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策略研究

2023-11-03 15:38赵达权四会市审计局审计中心
财会学习 2023年28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会计制度财务会计

赵达权 四会市审计局审计中心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管理和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预算执行、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资源浪费、腐败现象等不良后果。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政府会计制度应运而生。

一、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积极影响

(一)确定了双会计模式

在以往的会计制度中,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常常混为一谈,导致财务数据和预算信息无法清晰分离,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预算控制。而政府会计制度明确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不同职能和目标,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独立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制度,实现相互衔接和相互独立。

首先,确定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相互衔接”。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相互衔接,确保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预算会计提供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信息,财务会计提供财务收支的实际情况,二者相互协调,实现预算与实际的对比和监控。通过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相互衔接,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偏差和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增强了内部控制的灵活性和效果。

其次,确定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分离”。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职责和数据分开处理,确保各自独立的功能和目标。财务会计主要关注资金的收支和资产负债的状况,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预算会计主要关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情况,提供预算执行的相关信息。通过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分离,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避免数据的混淆和混杂,保证财务和预算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扩大了财务核算范围

传统的会计制度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范围常常局限于基本账务,无法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而政府会计制度扩大了财务核算的范围,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报告中包括更多的信息,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实用性。

首先,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财务核算范围扩大到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除了基本账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核算,包括预算收入和支出、资产和负债、成本和费用等。这种扩大的财务核算范围使得会计信息更加全面和准确,有助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行。通过全面核算,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了解资金的流动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增强了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

其次,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更加详尽和全面的财务报告。政府会计制度对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进行了规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完整、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以及附注和财务分析报告等。这些财务报告提供了丰富的会计信息,帮助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通过提供详尽和全面的财务报告,政府会计制度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监督。

二、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政府会计制度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质量。

首先,存在内部控制的人员认识和培训机制问题。虽然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单位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人员培训和教育机制。这导致一些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和规定的理解和遵守程度不高,容易出现操作失误、违规行为或对财务风险的忽视,继而导致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其次,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和执行问题。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可能存在不完善或不严谨的情况。例如,一些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够科学和全面,缺乏有效的流程和控制措施,导致内部控制的盲点和漏洞;同时,一些单位在制度执行方面存在问题,如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督。

最后,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面临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中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然而,一些单位在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方面存在问题,如系统安全性不足、数据完整性无法保证、信息共享和流通不畅等,给内部控制带来风险和挑战。此外,一些单位在信息技术人员的培养和运用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内部控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不高,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2]。

三、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和培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以及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是在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这些策略的综合应用可以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果,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运营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一)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和培训

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和培训是在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策略。通过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培养其相应的技能,可以使内部控制在有效性和质量两个方面得到提升。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和教育需要进一步的强化。组织内部控制政策的宣传活动,向全体员工介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目的和作用,使他们能够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内部控制意识的宣传,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支持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内部控制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内部控制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素,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流程和操作规范等。培训形式可以采用讲座、培训班、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员工的学习需求。同时,培训应根据员工的职责和岗位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层次,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助专业机构和顾问的支持,开展内部控制的专项培训和辅导。邀请专业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讲解和指导,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咨询服务。专业机构和顾问的介入能够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另外,在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和培训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相应的考核和评估机制。通过考核和评估,对员工对内部控制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同时,通过正向激励措施,如奖励制度和晋升机制,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和支持内部控制。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一个科学合理、全面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运营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内部控制的目标可以包括风险管理、合规性、资产保护、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等方面。内部控制的原则可以涵盖合理经济、科学安全、有效监督等方面。明确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后,可以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政策和制度。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全面考虑各个环节和业务流程,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应覆盖预算编制和执行、资金管理、采购和支出、财务报告等关键环节。制度应包括具体的流程和控制要点,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各个环节的合规性和风险的有效控制。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组织结构、人员配备、业务特点等因素,确保制度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也是关键的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机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程序。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按照制度要求履行相应的职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定期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可以发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评估可以包括内部控制自评、外部评估、第三方审查等方法,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持续改进和优化[3]。

(三)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

内部审计和监督的加强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纠正。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应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和技能,能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包括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资金管理、采购和支出、财务报告等方面进行审计,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流程。内部审计制度应明确审计的目标、范围、程序和方法,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审计流程应包括计划编制、实施、报告和跟踪等环节,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和连续性。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建立内部审计报告的反馈和跟踪机制,确保审计意见和建议得到及时落实和改进。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组织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除了内部审计,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内部监督。内部监督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设立监督职责,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监督职责可以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或特定的监督人员负责,负责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监督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监督能力,能够有效识别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四)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准确性和实时性,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控和管理。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应能够支持财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等业务流程,并满足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报告功能,能够实现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和共享。同时,系统应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引入电子审批、电子文档管理等技术手段,实现内部控制流程的电子化。通过电子审批系统,可以实现审批流程的规范和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和错误。通过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文件的电子化存储和检索,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的透明度。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减少纸质文件的流转和管理成本,提高内部控制的操作便利性和准确性。

再次,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工具加强内部控制。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活动进行监控和分析,发现异常和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风险管理工具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提高内部控制的预防和应变能力。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信息泄露。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及时修补和改进系统的安全性。

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措施,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加强内部控制,提升财务管理和运营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良好的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会计制度财务会计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财政部修订印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