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文海
一开始是为了阅读更多的书籍而写作,现在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者说写诗是为了内心的一份独白,我把它当成与这个世界或和人世间对话的一个窗口,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表达人间的真善美,对我而言是沐浴精神阳光的一种方式。
关于如何写诗?我只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在写诗时,我追求的方向就是用简单的语言结合合适的意象去呈现诗意,而不是用过多华丽的辞藻来堆砌。当然,诗歌也不是简单的叙事,它是一种具有跳跃性的语言,讲究张弛有度。这也是我在未来写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诗歌让我们对熟悉的事物无限遥远又无限接近,写诗的过程有时酣畅淋漓,有时又感觉深入骨髓的疼痛。我们一直对脚下的土地有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一开始我写诗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用那些分行的文字表达土地的美和厚重。
因爱好读书、写作,曾经也是同事、朋友眼中的另类。经常一个人读书,显得有些不合群。但我很清楚,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不是整天过得热热闹闹的,而是需要独处,独立的去思考一些问题,收获总是会有的。
这些年,我一直在乡村小学校里任教。身上自然有着抹不去的泥土气息,我也试着让自己下沉下来,下沉到村子里,下沉到农村的生活中,闻烟火气息,听鸡鸣狗吠,时间久了他们并没有把我当成外人,和他們一起吃饭喝酒的次数也不少,听的故事也不少,如哪家的媳妇跑了,哪家的猪卖了多少钱,甚至哪家的牛猪配上了种等等。的确,乡村生活中牛和猪是家里的值钱货,主人会尽可能地让它们吃饱睡好。有的人家突然来一场大病,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牛卖掉或者把猪卖掉。因此,我感受到了生活在城里的人们感受不到的乡村的温暖。哪个人的车开翻了,最先想到的不是让保险公司来拖,而是喊上村子里的人像蚂蚁搬家一样把车抬上去就行了,说太麻烦保险公司也不好。我也感受到了城里人感受不到的疼痛。我记得有一个孩子大冬天的光着脚板来上学,不是耍酷,是真的没有。那一刻除了泪水是热的,其他的都很冷。
乡村的冷暖,乡村的善良与纯洁,是未来我要书写的方向。写作者就是要站在弱者的立场上去发声,不是去同情,而是为了让笔尖去表达点有温度的声音。这些年,一直在乡村写作,得到了一些鼓励,也的确交到了一些良师益友。如果我只做一个纯粹的教书匠,我无缘遇见那些非常好的人,他们是我写作路上的一大收获。是读书写作打开了我心中的一道窗口。
最近在读《老子》,虽然它没能直接指导我们写作,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作为写作者,要有旷达的心胸,而不是随时保持利己主义,只看得到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写作者,要心怀利他的思想,摒弃小抒情、小情绪和空洞的词汇堆砌。更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跳出舒适区用笔尖试探人间的冷暖。至于,怎么写好一首诗,这是我一直在学习和摸索的事情。总之,要想写出好作品,首先自己得是一个好人吧。
对于我而言,远方是一个寂寞的词,自己去过的地方很少,一直在自己所在的山村打转。很多时候,天还不亮就进学校,守着学生早读,有时自己也拿一本诗集在那里学习当下优秀的诗歌作品。到天黑离开学校时,回过头看看教学楼上的那盏大灯就是那样的孤独,而此时孩子们已进入梦乡,我是背对着灯光离开学校的,所以刚好脚踩着自己的影子离开。这就是诗,诗一直都没有走远,就在我的身边,就在我的生活里。就拿刚才那一幕来说,其实我一直都想走出自己的阴影,而走出校园的那一刻,刚好遇到了这样的一幕。所以,喜欢诗的人和喜欢写诗的人,应该是幸运的,因为自己就在诗里。出发的时候,路上遇到的风景,停下来的时候,看到的人间烟火,那就是诗存在的土壤。
这些年,我忘不了乡村发生的一切。我曾在人群里迷茫而不知所措,因为我工作的乡村在我出生的乡村的千里之外。有时候,故乡变成了地图上的一个点,那里有我的父母亲人,那是割不断的情。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承载和分担了我的思念和不舍,情所不能及的地方就让诗歌先去抵达。坚持阅读和写作,喂养了我的灵魂,这也是这么多年,我对生活还是激情澎湃的缘故,没有抱怨,没有得过且过,一直满怀期待,努力地活着。生活除了柴米油盐,还应该有诗和远方,我虽身在乡村,脚踩泥泞,但一直仰望着星空,一直闻着书香,与诗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