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欣 吕欣雨 李政萍 徐云峰
[摘要]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医学期刊的传播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成为期刊未来发展的趋势。文章从高校医学期刊传播现状、传播方式的转变、精准传播平台的功能及如何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的精准传播模式等方面,探索高校医学期刊实现精准推送,提升精准传播能力和增强传播效果的途径。
[关键词]精准传播;医学期刊;媒体融合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求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1]。近年来,随着信息化与网络化的高速发展,高校医学期刊的传统传播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高校医学期刊必须变革传播方式,积极运用新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优势、方法、技术和理念,促进期刊传播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推动期刊传统传播方式向精准传播模式转型[2]。科技期刊作为展示研究成果和传播科学理论的重要媒介,具有创新性、权威性、渗透性等特征,承担着传播科技文化成果,促进前沿科技在社会面普及的责任。
在全媒体时代,高校医学期刊如何顺应发展趋势,成功转型,以精准传播手段提升传播力和关注度,从而扩大学术影响力,是其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医学期刊正在尝试拓宽信息化传播渠道,借助人工智能、学术社交平台、集成数据库平台等,充分挖掘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进行精准推送,这有利于传播媒体创建精确的拟态环境,促使期刊的有效传播[3]。
一、高校医学期刊传播现状
(一)主要依靠纸质期刊等传统传播方式
目前,高校医学期刊主要依靠纸质期刊订阅、电子期刊数据库刊载、微信公众平台、邮箱等方式进行传播,相对缺乏媒体融合的意识,尽管传统的传播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术成果的传播,但仍然存在诸多弊端[4]。一方面,高校医学期刊的传统传播方式往往较为单一,在思维模式上缺少灵活性。另一方面,高校医学期刊的受众更加专业化,主要为高校教师、学生和相关领域研究者,这类群体往往接受能力较强,对信息的精确度要求更高,而传统的传播方式很难做到精准地按需推送,无法满足全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
与普通期刊不同的是,高校医学期刊的传播更加依赖于订阅模式,而一些在线数据库通常需要大量订阅费用才能获取使用权限,在传播时具有局限性,再加上高校医学期刊本身着眼于医学领域的专业研究和应用,难以覆盖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因此,高校医学期刊的传统传播方式在全媒体时代收效甚微。
(二)信息传播渠道快速拓展,传播方式精准度不足
高校医学期刊传播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类型,与各种新兴媒体融合,借助不同的平台将科学成果与前沿信息传播给读者。而大众传播面向全社会,具有公开性和普遍性,随着传播渠道的快速拓展,虽然其能在保证时效性的条件下对期刊进行广泛传播,但是也难以避免地向读者传递了大量冗余信息,成为读者接收信息的一大干扰项[5]。
目前,许多高校医学期刊虽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方式进行探索,但因缺乏后续维护和管理,并未开辟出针对医学期刊精准传播的渠道。另外,传播内容的同质性、积累性也给读者带来选择性接触的困难。在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面对急速膨胀的信息量,读者的阅读习惯逐渐由深阅读变为浅阅读[6],读者在接触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会筛选出自己需要、与个人研究方向相关的内容。这也导致一些高校医学期刊因针对性、精准性不强而无法利用大数据定位目标传播对象的研究领域,进而面临传播效果较差的问题。相较于普通期刊,高校医学期刊包含的门类较为复杂,具有多主题、多学科、多形式等特性,在传播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时需要明确侧重的研究方向,以便与读者需求相匹配,这使期刊精准传播模式的必要性和优势日益凸显。
(三)从传统传播方式向精准传播转变的必要性
在全媒体时代,数字化逐渐引领期刊传播赛道,正在改变高校医学期刊的传播生态[7]。从读者角度来看,面对海量信息的传播,读者在大量期刊中精准获取到所需要的内容具有一定难度。从传播者角度来看,高校医学期刊要想增强传播效果,提升学术影响力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相较于其他学科领域,现代医学领域是高度复杂的,医学研究发展日新月异,高校医学期刊是展现医学学术水平的重要方面,是专业人员交流最新理论与技术的平台,它关注学术动态,将研究成果及时传播,这对人类健康和医疗行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研究者接收到研究成果的时间越早,就意味着能越快地了解和应用这些研究成果,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此外,高校医学期刊的有效传播还是其保持竞争优势和学术声誉的重要因素,这也对期刊的传播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此可见,高校医学期刊的传播应树立主动进行议程设置的意识,关注读者需求,牢牢把握精准传播这一突破口,主动增强期刊与读者之间的关联性。期刊传播最终是服务于特定读者群体的,所以传播的广度并不一定能增强传播效果。而高校医学期刊具有特殊性,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如医学综合、专业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微生物学等,不同的期刊门类对应的受众也不同,如专业医学期刊针对的受众是特定领域的研究人员、学者和专家,基础医学期刊针对的受众则包括从业人员以及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等。高校医学期刊可通过期刊精准推送传播系统,利用大数据锁定目标读者,过滤并优化信息,在海量医学期刊中深度筛选优质的相关领域内容给读者,使读者精准获取相关期刊信息,满足学术需求,并增强期刊精准传播的有效性,为形成期刊与读者间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创造了可能。
