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彦广
河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处长
党的二十大召开,教育数字化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教育奋进新征程就此启航。全国教育系统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投身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在当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风云里,数字化成为世界范围内引领未来的新浪潮。数字化转型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我国教育实现从基本均衡到高位均衡、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实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决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人才需求的变化亟须教育系统进行全面、彻底的转型和升级,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应对新阶段人才培养挑战的必然选择。
教育数字化事关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事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行动。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标志着教育数字化成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部署。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明确,教育系统将积极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指出,教育数字化将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终身学习等方面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教育已成为推动世界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行动,将数字教育作为应对危机挑战、开启光明未来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今年2 月,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大会搭建了数字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机制和平台,为我国推进教育数字化注入新的动能,不断提升我国数字教育国际影响力,推动更高质量的教育对外开放。
数字化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河北省在“十四五”信息化规划中,对全面建设网络强省、数字河北,实现信息化提质增效,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要求。河北省教育系统深刻领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意义,充分认识全省数字化发展面临的深刻变化,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数字时代战略窗口期及时转变观念,把数字化作为提升行政效能、优化政府服务、提升治理能力的着力点,以教育数字化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
教育数字化既是大势所趋,又是当务之急。新阶段,河北省教育系统将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数字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迅速投入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工作中主动谋划、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以教育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带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的模式变革,支撑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必须深刻认识其当前所处的关键阶段,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趋势、规律与内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新进程,是对现有教育体制模式的全面优化和升级,是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由起步、应用向融合、创新的发展过程。教育数字化的本质是将数据作为驱动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通过数字化促进教育系统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全领域的改革创新,构建教育新生态、学校新形态、教学新方式。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既需要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也需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整体把握三大原则:一是坚持应用为王、效果导向。将应用作为牵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牛鼻子,遵循“方法重于技术”的理念,以数字化思维提出应用需求,推动各项信息化向纵深拓展。二是坚持统筹推进、示范引领。以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引领,加强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和过程监督,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实施智慧教育示范工程,以示范试点为抓手,发挥引领作用,率先突破,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三是坚持优质共享、素养为先。学校应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育教学,统筹改进资源供给分享模式,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为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把数据驱动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根植于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全局和规划布局,明晰发展目标,具体而言,可着眼于以下几方面。
加强教育数字化基础建设。加大教育数字化建设投资力度,扩大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深入推进教育系统IPv6 规模部署。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提升教育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整合融通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形成广泛汇聚、深度融合、集约高效的教育大数据体系。
推进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大力开发引进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推动融合课程资源体系的建立,遴选推广优质课程资源,支持各级各类院校建设在线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开展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推动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创新评价指导方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监测课程教学实施情况,为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提供科学参考。积极开展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全面提升各类学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新业态。加强智能教学系统、智能教学助手、智能学伴、人工智能教师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教育创新,激发办学活力。院校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加强网络信息相关专业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互联网+教育”新业态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激发市场投资主体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互联网+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在线教育资源备案审查制度,促进“互联网+教育”新业态有序健康发展。
提升教育治理数字化水平。加快教育数据共享和开放,推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构建决策科学、协同精细、响应及时、流程优化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广泛应用,提高教育领域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构建教育督导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形成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智能化教育督导体系。推进学籍、教师、图书、实验室等智能化管理,创新管理方式,以新技术支撑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深入落实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体系,确保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近年来,河北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治理水平、破解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
一是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联网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着力推进省教育专网骨干网汇聚和全省教育系统IPv6 规模部署,教育专网综合覆盖率实现大幅增长,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各市教育行政部门与全部省属高校、绝大部分市属高校的教育专用网络,截至今年一季度专网综合覆盖率较上年同期增长469%。疫情期间,为全省1180 多万中小学生免费提供线上教学服务,居家学习覆盖率达到100%,教学质量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7%。
