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院梅
摘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支撑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当前其发展较快,创新程度高,研发投入力度大,然而实务中面临着研发支出核算与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对于研发支出会计核算及其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范要求,然后分析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特点,接着系统地研究了当前该类企业在研发支出会计核算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运用职业判断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研发支出核算与管理方面存在的疑难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论文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高研发管理能力,深入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实现质量变革、动力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支出;研发支出核算;研发支出管理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制造业质量变革、动力转变正在深入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是支撑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较快,创新程度高,研发投入力度大,然而实务中面临着研发支出核算与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研发活动周期中的不同节点应如何采集并留存数据形成书面文件?研发支出如何合理的在不同的成本对象间分配?等等,这些都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当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研发支出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研发支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和对策,旨在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高研发效率与质量,促进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信誉与形象建言献策。
一、研發支出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相关政策要求
(一)研发活动的界定及其阶段划分
研发活动是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总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无形资产准则”)中指出,研究是企业为获取技术知识或者理解新的科学,而进行的具有独创性的调查工作。开发是一项将研究成果或者其他知识应用在某项计划或者设计的过程,企业为了生产出新的或者具有实质性改变的材料、产品、装置等需在开展商业性生产或者使用前进行,目的是的活动。
一般地,研发活动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检测与控制、项目收尾。研发活动需纳入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会计核算应及时反应研发活动的进展与变化。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得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能够及时、充分的沟通,保证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二)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规定
无形资产准则按照研究开发项目阶段将企业从事研发活动所产生的支出分为两部分,一是在研发支出发生当时便应计入当期损益的研究阶段;二是已经研发成功,满足无形资产准则规定的可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发阶段所发生的支出,应予以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三)研发费用管理的规定
根据[财企2007第194号]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及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确认为研发费用。主要包括:直接投入、直接人工、折旧与摊销、委外费用、其他费用。
建立制度规范,对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进行明确,对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应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按照研发项目(或研发订单)设立研发费用辅助账。对于在取得知识产权后,发生的相关知识产权维护费、诉讼费、代理费、等支出,不属于研发费用的列支范围,应从管理费用据实列支。企业研发机构在进行研发活动的同时承担生产任务的,要合理划分研发与生产费用,发生的各项开支符合研发支出要求的应纳入研发费用管理。
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研发支出的特点
(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界定
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企业一般是按照企业的职工人数、总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并结合行业特点来划分的。具体地,中小企业是指从业人数较少、规模较小、营业收入较低的企业,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在特定细分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长期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水平,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
(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支出的特点
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研发支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支出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研发支出占比较大。一般情况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较大,即具有较高的研发强度。例如,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管在研发人员的占比还是在研发强度和专利数量上都具有较高的表现,基本上研发人员占比达到25%,研发强度超过了7%,平均专利数超过50项。
第二,研发支出结构合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常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重视应用开发和技术改造,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
第三,研发支出效果显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常能够通过研发投入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等,实现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提升,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支出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研发项目立项和预算审批环节控制流程流于形式
目前,多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处于业务扩张期,管理层容易以业绩为唯一标准,从而忽视了管理的规范性。首先,在研发项目启动阶段,没有重视资料的验证与收集保存,当申报相关资质或者适用相关优惠政策时,为了满足监管对申报资料的要求,草草立项,疲于应付,以至于研发项目周期及预算数据与财务账面记录的数据差距较大。对企业的严谨性和良好形象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研发活动与非研发活动界定不清
研发活动是具有明确创新目标可能导致不确定性结果的特性。研发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三类。一般前期的研究阶段作为研发活动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后期的试制活动属于研发活动还是生产活动目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界定不清。二者的界定错误导致生产成本和研发费用的核算错误。例如:为了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或一般性能上的要求而进行的研发试制过程属于生产活动,如果错误的分类为研发活动,试制费归集成研发费用,则会导致研发费用虚高、产品毛利率虚高,给企业带来税收风险。相反的,如果将获得实质性的改进技术、产品的研发试制活动分类为生产活动,研发试制费归类为生产成本,会使得企业毛利率偏低、研发费用偏低,减少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金额,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研发专用设备与通用设备相关费用归集的依据单一