(四)精准传播的优势与特点
期刊精准传播是一种从读者角度出发,关注读者喜好与需求的传播方式,具有显著的优势。高校医学期刊可通过大数据和精准传播系统的多维度、精细化筛选,分析出读者的兴趣偏好和研究方向,并与期刊内容相匹配,挖掘出目标读者和潜在读者,并对其开展按需推送,最终实现精准推广,从而提升期刊的關注度和影响力。
1.立体精确化定位,受众明确
高校医学期刊的精准传播可以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的“学术期刊精准推送传播系统”为平台,将推送对象从不同维度,按照专业学科、研究主体方向、角色、年龄、机构等方面进行立体化精确定位,打破期刊传统传播方式,将读者—文章—关键词进行匹配,将内容进行精细化定位、同质化整合,为潜在读者推送与其研究方向相关度较高的最新医学期刊论文。在互联网技术和媒体平台的加持下,高校医学期刊开展精准传播更能够聚焦目标群体,挖掘出潜在读者,从而弥补广泛传播的不足。
2.推送成本低,灵活性较强
现阶段,“学术期刊精准推送传播系统”平台借助邮件推送的方式进行传播。高校医学期刊的传播需要涵盖全球医学研究和实践,需要跨越语言障碍,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差异,在该平台可选择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以及文献传播、约稿、会议等多种传播类型。在利用平台添加推送文献时,高校医学期刊可以通过搜索、批量导入栏目文献、手动录入数据库文献和上传导入数据库文献四种方式,进行推送文献相似度分析和多维度筛选作者,最终筛选出传播对象,完成一次精准传播。从整个传播过程来看,精准推送不需要额外的成本,推送的内容也可以自行调整,平台提供的选择也较为多样化。由此可见,该平台的精准传播是一种灵活性较强的期刊传播方式。
3.期刊与读者间的互动性增强
如何激发读者的主动性,增强期刊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也是高校医学期刊精准传播需要思考的问题。高校医学期刊运用“学术期刊精准推送传播系统”,以读者为中心设计推送机制,以增强读者的中心性,同时吸引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行投稿,反馈意见。一方面,这促进了读者群体的培养,拓宽了读者参与的途径,让读者的参与不仅限于阅读,也能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提升读者的参与感,增强读者和研究者对期刊的黏性。另一方面,这促进了高校医学期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积极转变。传统的高校医学期刊在完成出版以后,只能等待读者自行查询和下载阅读,这让期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精准传播则突破了高校医学期刊单向信息传播的限制,促进其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二、“学术期刊精准推送传播系统”对高校医学期刊的优势功能
为了不断扩大高校医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文章以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学术期刊精准推送传播系统”为例,基于媒体融合的新技术与新平台背景,探索精准传播对提升高校医学期刊学术服务能力的可能性。该系统的整个精准传播流程条理清晰,容易操作,能够为推广者和阅读者带来便利,且对高校医学期刊的精准传播具有针对性。
(一)邮件的视觉效果
高校医学期刊在“学术期刊精准推送传播系统”编辑邮件内容时,能够自主选择文献传播、约稿、会议等传播类型,目的明确。同时,该系统还提供邮件的预设模版,使用者能够直接快速导入模板,并通过填充宣传图片、标题、字体、格式等,在第一时间预览邮件的整体效果。这种方式的再加工在突出高校医学期刊主题和重点内容的同时,丰富了期刊传播形式,图示性手法也对高校医学期刊的内容进行直观、明晰的具像化展现,使邮件具有美感并能够承载大量专业信息,有利于高校医学期刊传播内容的呈现[8]。
(二)大数据精确化分析
高校医学期刊在筛选传播对象时,可以自动导入或手动添加论点,依据平台数据库和配套的基础文献数据集,精确匹配与期刊内容相关的研究者,借助大数据分析读者群体的个性与共性,再通过多维度的手动筛选确定期刊传播的目标群体。通过该系统的精准分析,高校医学期刊可以最快速的方式将最新研究动态呈现在读者和研究者面前,提升医学专业领域研究者对行业信息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获取能力。
(三)传播数据追踪
推送邮件在发出后会产生数据追踪报告,报告以简洁的图表和文字展现邮件打开率、传播对象的基础信息、全文点击详情、传播对象兴趣分析以及傳播对象发表的期刊等数据,对一次精准传播进行信息汇总,便于高校医学期刊了解传播详情,然后基于此改进传播工作。高校医学期刊学术专业性强,其读者具有高度细分和高黏性的特点,其利用“学术期刊精准推送传播系统”寻找医学不同领域的学者和专家,能够促进读者数据的维护和更新,更好地挖掘潜在读者,聚合读者群体。
三、高校医学期刊完善精准传播模式的策略
(一)提升邮件推送的吸引力
推送邮件发出后,只有吸引读者进行阅读才算真正完成一次精准传播,所以高校医学期刊提升邮件推送内容的吸引力至关重要[9]。从读者角度来看,收到期刊直接推送的邮件内容比自行搜索翻阅期刊更为便利,但是读者在平台上阅读的耐心有限,其更倾向于将时间投放在自己的兴趣点上。因此,在推送邮件时,高校医学期刊需要通过精炼语言来概括所推荐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等,并增加创新性内容,以便于读者在最短时间内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高校医学期刊在完善邮件文字性内容的同时,所选择的宣传图片也要让人眼前一亮。“学术期刊精准推送传播系统”可以开发创作与高校医学期刊内容相配合的动画与视频,更好地展现医学研究的操作过程,甚至可以专门开设医学实验互动等操作板块,突破纸质媒体的局限性,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增强精准传播的有效性。