二是打造教育数字底座,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治理能力提升。制定开展教育数据治理工作三期规划,成立了教育数字化专班。建设教育数据管理平台与系统,提升教育数字化治理能力,河北省教育数据管理平台(一期)完成了10 亿条河北省教育事业和教育经费统计数据的治理,已于3 月份正式上线,为构建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新模式,打造服务型机关和完成“十四五”数字教育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数据管理平台(二期)建设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力争三期建设完成后,初步形成省级教育大数据治理体系,构建数据规范、治理、存储、分析、共享、AI、服务、应用等教育数字化智慧大脑。
三是优质教育数字资源开发和应用不断深化。通过举办“优课”“微课”“精品课”等系列活动,开发共享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基本形成了纸质教材和数字资源相结合的课程资源体系。一些先进市、县(区)开发建设了多个区域性教育资源平台,为当地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提供信息化服务,有效纾解了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共享不足的问题。此外,深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将平台资源纳入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体系。截至今年5 月底,全省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用户达852.2 万,页面浏览量达17.7亿多次,活跃设备数量超过4221.08万,位居全国第二名。
四是教育数字化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彰显。深入推广“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应用,组建教育数字化教学应用模式实践共同体、信息化示范区、示范校评选推荐,广泛开展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研究和实践:开展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创新实验区建设,强化教育改革课堂教学主阵地,遴选11 个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创新实验区;在全省开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示范创建活动,共遴选出20 个示范创建县、472 个示范创建校;2021 年,雄安新区成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和“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通过多项举措,形成典型案例,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学校,促进省教育数字化的创新发展。
五是依托数字化转型助力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将学生信息化素养纳入教学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丰富系统培训课程,扩大培训资源覆盖面,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新模式,提升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校长、教师信息化素养,探索教师智能研修模式。持续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截至2022年,通过国培、省培计划合计培训的教师近5万人。
与此同时,数据和资源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河北省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数字化思维系统谋划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对于用数据支撑高质量管理与服务的认识、用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均有待进一步提升。
2023 年,河北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将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高水平的教育数字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助力数字中国、学习型大国建设。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机制保障,筑牢数字化转型的根基。信息化是全局性工作,应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建立健全网信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统筹协调,要强化部门协同,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为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技术部门、教学机构布好局、分好工,教育数字化转型要“一盘棋”整体推进。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较为成熟并取得了较好应用成效的做法,及时出台政策加以保护和支持;做好成果转化和实践检验,形成标准和规范,对较为完备的理论实践成果,要积极并做好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对基础条件一般,但改革意愿强的学校加以扶植。
完善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是重中之重。对于已经使用并发挥了提质增效作用的信息化应用,要先做到“保基本、保运转”,不能因为经费“半途而废”;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门用于支持信息化应用的固定投入机制,鼓励各地、各学校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同时,要探索多元投入机制,加强政企战略性合作,与市场发展接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教育信息化重点任务和创新项目拓展资金渠道。
厚植人才优势,增强数字化发展内生动力。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单位领导、业务主管人员、技术主管人员到学校教师全方位提升教育行业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各级教育部门主要领导和学校校长要率先垂范,做好领路人,厚植信息化管理理念,提高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价能力。业务主管人员要提高数据治理能力,将数据思维融合到业务工作中;技术主管人员要提高信息化项目组织实施能力,带好信息化建设和支撑保障队伍;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
坚持共建共享、节约高效原则,加快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据资源交换专网与国家平台接入工作,加强纵横双向贯通。
特别是高校,作为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做好“培养人才”的人才队伍建设。在扩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经济领域新兴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可依托人才政策,引进数字经济领域高水平专家人才和创新团队。
突出核心任务,推动数字化加速转型发展。一是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教育专网建设,推动5G 网络进校园和校园无线网络建设,保持全省未联网学校动态清零。支撑“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实施,不断缩小地区、城乡、校际间差距。常态化深入推进教育系统IPv6 规模部署与应用。
二是完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持续增强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承载能力。坚持共建共享、节约高效原则,加快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据资源交换专网与国家平台接入工作,加强纵横双向贯通,盘活市级现有教育平台资源,统筹用好存量设施,规划整合各地“低小散旧”数据中心,各地市资源平台逐步按标准接入省级平台。
三是构建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新模式,建设河北教育数据管理平台,丰富数据类型,优化升级智能查询系统,积极探索运用数据助学、助教、助管、助研。着手开展省级教育大数据治理体系建设,以教育数字治理能力提升助力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是深化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扎实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打造一批职业教育精品数字教学资源和高等教育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构建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类别更加全面的精品慕课体系。
五是服务教育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开展省级数字校园建设示范区、示范校和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创新试验区建设。推进智慧教学工具的广泛应用,推动高等教育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资源共享,开发一批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类别全面的精品慕课。促进高校加速数字化转型,做好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中优秀资源与应用的示范推广。建设远程学习平台,打造资源超市,实行省市一体化建设,数据互通,资源共享。
六是加快雄安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与雄安智能城市协同创新,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京津冀支持雄安教育协作发展,推进雄安新区教育均衡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推进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办教育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教学生态,建成国内领先的智慧教育示范区。
严守安全底线,夯实数字化的坚强屏障。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要心存忧患意识,始终要绷紧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这根弦,不能有丝毫松懈。各地、各高校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守安全红线底线。要严格按照《网络安全法》落实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各项要求,依据《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建立数据分级分类防护机制,健全教育数据全生命周期的保障制度,推动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做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和工作队伍业务能力,组织开展网络安全专项演练,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筑牢网络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