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清香远 文明乡风浓
——华容县三封寺镇莲花堰村乡风文明建设纪实

2023-11-02 02:48蒋青
湖南农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移风易俗乡风莲花

本刊记者 蒋青

华容东境,洞庭湖畔,七女峰下,这里崇德尚善、以德载物,这里重教崇育、以文化人,这里友邻相助、以和为美,这就是第三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村——华容县三封寺镇莲花堰村,正如莲花般散发着乡风文明的“清香”。

关注母亲,让家风“树”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建设作为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莲花堰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点睛之笔。莲花堰村紧扣“母亲”这个家庭中的灵魂人物,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风建设。

每个家庭中,母亲作为良好家庭环境重要的营造者、和睦家庭关系不可或缺的链接者以及家庭文化最有力的传感者,往往诠释着“爱子,教之以义方”的春晖普泽,守护继承着家庭之和、家教之明、家风之正。特别在莲花堰村,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照顾家庭的重担基本都是女性在承担。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妇女文化素质不高、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等,村里的妇女们在培养子女上缺方法,在照顾老人上少热情,业余生活大多是打麻将和看电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莲花堰村村“两委”打造了母亲素质提升工程。一是举办“母亲课堂”,注重采用生动活泼、紧贴实际的方式开展教学,设置女性保健、饮食健康、形体训练、礼仪培训、传统手工制作等方面的专业课程,提升母亲人文素养。二是分享优秀母亲故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达到浸润人心的效果。如邀请优秀母亲代表王平分享自己的心得。王平,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继母。她家的三个孩子虽不是一母同胞的兄妹,但关系胜似亲兄妹。只因王平一直把继子、继女视为亲生,对孩子们从来都是一视同仁,用自己无私的母爱温暖每一个孩子。她的事迹也在村里广为传扬,在当地产生了积极影响。三是成立文体队伍,村里先后成立活力广场舞队、秀美旗袍队、同心合唱队等民间文艺团队,并特地聘请相关老师进行辅导。2022年6月,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讴歌新时代,莲花堰村联合岳阳市旗袍文化交流协会举办了“旗袍秀乡村 最美莲花堰”主题活动,让村里的妇女们都穿上秀美的旗袍,自信地向大家展示美、传递美。她们淡妆轻抹,动作优雅、步伐轻盈地穿梭在村头巷尾,与美丽的乡村相得益彰,体现了新时代女性追求美、享受美的向上新风貌。此次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多家省市媒体广泛报道,还被《人民日报》转载。四是实施“母亲陪奖”计划,家中子女如有升学、参军、立功等情况,村里在按规定对子女进行奖励的基础上,还会对其母亲进行专项奖励,鼓励母亲为国家和社会多培养栋梁之才。母亲素质提升工程实施以来,村里母亲带出优良家风的事迹不断涌现,教子敬老之风逐渐盛行。

讲好故事,让乡风“清”起来

善行故事一分钟,文明新风满乡里。莲花堰村主动创新工作方法,搭建畅通民意的新平台,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文明故事会”机制。在评选“优秀党员”“最美家庭”“优秀志愿者”等优秀代表时,莲花堰村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让大家上台来讲故事,通过分享自己或他人的善行义举,挖掘出了不少打动人心的好人好事。

“最美家庭”的张杰就跟大家分享了他爱人樊英敬老爱老的感人故事,令人无不感佩。樊英的公公(已去世)和婆婆均患阿尔兹海默症多年,现已90来岁的婆婆早就生活不能自理,樊英无微不至、毫无怨言地照顾老人几十年。即使在女儿患急性白血病、丈夫患淋巴瘤时,她心力交瘁,也依然毫不懈怠地照顾婆婆的衣食起居。当村里老人便秘而无法用药物解决时,作为村医的樊英,总是毫不嫌弃地带上手套帮忙;在村里的困难老人无力支付医药费时,樊英也是能免则免。当时村里有一个聋哑老人生病换药二十多次,樊英就象征性地收了50元钱。还有,平时默默无闻的段爷爷在评选会被评为了道德模范。当时很多村民还挺纳闷。但听完邻居讲起他收养姨侄、视如己出的故事,在场很多人都潸然泪下。自此段爷爷的这个动人故事广为流传,为乡亲们津津乐道。像樊英、段爷爷这类敬老爱幼、孝悌友恭的故事在莲花堰村不胜枚举,村民们都在身边的故事中感受到了文明的力量,并立下了展现文明和托起文明的志愿。

为了将身边的德行善举讲得更精彩,莲花堰村创新故事形式,将它们搬上了话剧舞台。如为支持村里的水利设施建设,一名村民努力说服家里人,将自家田地主动无偿让出来的善行,被村里用话剧的形式生动地演绎出来,打造了经典的《让田的故事》。

