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书院文化精神 传承优秀文化品质

2023-11-03 01:12陆发祥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广南知府学堂

陆发祥

百年历史学校是基础教育领域乃至整个教育体系中比较特殊的现象。研究一所百年历史学校的发展脉络、文化传承,对我们创建新时代学校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书院文化与广南教育的开启

《中国历代书院志》序言中说到,“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原意为藏书而兼校书之所。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后世所言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是学者自动集结读书讲习、聚徒传业的场所。这种相对于官学的私学,源远流长。”“最初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是在私家聚书藏书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可见书院的发生与发展都有别于官学的正式体系,但又充满着思想文化自由汇聚与交流的强烈学术氛围,具有学者自由讲习、师徒自愿结对的更为宽松的治学环境。据《文献通考》记载,“及至于明代,各省均有书院,州县亦有书院。”“经数次摧毁,书院由盛而衰。至清,康熙乾嘉数朝,大力提倡。……至光绪二十七年,诏改全国都书院为学堂,历唐宋元明清数朝九百多年的中国书院制度,遂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陈迹。中国古代书院,在它长期发展的历程中,在办学方面和教学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精华部分,构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种优良传统。”

广南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自昔为边徼地”。据《广南府志》记载,“广南在元明虽入版图,未设学校,犹结绳刻木之陋也……康熙四十四年,才有知府茹仪凤在府署右设义学,康熙四十七年,知府茹仪凤经巡抚转奏朝廷得准设府学。”至此,边徼广南终于迎来了文化教育和官学教育的开端。伴随着官学的发展,广南府城曾先后创办了青莲书院(乾隆二十九年,知府王选续建于城北)、莲城书院(乾隆四十四年,知府单光国议建于学宫内)、莲峰书院(乾隆五十九年,知府傅应奎建于明伦堂后)、培风书院(道光元年,知府何愚建于城北文昌宫左首)四所书院。由于文化教育和经济社会的落后,在(清)道光五年知府何愚组织编撰《广南府志》以前,广南历任知府尚未编撰过地方志,因此今天能查阅到的(清)道光五年何愚刻本《广南府志》中,有关青莲书院、莲城书院和莲峰书院的记述仅有记载其建设时间、地点及组织创办的知府姓名,只言片语中难以查证当时书院的发展状况。但仅就各书院创建的主要官员均为时任知府一点,足以证明书院在清代的广南历史上曾经受到官方的高度重视。

广南近代历史上的书院虽未能有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全国知名书院及云南省其他书院的磅礴气势和辉煌的历史成就,但也为一隅穷乡僻壤培育出进士4人,举人39人,副、拔、恩、岁贡106人,使广南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广南人民世代耆老以此称幸。如今,7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着它的百万人民,培养出了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行业的一批批优秀人才,取得了学校教育蓬勃发展的辉煌业绩。书院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让“边徼”广南有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云南历史文化名城,如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滇桂走廊上。

二、书院文化精神的传承——百年历史学校广南县城区第一小学校办学历史沿革

广南县城区第一小学校(以下简称广南一小)位于广南县莲城镇北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第七批)——侬氏土司衙署遗址内。了解广南一小的办学历史,需要对广南历史上文昌宮和培风书院这两个文化符号以及它所处的侬氏土司衙署的关系进行梳理。

(一)书院祭祀文化及建设时期——广南一小百年历史的精神根脉。

有文庙,必有文昌祠、文昌宫。中国的文化思想中,文昌星、文昌祠(宫)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开化知府沈宁在《新建文昌宫记》中说:“天下郡县莫不有学,即莫不有文昌祠以培文风、植人文。若有默佑而荫护之者,其可阙乎哉?”据《广南府志》记载,知府何愚在《文昌宫碑记》一文中说:“文昌星主赏功进爵,自唐宋以科目取士,士奉之尤谨,往往有验,故今世咸家祝而户祀焉……今幸守此多年,士民恒谅其无他,若不及身集众力建专祠,以副圣天子之休命……土丞族人侬世能、侬庆贵作而言曰:“生祖遗地一,区界土丞署左白马庙右,愿以建祠,可乎?”议既成,乃选择士之谨厚者董司其事……经始于嘉庆辰孟冬落成于道光辛巳孟秋……”《培风书院记》一文中,知府何愚说道:“文昌宫得侬氏地,既喜其高爽宽敞,又计众所捐资亦不薄,因思出入有节,调度有方,似可并创书院于其侧……如是量度地面,分而为二,取古人尚右之义以建文昌宫,而以左手地建书院……”《文昌宫碑记》和《培风书院记》详细记载了具有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书院祭祀特征的文昌宫和培风书院,准确地阐述了其地理位置及建设时间,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广南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培风书院及其精神传承的大门。知府何愚还亲自撰写刻制了《文昌宫碑记》和《培风书院记》两套石碑,现有《文昌宫碑记》第一块石碑的残体和最后一块附载捐赠信息的石碑,以及《培风书院记》整套石碑至今还保存在广南一小校园内。文昌宫、培风书院这两个曾经在广南文化教育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集祭祀、教学、藏书于一体的,体现了“书院的三大事业”重要特征的历史符号融入了侬氏土司衙署的历史进程而传承至今,成为广南一小百年历史的精神根脉。

