3):69-76,14.
[5]符白薇.浅议基于质量监控下的高职旅游英语课程建设[J].才智,2014(33):38,40.
[6]钮靖,常梦星.医学计算机与信息素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329-327.
[7]谢铭瑶,肖海鹏.医学院校“三全两度一核心”的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模式构建[J].计算机教育,2022,330(06):35-39.
基金项目:省级医学教育研究项目:高职护生成就动机在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间的中介效应(编号:Wjlx2021174);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医用计算机基础》为例(编号:Wjlx2022272);院级教改课题:旨在提高医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院级课题:“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刘素娇(1982.07-),女,汉族,河南新乡,硕士研究生,实验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与计算机网络;
张倩(1985.01-),女,汉族,河南安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