实务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往往核算规则单一,比如,仅把部门作为费用归集的依据,此情况下把与生产部门设备相关的维保费、检测费及折旧费直接计入了制造费用,把与研发部门设备相关的维保费、检测费、折旧费等直接计入研发费用。期末按照部门结转费用,生产车间的费用结转成了制造费用,而研发部门的费用结转成了研发费用,这种核算方式下制造费用和研发费用出现交叉错配,从而无法输出准确的财务数据。
(四)对研发部门主管人员人工费用的成本对象归集错误
实际工作中,较多的中小型企业将研发部门的人工费用直接计入研发费用,这种核算方式从企业会计准则上来说是可以的。但是对作为拥有“专精特新”称号的中小企业,同时也是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如果直接将研发部门主管人员的人工费用计入研发费用,可能会带来监管和税收风险。研发部门主管人员的人工费用是否属于研发费用,需要进一步分析判断。需要特别注意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与研发加计扣除的要求。
(五)财务核算与研发阶段脱节
目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核算与研发阶段脱节的问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运营管理中,常出现内部控制不完善,缺乏一个全业务链条的内部控制系统,因此财务核算系统难以和研发活动的进展保持一贯统一,而如果研发部门和财务部门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下,那么必然会导致财务核算与研发项目发展阶段相脱节。具体表现为实际研发活动及费用早已发生,但财务人员没有及时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建立研发订单及研发项目辅助账,财务数据的滞后难以为研发支出的预算控制提供支持。
(六)研发项目结尾后未及时结项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研发项目结尾后未及时结项问题,导致给企业带来一些风险,主要风险如下:
第一,财务风险。研发项目挂在财务系统中一直未结项,期末会计结账时可能会在所有未关闭的研发订单间分摊一些间接费用,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数据不准确、不真实,影响企业的财务分析和决策。
第二,税收风险。项目长期挂着不结项可能导致企业的研发费用不能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或者被税务机关查处或罚款。
第三,认定风险。研发项目不结项可能导致企业科技实力、综合管理能力不达标,影响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或续期等。
四、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支出核算与管理的对策
(一)严格立项和预算审批的流程控制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遵循先计划再实践的原则,严格立项和预算审批的流程控制。研发项目开始之前应形成一套研发计划书,包含研发目标和意义、研发各阶段小目标、预计投入的资金与资源、预期产出的效果、项目运行周期等。建议每一个研发项目启动前项目负责人应组织研发项目立项会,以确定项目的目标、范围、预算、风险等因素并形成立项文件、研发计划书。企业管理层应重视研发项目立项会,立项会应有相关岗位的管理层和财务参与。
(二)严格界定研发活动与非研发活动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严格界定清楚研发活动与非研发活动。在界定研发活动与生产活动时,合理运用职业判断。为了验证研发成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为了达到预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的试制活动军营属于研发活动,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或者进行商业化运营的试制活动则应归属于生产活动。
(三)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统一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实现数据库共享,按照岗位与人员权限授权数据提取和查阅权限,使得相关财务人员可实时关注到业务进展,在保证数据及时性、准确性的同时,又为项目预算控制提示预警,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四)建立项目小组负责研发支出管理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建立研发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研发支出管理,小组成员中应包括一名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跟踪项目进度,实施更新财务数据,汇总分析后报告至项目领导及直属领导。
(五)确保研发项目结尾后及时结项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项目结束后应及时组织项目结项会,评价项目的质量、效益、风险等,提炼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妥善保存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和结果,为后续的项目审计或知识产权管理提供支持。项目结项会形成结项文件,财务人员应根据程序及时关闭研发订单。
(六)建立研发专用设备与通用设备相关费用归集原则
财务数据的准确性离不开成本费用的正确归集。建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成本费用与其对象的相关性为归集原则。例如:研发专用设备的维保费、折旧费等相关费用按照受益对象归集至不同的研发项目中。生产车间的通用生产设备如果也用于研发项目的试制过程,那么与生产设备直接相关的维保费、检测费、折旧费等,需要合理的在生产成本和研发费用间进行分摊。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可以设置固定资产使用日记账,用于记录每天生产线的工作时间,以此作为成本费用的分摊依据。
(七)明确研发部门主管人员的直接人工费用的归集
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又兼顾企业会计核算效率效果的前提下,研发部门主管人员的直接人工费用是否计入研发费用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来判断。第一种情况:研发部门的部门主管人员除了本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多的是服务于研发项目。此情况下的研发部门主管人员的直接人工费用应计入研发费用。另一种情况是:研发部门的主管人员兼管企业的其他部门或事业部,此时的研发部门主管人员更多的工作内容是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不应计入研发费用,可以根据受益对象计入管理费用等。
五、结束语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目前,我国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较快,创新程度高,研发投入力度大,然而实务中面临着研发支出核算与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特别是研发活动周期中的不同节点应如何采集并留存数据形成书面文件、研发支出如何合理的在不同的成本对象间分配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当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研发支出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研发支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严格立项和预算审批的流程控制、严格界定研发活动与非研发活动、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建立项目小组负责研发支出管理、确保研发项目结尾后及时结项、建立研发专用设备与通用设备相关费用归集原则、明确研发部门主管人员的直接人工费用的归集几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务专业管理人员应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去规范企业的研发支出核算与管理,从而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汪合黔,陈开洋.创新支持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和经营绩效的影响——来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微观证据[J].南方金融,2022 (11):22-35.
[2]罗平.中小企业研发支出会计核算问题及其改善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 (12):109-111.DOI:10.13768/j.cnki.cn11-3793/f.2022.0690.
[3]马廷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问题浅析[J].交通财会,2021 (09):36-38.
[4]吴丽.浅析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1 (15):138-139+164.
[5]黄洁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支出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纳税,2020,14 (11):50-51.
[6]杨艳.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及涉税问题浅析——以海南省A市政工程公司为例[J].现代商业,2018 (19):157-159.