(二)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个性化推送
目前,“学术期刊精准推送传播系统”提供中英两种语言进行推送,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这就是个性化推送的一种类型。精准传播在未来将面向更广阔、更多元化的群体,这也就要求高校医学期刊精准传播基于对医学学科不同领域读者的观察和分析,对读者不同研究方向特点的了解,继续拓展更多个性化的推送方式。高校医学期刊精准传播仍需要探索不同群体进行信息甄别的方式,并进行精准匹配,有针对性地定制推送内容。因此,高校医学期刊在进行精准推送时要了解作者群和读者群覆盖哪些学科领域,不同群体的阅读目的与习惯如何等。例如:部分读者阅读期刊的目的是交流学习最新医学研究进展;部分读者是为了丰富临床知识,提升临床技能;部分读者是为了学习医学期刊的专业写作。高校医学期刊应基于此探索精准传播与不同群体需求的最佳契合点。
(三)有效甄别推送内容
医学期刊是具有权威性的专业研究和前沿成果传播的载体,其研究视角应注重独特性与创新性。高校医学期刊应在甄选推送的内容方面下足功夫,避免推送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塑造推送期刊的精品形象。挖掘优质、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内容,保证推送期刊的可读性和推送数量的稳定性,是高校医学期刊精准传播未来发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目前,部分高校医学期刊在追求学术性与经济效益间产生了矛盾,部分论文创新性不足、学术质量低的问题加剧[10]。无论期刊的传播方式如何转变,期刊的内容始终是其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如若不能甄选出优质的内容,那么读者对精准推送这一新兴个性化传播方式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最终影响高校医学期刊精准传播的有效性。
(四)其他
除了以上方面,高校医学期刊精准传播还可以拓展推送类型,在推送期刊外新增宣传、约稿等多样化选择;在追踪后续传播数据时,进行更详细的分析,积累读者反馈数据,便于改进;注意增强精准推送的时效性,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接收信息;增加读者反馈、与编辑沟通、在线问答等互动环节,建立与读者之间的反馈机制,使精准传播平台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转化;探索构建专业学术社区,在利用大数据推送内容的同时,将领域内专家、学者等聚集在一起,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社交圈,让读者和研究者能够分享和点评推送内容,提升两者对精准传播平台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四、结语
目前,高校医学期刊精准传播大多采用邮件推送的方式,在批量推送的同时能够进行数据追踪分析,是目前较为有效的一种传播模式。然而,当前的精准传播平台并未与期刊网站相结合,仍处于单一独立的状态,推送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读者、学者、专家等大多会通过期刊网站掌握期刊动态,期刊网站拥有规模巨大的使用者,是期刊实现精准传播的理想平台。在全媒体时代,高校医学期刊精准传播平台可与中国知网、PubMed等知识数据库平台开展多元化合作,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精准推送服务,拓展自身精准传播的广度[11]。
在全媒体时代,高校医学期刊精准传播必须针对传播现状,积极创新传播方式。精准传播将互联网和媒体融合的优势融入期刊的传播生态,为增强和提升高校医学期刊的传播效果和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高校医学期刊要做到精准传播,必须厘清自身优势与局限,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改进工作,探索期刊传播的新生态,发挥自身个性化服务的优势,提升精准传播能力,实现多方面的纵深发展,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 (2020-09-26)[2023-08-20].http://www.gov.cn/zhengce/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
[2]張瑞麟.全媒体背景下提升科技期刊传播力的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01):128.
[3]江雨莲,孙激.人工智能在医学期刊编辑出版中的应用[J].科技与出版,2020(02):66-71.
[4]单凝,王丹,于洋,等.媒体融合时代下高校类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建设[J].编辑学报,2019(S1):97-99.
[5]郭媛媛,黄延红,侯修洲,等.通过邮件精准推送实现学术论文高效传播[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1):1227-1231.
[6]谢文亮,杨小川.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浅阅读与深阅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01):152-154.
[7]朱丽雅,向青.基于Spring框架的精准传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19):105-107.
[8]李晋馥.共情、参与:新媒体产品互动性的具体呈现[J].新闻战线,2022(03):102-104.
[9]丛挺,保韵涵.社交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服务链构建与优化路径研究[J].科技与出版,2021(12):57-62.
[10]王晓阳.我国医学学术期刊的媒介传播生态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11]杨郁霞.科技期刊精准推送优化策略[J].编辑学报,2021(02):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