(二)旧式书院到新式学堂和现代学校时期——广南一小百年历史的世纪大跨越。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教育发展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废科举,兴学堂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潮流。1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于1904年1月13日公布实施,这套包含着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解决了各地兴学无章可循的状况,为新式学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培风书院顺应教育发展潮流,改设为广南府中学堂,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加快了从旧式书院到新式学堂的伟大历史进程。

光绪三十二年(1906),宝宁县(今广南)设第一小学堂于莲峰书院(1911年迁入东街关帝庙,1937年改名为“莲峰小学”),设第二小学堂于西街三楚会馆(1937年改名为“莲华小学”)。宣统元年(1909)春,创高等小学堂于东街关帝庙。1911年,宝宁县高等小学堂迁入培风书院(1937年改名为“培风小学”)。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3月,广南县人民政府派工作组接管城区原培风、莲峰、莲华三所小学,合并为城区小学。1965年,县人民政府增办城区第二小学,并于1966年9月招收新生,原城区小学改名为“广南城区第一小学”。至此,广南一小正式融合了广南县城三支分立的学校,蓄势成为广南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所县属完全小学。今天的广南一小已经走过了两百年的办学历史,从一所旧式书院到新式学堂,再从清末的学堂到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后的现代化小学,将培风书院的文化精神不断赓续传承,成为广南教育发展史上真正的百年历史名校,在云南省一级一等完全小学和全国文明校园名录中熠熠生辉。

三、书院文化精神孕育了以“敬”文化为主题的新时代学校文化品质创建新思潮

“学校文化品质是学校文化历史继承性和内部一致性的集中体现,是经历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后凝聚、积淀形成的学校文化的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总书记在报告中还强调:“以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义务教育阶段是塑造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一所优质的现代学校,必须以文化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培风书院时期到今天的广南一小整个办学历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在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广南府志》的学校(书院、义学)经籍附录中记载了《春秋》《书经》《诗经》《孝经注解》《大学衍义辑要》等大量的中华优秀典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载入《广南府志》《广南县志》等史书的方玉润、岑毓英、王宝筠、冯君雅、柯仲平等历史名人,成为广南历史上的重要文化标志,如璀璨繁星照耀在广南的天空。知府何愚在《培风书院记》中说:“念此地土瘠人贫,轻名重利罔知自振,诚人人悬一科目以策其身,以训其子孙,则不肖之心以有所冀与前,而不敢萌非道非义之途以有怵于后而不敢蹈也。”书院教育成就了广南良好的思想文化建设和教育,也成为广南一小改变学生思想品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和服务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成为历史名校的品质文化标杆。

进入国家建设和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广南一小始终高度重视并延续了书院文化精神在学校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历史价值。借鉴了两百年的办学文化精神,广南一小确立了“乐育英才”的办学思想,以“敬”贯穿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出了敬法律、敬道德、敬生命、敬传统、敬知识、敬自然、敬他人和敬自己八个教育维度。开设了民族歌谣、民族舞蹈、民族刺绣等非遗课程,书法、绘画、科技等全方位融入校本课程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敬”文化的建设和实施中获得彰显,深入心灵,浸润童心。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说:“春,入学,舍菜合舞。”《礼记·文王世子》说:“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此。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这些文献资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学校存在着祭祀活动,证明了书院祭祀是构成书院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和书院规制的重要内容。今天的广南一小赓续了培风书院的文化精神,在新生入学、毕业,教师节等重大活动和节日中,用“开笔、拜师、谢师”等尊师重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以“培风”文化为载体,打造了“培风文化节”“培风讲坛”以及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通过传承和借鉴书院文化精神中的师徒结对传统,探索了以教师研修团队建设和名师培养为引领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在独特的校园环境中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学习氛围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氛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着力挖掘传统书院教育的丰厚滋养,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是礼敬和理解培风书院文化精神的理论之思。广南一小以两百年的文化积淀在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中担当着示范引领和创新发展的使命,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百年历史名校的精神气质,发挥文化品质立校、强校、优教的作用,不仅对自身的历史定位和时代追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2020年度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专项课题(项目编号BFJC20040)

猜你喜欢
广南知府学堂
古稀之年上学堂
广南坝美 一个藏在青山绿水间的世外桃源
On the heating mechanism of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thruster immerged in a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济公传
广南蒜头果发展现状与保护
两年出栏的广南高峰牛身价过万元
森林学堂
远处识人
宝宝国学堂
远处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