一个个好人,都是普通人;一件件好事,就是身边事。自设立“文明故事会”机制以来,莲花堰村让村民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唱主角”,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群众模范群众推,“好人就在身边”的氛围更加浓郁,为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提供了生动鲜活的范例。莲花堰村的乡风在好人好事的熏陶中逐渐清朗起来,文明思想的种子也撒向了村民的心里,慢慢开出了文明之花。

移风易俗,让民风“淳”起来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实现方式,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2022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湖南省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重点整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风尚,让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各方面,形成乡村和谐、崇德尚善、文化繁荣、婚俗节俭、文明治丧的良好社会风气。

莲花堰村一直非常重视移风易俗,早在2015年就已经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是岳阳市最早一批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村落之一。推进移风易俗,重在建章立制。近年来,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莲花堰村动员村民建言献策,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立了言简意赅的村规民约,将党和政府提出的限桌令、限鞭令等人情新风及和美乡村建设等要求与移风易俗结合起来,转化为村规民约的内容。“立约”后,村里大力“传约”,一边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屋场会等进行广泛动员,一边采取“广播喇叭天天讲、村民微信群实时发、宣传公示栏定期发”等形式进行全面宣传。此外,村里还专门请人将村规民约谱曲,写了一首《莲花堰村村规》歌,组织大家一起传唱,村民还将其编成了广场舞。现在村里不管是黄发还是垂髫,都将村规民约熟记于心。“践约”上,村民毫不拖后腿。自村里定下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规定后,原来三四十桌的酒席简化到了10桌内,相互攀比的高彩礼也降到了几万元,礼金也从几百元减到了50元,鞭炮齐鸣、拱棚满地的喧闹场景也隐退了。每场红白喜事的花销降了一半不止,浪费少了,环境变好了,村民的人情负担减轻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莲花堰村的党总支书记李隆庆颇有心得地说:“移风易俗,树立新风,要从小事做起,从不起眼的事做起。村‘两委’与村民合力共治,久久为功,定能在潜移默化中成风化俗,让民风‘淳’起来。”

全民参与,让文明新风“吹”起来

人人讲文明,处处见文明。莲花堰村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模范、自治协会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画出创建文明乡风的最大同心圆。

参与主体是群众。莲花堰村始终坚持群事群议,在各村组设置村民议事点,让“村民大事村民定、村民琐事村民议”,集群众智慧和力量解决群众问题。如洋鸭岭美丽屋场建设,就是群众自主自发参与建设的典型。该屋场的村民自发组织到外地参观学习,自主议定建设事项,自发筹资筹劳,并确定了屋场建设占用土地零补偿、工程建设零利润、投工投劳零报酬的“三个零”原则,每户自愿捐资2000元至20000元不等。现在,屋前广场的花草树木是大家亲手种的,山塘里的鱼是大家一起养的,菜园里的菜是大家共享的,各家门前的对联是大家共同书写的。如今的洋鸭岭屋舍俨然、环境优美、邻里和谐、家风清正,处处呈现出文明之美。

党员干部带头干。村“两委”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必须率先做到。党员带头学习家风家训,带头抵制陈规陋习。党组织将党员干部带头革除陋习、推动移风易俗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并在村里的“红黄榜”上予以公示,为广大群众树榜样、立标杆。

先进模范带动干。莲花堰村广泛开展“和美家庭”“星级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家风、好家训”等文明评选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和鲜活事迹展现和谐家庭的孝、真、善、美,引导群众见贤思齐,让村民学有榜样、比有标杆。

培优自治协会队伍。莲花堰村以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红白喜事理事会、人才振兴协会为载体,分别打造生态宜居共同体、移风易俗共同体以及捐资助学共同体,齐抓共管好村风。

壮大志愿者队伍。莲花堰村组建“文明莲花堰”巾帼志愿服务总队,下设3支志愿服务分队,注册志愿者85人,志愿者年龄从20多岁到60多岁不等,常态化开展“学习强国来比拼”“垃圾分类我先行”等6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新加入志愿者队伍的腾准说:“村里的志愿服务活动非常丰富,既有照顾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也有打扫村落卫生、组织村集体活动等,基本上一个月至少有一次。每次开展志愿者活动,我都是第一个报名,因为能为村里做点事,这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荣誉。”

如今,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丰富精彩的文化活动、如火如荼的志愿服务、明德向善的和美民风,展现了莲花堰村独特的人文魅力与文明内涵,体现了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文明创建热情。文明的种子在这方沃土生根发芽,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在此蔚然成风。

猜你喜欢
移风易俗乡风莲花
移风易俗治陋习 示范引领树新风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云莲花灯
乡风
何以移风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莲花湖『变身』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